《詩詞曲賦文·長沙贈衡岳祝融峰般若禪師》原文與賞析
般若公,般若公,負缽何時下祝融?
歸路卻看飛鳥外,禪房空掩白云中。
桂花寥寥閑自落,流水無心西復東。
劉長卿是唐代著名詩人,他“剛而犯上,兩遭遷謫”(唐高仲武《中興間氣集》),在任淮西鄂岳轉運留后觀察使期間因受鄂岳觀察使吳促孺誣告,下蘇州獄,后貶潘州(治今廣東高州南)南巴尉。這首《長沙贈衡岳祝融峰般若禪師》當作于這一時期,詩中通過對南岳衡山祝融峰景物的描寫,側面反映了般若禪師與世無爭、恬淡閑舒的僧侶生活,也含蓄地表現(xiàn)了詩人對污濁官場生活的厭倦之情。
從詩中的描寫看,詩人是尋訪般若禪師不遇返回長沙后寫此贈詩的。詩中說:“般若公啊般若公(這里不稱“禪師”而稱“公”,拉近了自己和般若禪師的距離,增加了幾分親切之感),你什么時侯持缽離開的祝融峰?望著你回歸的必經之路,只見飛鳥在天外盤旋,卻不見你的蹤影;你居住的禪房掩映在片片白云之中。寥寥幾朵桂花,在微風中悠閑地飄然落下,清冽的山泉無心,隨著山勢流西復流東。詩的前三句是敘事,講述自己尋般若禪師不遇;后面四句都是對于山中景物的描寫。在這些描寫中,隱隱透出詩人因世路險惡而游宦無成的孤寂之感,以及流連于山中景物的閑適退隱之情,也表現(xiàn)了自己同般若禪師間的誠摯友誼和尋人不遇的淡淡的憂思。其含義是十分豐富的。詩中的飛鳥、白云、桂花、流水、既是衡山景物,也似有縱情山林、淡泊寧靜的般若禪師的形象在里面。詩人雖未皈依佛門,但從這首詩來看,他已經是深諳佛門“三昧”了。
上一篇:《詩詞曲賦文·酬崔八早梅有贈兼示之作》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詩詞曲賦文·聞越僧靈皎游天竺山因而有寄》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