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文學·《圣經》詩歌·弓歌》原文與賞析
《舊約·撒母耳記下》第1章
在以色列的山上,
我們的領袖陣亡了!
我們最英勇的戰士倒下了!
不要在迦特張揚,
不要在亞實基倫傳布。
不要讓非利士的婦女高興,
不要使外邦的女子歡樂。
愿基利波的山上再無雨露,
愿它的田地永遠荒蕪!
因為英雄的鎧甲在那里生銹失色,
掃羅的盾牌也不再油亮。
約拿單的弓曾有致命的威力,
掃羅的劍曾所向無敵,
它們曾射穿頑寇,擊傷仇敵。
掃羅和約拿單可敬可愛!
他們活著在一起,死后也不分離。
他們比雄鷹更敏捷,比猛獅更強壯。
以色列的婦女啊,要為掃羅哀哭!
他使你們穿上艷紅的衣裝,
使你們佩戴上金銀珠寶。
英雄們竟倒下了,死于沙場!
約拿單竟倒斃在山崗上!
我兄約拿單哪,我要為你哀哭!
你對我親愛異常!
你的深情何其美妙,
遠勝過異性的愛情。
英雄們何竟死亡!
他們的武器何竟廢棄!
《弓歌》 (又名《大衛哀悼掃羅和約拿單》)是《圣經》文學中著名的悼亡詩,見于《舊約·撒母耳記下》第1章19至27節。據載,其作者是以色列一猶大統一王國的奠基者、才華橫溢的詩人大衛,詩章收入《圣經》前曾以《弓歌》為名編入以色列上古詩文集《雅煞珥書》。
大衛與掃羅、約拿單之間有一段生動感人的交往。大衛登基稱王之前,以色列的領袖是便雅憫人掃羅。掃羅身世平平,因長得俊美健壯而被上帝選中,經先知撒母耳涂油后在吉甲立國。立國之初他率軍東征西伐,戰果輝煌,相繼打敗摩押人、亞捫人、以東人和瑣巴諸王,還一度戰勝強大的非利士人和亞瑪力人。但后因違悖神意對亞瑪力王亞甲刀下留情,他被撒母耳預言國位將失。不久非利士人卷土重來,向以色列挑戰。以色列的將士畏懼非利士巨人歌利亞,無人出陣迎戰。這時大衛還是個牧羊的少年。他到掃羅營中給三個哥哥送飯,見此情景,十分氣憤,便找到掃羅,要求出陣。掃羅取出自己的衣袍、銅盔、鎧甲和戰刀交給大衛,大衛丟在一旁,只拿了牧羊杖和拋石的彈弓,再到河邊揀五塊光滑的石子,就去迎戰那非利士巨人。上戰場后,大衛用石子擊中歌利亞,打得他腦漿四濺,翻倒在地。大衛勝利后百姓們歡呼歌唱,掃羅卻感到自己的王位已潛伏危機,便處心積慮地除掉大衛,必欲置其于死地而后快。
而掃羅之子約拿單與大衛卻情同手足。約拿單對大衛非常欽佩,愛大衛如同愛自己的生命。他處處袒護大衛,苦苦勸說父親不要冒天下之大不韙而加害大衛。一次,大衛覺察到掃羅要害他,便逃到約拿單處,訴說自己的苦衷。約拿單聞知后再次到掃羅面前為大衛辯護,卻遭到一頓責罵,甚至險些被刺殺。他憤而離去,來到曠野,把一切都告訴了大衛。大衛伏在地上接連三拜,隨后二人親吻,抱頭痛哭,大衛哭得泣不成聲。約拿單對大衛說: “我們二人曾指著上帝起誓,愿上帝在你我中間并你我后裔中間為我們的情誼作證,直到永遠。你就平平安安地走吧!”此后,這對刎頸之交的好友揮淚永別。
不久非利士人再次進攻以色列,掃羅帶領三個兒子約拿單、亞比拿達、麥基舒亞在基利波山與敵人決戰。戰斗中約拿單三兄弟不幸陣亡,掃羅也被射成重傷。掃羅不愿在敵族的刀劍下咽氣,就讓手下兵士把他刺死。但兵士不肯刺,于是掃羅乃伏于自己的刀尖上,壯烈而死。死后非利士人剝去他的軍裝,割下首級,把尸體釘在城墻上。大衛聞知噩耗后,全然不念舊惡,而是撕裂衣服,痛哭悲號,禁食志哀,并作哀歌一首,由哀贊頌、沉痛悼念了掃羅和約拿單。這首哀歌便是有名的 《弓歌》。
《弓歌》 自始至終奔涌著對掃羅父子的深切懷念和衷心贊美。全詩從英雄的悲壯殉難開篇:
在以色列的山上,
我們的領袖陣亡了!
我們最英勇的戰士倒下了!
使讀者迅即進入一種崇高、壯烈的藝術氛圍,對為國捐軀的 “領袖”和 “最英勇的戰士”肅然起敬。接著是一組祈使式排比句:
不要在迦特張揚,
不要在亞實基倫傳布。
不要讓非利士的婦女高興,
不要使外邦的女子歡樂。
這些詩行從反面映襯出掃羅父子威震敵膽的英雄形象。迦特和亞實基倫是巴勒斯坦的兩座古城,當時都在非利士人的控制之下。“不要在迦特張揚,不要在亞實基倫傳布”,是說不要把不幸的消息傳給敵人,使敵人聽了興災樂禍。而敵人將因掃羅父子的殉難而慶幸,正說明殉難的英雄生前曾使對手們膽戰心驚! 寫到這里,詩人筆鋒一轉,又對掃羅父子的殉難地基利波山發出詛咒:
愿基利波的山上再無雨露,
愿它的田地永遠荒蕪!
這是因為,“英雄的鎧甲在那里生銹失色,掃羅的盾牌也不再油亮”;而以往,在血與火的撕殺中,它們曾伴隨掃羅父子立過顯赫的戰功:“約拿單的弓曾有致命的威力,掃羅的劍曾 所向無敵,它們曾射穿頑寇,擊殺仇敵”。回首歷歷往事,詩人按捺不住澎湃的心潮,情不自禁地直抒胸臆:
掃羅和約拿單可敬可愛!
他們活著在一起,死后也不分離。
他們比雄鷹更敏捷,比猛獅更強壯。這樣卓越的英雄竟倒下了,怎能不令人悲慟欲絕!詩人啜泣著呼喚同胞,要為殉難者舉國垂淚,萬眾同哀:
以色列的婦女啊,
要為掃羅哀哭!
過去,“他使你們穿上艷紅的衣裝,使你們佩戴上金銀珠寶”;而今,“英雄們竟倒下了,死于沙場!約拿單竟倒斃在山崗上!”言及與自己結有刎頸之交的摯友,詩人的懷念與哀傷之情更趨強烈:
我兄約拿單哪,我要為你哀哭!
你對我親愛異常!
你的深情何其美妙,
遠勝過異性的愛情。
古往今來,多少藝術家將兩性間的愛情描述為人類依戀之情的極致,而這里竟說約拿單的深情“遠勝過異性的愛情”,比喻之新奇、巧妙與貼切,令人擊案叫絕,過目難忘。最后,詩人再次揮淚:
英雄們何竟死亡!
他們的武器何竟廢棄!
以悲壯、深沉的慨嘆為全篇寫下最后一個鏗鏘的音符。至此,讀者的思緒隨著詩人激情的涌流,經受了一次英雄主義的崇高洗禮。
統觀全篇,《弓歌》以其激昂的格調、真摯的詩情和優美的辭采成為世界古典詩苑中的一枝奇葩。千百年來,它在無數讀者中廣為傳誦,其中一些情節已積淀為日常生活中的成語典故,如“不要在迦特張揚”(喻“家丑不可外揚”)、“大衛和約拿單”(喻“情同手足的朋友”、“兄弟般的情誼”)等。
上一篇:《基督教文學·《圣經·新約》·棄暗投明》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小說、戲劇·張古老種瓜娶文女》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