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籍、寓言故事·蛇頭尾共爭在前喻》原文與賞析
譬如有蛇,尾語頭言:“我應在前。”頭語尾言:“我恒在前,何以卒爾?”頭果在前,其尾纏樹,不能得去。放尾在前,即墮火坑,燒爛而死。
《蛇頭尾共爭在前喻》這篇喻義深刻的短文,對于普天之下的蕓蕓眾生們具有著警頑啟愚、振聾發聵般的驚醒與教誡作用。
“內斗”問題,是人類群體意識萌發之后歷久不息,積重難返的致命傷?!皟榷贰笔沟妹褡逅ノ?,“內斗”招致外敵入侵,“內斗”落得萬民涂炭,“內斗”造成一盤散沙。盡管古今中外無數有識之士總是不厭其煩地大聲疾呼“團結”之類的口號,但是,由于各個群體對于自身既得利益上的患得患失,造成人類之間的互相殘害以至于仇殺,延綿不絕。本文作者或有感于此,便從廣結善緣,普渡眾生的良好愿望出發,用短短48個字,言簡意賅地闡明了一條關于“內部團結”問題意義重大的深刻哲理。
“蛇頭”自有“蛇頭”的重要性,俗話說的好:蛇無頭不行就是這個道理。可是,如果“蛇頭”因為妄自尊大,盛氣凌人而失去了“蛇尾”的支持,那么結果當然只能是寸步難行,更甭說“頭”、“尾”之間反目成仇,竟然發展成“其尾纏樹”的嚴峻態勢,鬧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針對“蛇尾”一意孤行,大搞山頭,偏要取“蛇頭”而代之的嚴重局面,作者以突兀之筆,出人意料地讓“蛇頭”放棄了自己“恒在前”的常理,“放尾在前”,終于導致了連“頭”帶“尾”“即墮火坑”的悲慘結局。
“內斗”的下場必然是同歸于盡,人類社會發展的各個歷史階段都以雄辯的事實證明了并將繼續證明這條顛撲不破的真理。所謂“我佛慈悲、寬大為懷”的佛教語錄,大概也就包含有上述的有關精神吧。這則寓言說明任何的魯莽行事,任何的妥協投降都將招來不可彌補的慘重損失,以至于形成“兄弟鬩墻”而“同歸于盡”的后果。
本篇寓言在文字上的一個明顯特點是四字為一言,三言為一句,且僅用四句就寫出了一篇既完整又曲折的故事,這種主干突出,不枝不蔓的結構手法,喻體形象生動,道理淺近明白,文風簡潔。有些佛經故事的末尾常常出現諸如“為國人所笑”之類的評語。但是在這篇《蛇頭尾共爭在前喻》之中,作者卻隱而不發,耐人尋味地讓讀者自己去尋繹其中的道理。佛語云:不癡不欲,心如止水。這正是作者撰寫此文之時那種“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钡某恍膽B的絕妙體現。
上一篇:《詩詞曲賦文·虞美人》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經籍、寓言故事·蛇頭蛇尾爭大》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