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文學·《圣經·舊約》·泥足巨人》原文與賞析
《舊約·但以理書》第2章
尼布甲尼撒在位第二年,他做了個夢,心里煩亂,不能睡覺。王吩咐人將術士、用法術的、行邪術的和迦勒底人召來,要他們將王的夢告訴王,他們就來站在王前。王對他們說:“我做了一個夢,心里煩亂,要知道這是什么夢。”迦勒底人用亞蘭的語言對王說:“愿王萬歲!請將那夢告訴仆人,仆人就引以講解。”王回答迦勒底人說:“夢我已經忘了,你們若不將夢和夢的講解告訴我,就必被凌遲處死,你們的房屋必成為糞堆。你們若將夢和夢的講解告訴我,就必從我這里得到贈品和賞賜,并有極大的尊榮。現在你們要將夢和夢的講解告訴我。”他們第二次對王說:“請王將夢告訴仆人,仆人就可以講解。”王回答說:“我準知道你們是故意遲延,因為你們知道那夢我已經忘了。你們若不將夢告訴我,只有一法對待你們,因為你們預備了謊言亂語向我說,要等候時勢改變。現在你們要將夢告訴我,因我知道你們能將夢的講解告訴我。”迦勒底人在王面前回答說:“世上沒有人能將王所問的事說出來,因為沒有君王、大臣、掌權的向術士、或用法術的、或迦勒底人問過這樣的事。王所問的事很難,除了不與世人同居的神明,沒有人在王面前能說出來。”因此王氣忿忿地大發烈怒,吩咐滅絕巴比倫所有的哲士。于是命令發出,哲士將要被殺,人就尋找但以理和他的同伴,要殺他們。
王的護衛長亞略出來,要殺巴比倫的哲士,但以理就用婉言回答他,向王的護衛長亞略說:“王的命令為何這樣緊急呢?”亞略就將情節告訴但以理。但以理遂進去求王寬限,就可以將夢的講解告訴王。
但以理回到他的居所,將這事告訴他的同伴哈拿尼雅、米沙利、亞撒利雅,要他們祈求天上的上帝施憐憫,將這奧秘的事指明,免得但以理和他的同伴,與巴比倫其余的哲士一同滅亡。這奧秘的事,就在夜間異象中,給但以理顯明。但以理便稱頌天上的上帝。但以理說:“上帝的名是應當稱頌的,從亙古直到永遠,因為智慧能力都屬于他。他改變時候、日期、廢王、立王;將智慧賜與智慧人,將知識賜與聰明人。他顯明深奧隱秘的事,知道暗中所有的,光明也與他同居。我列祖的神啊,我感謝你、贊美你,因為你將智慧才能賜給我,允準我們所求的,把王的事給我們指明。”于是但以理進去見亞略,就是王所派滅絕巴比倫哲士的,對他說:“不要滅絕巴比倫的哲士,求你領我到王面前,我要將夢的講解告訴王。”
亞略就急忙將但以理領到王面前,對王說:“我在被擄的猶大人中遇見一人,他能將夢的講解告訴王。”王問稱為伯得沙撒的但以理說:“你能將我所做的夢和夢的講解告訴我么?”但以理在王面前回答說:“王所問的那奧秘事,哲士、用法術的、術士、觀兆的,都不能告訴王,只有一位在天上的上帝,能顯明奧秘的事,他已將日后必有的事,指示尼布甲尼撒王。你的夢和你在床上腦中的異象是這樣的王啊,你在床上想到后來的事,那顯明奧秘事的主,把將來必有的事指示你。至于那奧秘的事顯明給我,并非因我的智慧勝過一切活人,乃為使王知道夢的講解和心里的思念。王啊,你夢見一個大像,這像甚高,極其光耀,站在你面前,形狀甚是可怕。這像的頭是精金的,胸膛和膀臂是銀的,肚腹和腰是銅的,腿是鐵的,腳卻是半鐵半泥的。你觀看,見有一塊非人手鑿成出來的石頭,打在這半鐵半泥的腳上,把腳砸碎,于是金、銀、銅、鐵、泥都一同砸得粉碎,誠如夏天禾場上的糠秕,被風吹散,無處可尋。打碎這像的石頭,變成一座大山,充滿天下。這就是那夢,我們在王面前要講解那夢。王啊,你是諸王之王,天上的上帝已將國度、權柄、能力、尊榮都賜給你。凡世人所住之地的走獸,并天空的飛鳥,他都交付你手,使你掌管這一切,你就是那金頭。在你之后必另興一國,不及于你,其后又有第三國,就是銅的,必掌管天下。其后又有一國,必堅壯如鐵,鐵能打碎克制百物,又能壓碎一切,那國也必打碎壓制列國。你既見像的腳和腳指頭,一半是窯匠的泥,一半是鐵,那國將來也必分開。你既見鐵與泥攙雜,那國也必有鐵的力量。那腳指頭既是半鐵半泥、那國也必半強半弱。你既見鐵與泥攙雜,那國民也必與各種人攙雜,卻不能彼此相合,正如鐵與泥不能相合一樣,當那列王在位的時候,天上的上帝必另立一國,永不敗壞,也不歸別國的人,卻要打碎滅絕那所有的國,這國必存到永遠。你既看見非人手鑿出來的一塊石頭,從山而出,打碎金、銀、銅、鐵、泥,那就是至大的上帝把后來必有的事給王指明。這夢準是這樣,這講解也是確實的。”
當時尼布甲尼撒王,俯伏在地,向但以理下拜,并且吩咐人給他們奉上供物和香品。王對但以理說:“你既能顯明這奧秘的事,你們的上帝誠然是萬神之神,萬王之王,又是顯明奧秘事的。”于是王高抬但以理,賞賜他許多上等禮物,派他管理巴比倫全省,又立他為總理,掌管巴比倫的一切哲士。但以理求王,王就派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管理巴比倫省的事務,只是但以理常在朝中侍立。
《但以理書》為《圣經·舊約》中的一卷,亦譯為 《達尼爾》或《大尼厄爾》,該書以啟示文學體載撰寫,成書約在公元前二世紀,收錄波斯帝國初期民間傳說先知但以理的軼事以及傳為先知自撰的默示錄,以但以理說預言的形式隱喻當時的時政和社會問題。基督教一般將其與 《以賽亞書》、《耶利米書》、《以西結書》合稱為四大先知書。現在多數學者認為,這些傳說并非歷史的記載,而是宗教色彩濃厚、哲理寓意深刻的文學創作。
但以理是以色列貴族。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攻占耶路撒冷,俘獲猶太王約雅敬、掠走神廟中的金銀器皿后,又吩咐從以色列的宗室和貴胄中挑選一些沒有殘疾、相貌俊美而又聰明伶俐的青年,教他們迦勒底的語言和文字,以便能侍奉巴比倫王。但以理等人便被選中,但他們篤信上帝,立志不食用宮廷酒膳,只吃素菜喝白水。由于他們的勤奮好學,不僅通曉各種學問,而且又懂得異象和夢兆。學業期滿時,他們的學識超出其他所有人,尤其但以理的智慧更加超群。
因此當尼布甲尼撒要求迦勒底所有的巫師、術士給他圓夢而又說不出夢見什么時,面臨死亡厄運的但以理卻求助于上帝耶和華,解了這個夢,并使尼布甲尼撒折服。
但以理為尼布甲尼撒描述和解釋的夢境為:“王夢見了一座巨大的像,形狀極其可怖,巨像的頭是金的,胸膛和臂膀是銀的,肚腹和腰是銅的,腿是鐵的,而腳卻是半泥半鐵的,忽從山上飛來一塊石頭打在巨像腳上,把腳砸碎,于是金銀銅鐵便一齊粉碎,如夏天禾場上的秕糠一樣,被風吹散無處可尋。而打碎這巨像的石頭變為一座大山,充滿天下。”但以理解釋這奇異的夢為:“王就是那金頭,而以后會興起另一國,不及金頭的國;又有第三國是銅的要一統天下,第四國必堅固如鐵、壓制列國,但因為腳是半泥半鐵,那國必然半強半弱,各民族的人混雜一處卻不能融合。而天上的上帝必然另立一國,永不敗壞,卻要打碎滅絕那所有的國,永存下去。”
但以理為尼布甲尼撒圓的夢,自然是荒誕的,但對爭取宗教獨立的猶太人來說,但以理預言了上帝亡國的最終將到來,無疑對深受壓迫的群眾是一個斗爭的鼓舞、精神的寄托,使他們看到勝利的希望。
啟示文學的作者往往以象征的手法,通過奇跡、幻想、夢境等來影射現實。在這段故事里,《圣經》作者用“泥足巨人”來象征巴比倫、波斯、希臘、帕提亞四個帝國,它們雖然強盛一時,但必將最后崩潰;而巨石則象征猶太民族,它定會戰勝列強,重新崛起。在身受重壓的猶太民族來說,但以理先知的話,無疑是茫茫黑夜中的一線曙光。這段故事以曲折隱晦的形式,表現了猶太作者的愛國主義思想。恩格斯說:“但以理書的作者,在(公元前)一六四年名王安條克死前不久的時候,把關于波斯、馬其頓的世界統治的興衰和羅馬的世界統治的開始的預言,放到好像生在尼布甲尼撒時代的但以理的嘴里,以便通過這種證實自己預言效驗的辦法,使讀者能夠接受最后關于以色列人會克服一切苦難,終將勝利的預言。”(《論早期基督教的歷史》、《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二卷第534頁。)
這個夢雖然無稽,但因為它的強烈的象征意味,被人們廣泛地借用為外表威風耀眼,實際不堪一擊的形象。法國哲學家狄德羅(1713—1783)第一個用“泥足巨人”來比喻葉卡捷琳娜二世在沙俄的統治,偉大導師列寧也曾用“泥足巨人”來形容外強中干,色厲內荏的帝國主義。
此外,通過這段故事也可以看到尼布甲尼撒的蠻橫無理,濫施淫威。他明明已經把夢忘記了,卻非要別人把他做了什么夢說出來,并把夢圓解好。如果不能,就要把哲士殺掉、把他們的房屋變成糞堆。當哲士們回答說:“王所問的這件事太難了,除非神明,世間誰也回答不上來”時,尼布甲尼撒卻勃然大怒,認為他們是支吾搪塞,故意拖延,傳令殺掉巴比倫所有的哲士。統治者的跋扈無理,由此可見一斑。在故事中先知但以理的形象卻不太鮮明,這大約是講述者過分注重夢兆的內容而忽略了對先知的刻畫的緣故。
上一篇:《經籍、寓言故事·法云寺》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小說、戲劇·洞天玄記》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