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伯陽》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1934 黑白片 90分鐘
蘇聯列寧格勒電影制片廠攝制
編導:瓦西里耶夫兄弟(根據富爾曼諾夫同名小說改編) 攝影:亞歷山大·西加耶夫 主要演員:鮑里斯·巴保奇金(飾夏伯陽)鮑里斯·布里諾夫(飾富爾曼諾夫) 伊戈爾·別夫措夫(飾保羅茲金)
本片獲1941年斯大林獎金
【劇情簡介】
夏伯陽是蘇聯國內戰爭時期傳奇式的英雄人物。
這是在嚴酷的1919年紅軍同高爾察克白匪軍作殊死戰的戰線上。一陣叮當的鈴聲,一架三套馬車從廣闊無垠的俄羅斯原野上飛馳而來。一群被白匪擊潰的游擊隊員衣帽不整,狼狽地迎著馬車跑來。馬車沖進人群,一個目光銳利,像哥薩克那樣歪戴著帽子的人敏捷地站起身來喝住人群。“站住,上哪兒去?”被驅趕得棄槍丟鞋的游擊隊員們,聽到他們指揮員的喊聲,馬上停下。“來,跟我走!”隨著一聲令下,人們似乎振作起來,跟著馬車往回沖去。車上的機槍吐出火舌,掃向敵村。敵人遭到不曾意料的反擊,措手不及,一見馬車上那勇士更是嚇破了膽,紛紛棄甲而逃。游擊隊轉敗為勝,奪回村子。這個率領士兵沖鋒陷陣的驍勇的指揮官,就是令敵人聞風喪膽的夏伯陽。
戰斗結束后,夏伯陽立即整頓自己的隊伍,命令戰士們把逃跑時扔進河里的槍撈起來。正當他靠著橋欄看撈槍時,富爾曼諾夫帶著一支紡織工人組成的紅軍隊伍前來匯合。他是伏龍芝委派來當游擊隊政委的。帶著農民狹隘性和無政府主義意識的夏伯陽,根本沒把政委放在眼里,非常冷淡地接待了他。在師部的軍事會議上,早已胸有成竹的夏伯陽想嘲弄一下對戰略戰術問題還很生疏的政委,故意給他難堪。但富爾曼諾夫巧妙地應付了這個場面,不但沒有窘住,反而令夏伯陽心中暗暗佩服。
游擊隊二小隊的戰士搶了村里農民的東西,造成了極壞的影響,老鄉罵他們是白匪軍。為了執行軍紀,富爾曼諾夫把小隊長關了禁閉,并讓他下令把搶來的東西歸還老百姓。夏伯陽感到政委丟了他的面子,帶著通訊員怒氣沖沖地前來問罪。“在這個師里,究竟誰說了算數!是你還是我?”富爾曼諾夫鎮靜地回答:“是你!”稍頓了片刻又說:“和我!”夏伯陽怒吼道:“我,夏伯陽!可你……算個什么東西?誰派你來的?你是想沾別人榮譽的光啊?你給我從這兒滾吧!”可正在這時,一群老鄉來找夏伯陽,感謝他讓部下把東西歸還給農民。夏伯陽窘迫地接受了老鄉的謝意,他意識到戰士們的行為造成了嚴重后果,是政委挽救了他的榮譽。他立即召開士兵大會,當眾宣布紀律,并表示以身作則。看到師長的覺悟,富爾曼諾夫笑了。
白匪軍司令部的保羅茲金上校陰險奸詐,深知夏伯陽是個不可低估的對手。他總擺出一副和藹的面孔,同自己的部下保持著平穩的關系,對勤務兵波塔波夫也禮貌地用“請”字。波塔波夫的弟弟因投奔紅軍被抓回來,保羅茲金上校批示把他“槍斃”。波塔波夫懷著驚恐的心情,請求上校予以赦免。上校假裝仁慈地將槍斃改為鞭笞。弟弟經不住毒打,奄奄一息。波塔波夫冒險去河邊釣魚給弟弟熬魚湯,被夏伯陽的警衛員別其卡俘虜。得知他的遭遇后,別其卡把他放了。波塔波夫的弟弟終于死了,上校卻盡情陶醉在他彈奏的《月光曲》里。勤務兵終于看清了他的主人的真面目,毅然投奔了紅軍,并帶來了白匪軍將要進攻的情報。
第二天夏伯陽在戰場布置戰斗,突然得到騎兵團嘩變的消息。夏伯陽單槍匹馬趕到騎兵團,親手槍斃了策動者,率領戰士們投入戰斗。
戰斗開始了。白匪卡別列夫軍官團排成密集的方陣,在軍鼓聲中整齊地發起沖鋒。中彈的軍官倒下,立刻又有人從后排補齊,排槍的火力好像傷害不了他們似的。驕橫的軍官團企圖以所謂“精神戰”壓垮游擊隊。一些戰士被這個陣勢嚇得驚惶失措,開始后撤。政委挺身向前攔住他們,率領他們堅守陣地。這時游擊隊的機槍打響了,軍官團一排排地倒下,方陣終于潰退了。但是白匪哥薩克的騎兵又殺了過來。千鈞一發之際,夏伯陽一馬當先,率領騎兵團殺到,敵人聞風喪膽,抱頭逃竄。
政委來到游擊師后,用黨的原則改造了這支農民隊伍,也改造了夏伯陽本人,同時在戰斗當中贏得了很高的威望。這時他奉命調回總部,夏伯陽依依不舍地和政委告別。
窮途末路的敵人又策劃了一次夜間偷襲。夏伯陽連續獲勝產生了麻痹思想。這一夜游擊隊高枕無憂地進入夢鄉,保羅茲金帶著哥薩克騎兵,大炮和裝甲車悄悄地包圍了村子。槍聲把戰士們從夢中驚醒。他們倉促應戰,許多人倒在亂槍之下。新來的政委和參謀長都犧牲了。夏伯陽手臂負傷,沖出重圍,跳入烏拉爾河,用一只手奮力向對岸游去,密集的子彈在夏伯陽周圍的水面上呼嘯。正當他快游到對岸時不幸中彈,消逝在湍急的波濤中。
紅軍的援兵趕到,消滅了保羅茲金上校的白匪軍。罪惡的上校也在混亂中被他從前的勤務兵波塔波夫一刀砍死。
【鑒賞】
影片《夏伯陽》是瓦西里耶夫兄弟的成名之作,被認為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方法在蘇聯電影中的巨大勝利,是蘇聯電影藝術發展史上的里程碑。影片充滿革命激情,令人信服地表現了內戰時期黨在組織紅軍、教育和團結人民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再現了革命時代的氣氛,塑造了夏伯陽這一傳奇式英雄的生動、鮮明的形象,對以后的革命歷史題材影片的創作產生了重大影響。影片將導演藝術水平提到一個新的高度,在演員處理、影片結構、場面調度、鏡頭剪接、音響運用和音樂處理上都有所創新,大大豐富了影片的藝術手段。
作者充分運用各種表現手段來展示人物性格,塑造了深刻、獨具風格的藝術形象。影片中最為突出的成就是巴保奇金扮演的夏伯陽,他集中體現了英雄的俄羅斯人民的性格。這一性格在革命戰火中得到完美的揭示,影片的主角和配角組成統一的革命人民的集合形象。這一切迄今仍有借鑒的意義。
作者從電影藝術的特殊性出發,在小說的基礎上進行了大膽的改編,圍繞著統一的劇作中心構成情節,使影片獲得較為嚴整和接近古典劇作原則的情節結構。在集中塑造夏伯陽的傳奇形象的同時,又多層面、多角度地展示了各種力量的沖突,使人物的相互關系更為復雜,人物形象更加栩栩如生。
夏伯陽的形象概括了蘇聯國內戰爭時期紅軍軍事領袖的許多典型特征,同時又富于十分獨特的、只屬于夏伯陽的個性特征。他成為第一個具有生動鮮明的個性特征的典型電影形象,夏伯陽身披斗篷,躍馬馳騁的形象是作為掙脫枷鎖,英勇斗爭的人民的英雄形象而留在觀眾的記憶中的, 就連非常講究畫面構圖的電影大師愛森斯坦在欣賞這個鏡頭時,都忘了是用什么景拍下的,夏伯陽壯烈犧牲時的嚴峻而質樸的場面,閃爍著真正的、崇高的詩意的光芒。
作者對白軍上校保羅茲金的處理也獨具特色。影片一反以往對反面人物漫畫式的描寫,沒有酩酊大醉的白匪軍,陰險狠毒的富農,兇神惡煞的破壞分子,而是塑造了一個敵人的真正現實主義的形象。保羅茲金上校奸詐、狡猾、歹毒,表面上卻是一副和藹可親的面孔,儼然一個有教養、講仁慈的知識分子。正是這樣的軍官才能指揮裝備優良的軍官團和“精神戰”。作者既充分估計到敵人的力量, 同時也展示了敵人注定滅亡的歷史必然性。
影片從周密而緊湊的節奏到音響構成和蒙太奇,處處表現出高超的藝術技巧。影片富于沖突,情節扣人心弦,性格展示充分,史詩的敘述手法與尖銳的戲劇沖突交織在一起,個人命運與人民命運交織在一起,崇高戲劇和喜劇性場面交織在一起,幽默和抒情交織在一起,主人公壯烈犧牲,卻以擊潰敵人的明朗的樂觀主義場面結束。
導演借用舞臺的經驗,結合電影所特有的全景、中景和特寫,運用了多個人物肖像鏡頭和單人肖像鏡頭以及特技攝影,出色使用了鏡頭剪接在含義上、結構上和節奏上的各種手法,創造了一系列情緒感染力極強的場面(如“精神戰”)。
瓦西里耶夫兄弟的創新,鮮明地表現在他們運用當時剛剛出現的聲音這一新的表現手段上。他們使聲音完成積極的劇作職能,賦予影片鮮明的情緒色彩,使之成為構成現實主義藝術形象的有力手段。影片充滿各種各樣的音響:叮當的鈴聲、槍聲、擊鼓聲、馬蹄得得聲、喇叭聲、小豬尖叫聲、火車汽笛聲、樹葉沙沙聲等等。
彈奏《月光曲》一場的音樂處理堪稱佳作。保羅茲金上校彈奏《月光曲》,車廂里蕩漾著貝多芬奏鳴曲那莊嚴而憂郁的旋律。勤務兵波塔波夫合著音樂的節奏擦地板。他忽然停下來,視線偶然落在桌上的一紙公文上。那是上校簽署槍斃他兄弟的命令。這時弦樂器奏出悲憤的音調,樂聲漸強,終于蓋過了鋼琴的旋律,勤務兵臉色陰沉,露出敵意……刷子拍地一聲落在地板上。上校毫無驚恐,沒有停止彈奏,只是回頭看了波塔波夫一眼……奏鳴曲的旋律又傾瀉著。突然音樂里出現顫抖的哭訴:“我兄弟……死啦!”琴聲中斷,琴蓋呼然蓋上,仿佛宣告上校和勤務兵那和平式的“家長”關系從此結束。
作者在運用語言和對話方面,也達到了很高的造詣。人物對話質樸無華,富于表現力和音樂性,并具有鮮明的個性,起到推動情節、展示性格的積極作用。夏伯陽的話語爽朗動人;政委的言談鎮靜而意味深長;保羅茲金上校的對白則冷漠而充滿疑慮。人物對話的這一特色與手勢和表情達到極高度的融合,構成他們性格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影片的造型處理也遵循質樸鮮明的原則,攝影絲毫沒有片面追求精巧和虛飾,而是始終服從劇作任務,甚至有意壓低了調子,使之具有樸素紀實性的風格,從而突出了影片事件的真實性。夏伯陽在三套馬車上疾馳的形象是一個完美的畫面構圖,富有電影的動作性,給人以難忘的印象和沖擊力。
精巧的蒙太奇處理堪稱典范,各個局部嚴格地相互協調,每個鏡頭和場面組接巧妙,各有精確規定的時值,獲得類似音樂一般的準確性。影片貫穿著統一的節奏,猶如一股有機的生活之流, 自然流暢的鏡頭轉換,使觀眾在情節發展中覺察不出時空的跳躍。
《夏伯陽》是蘇聯電影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既是最初15年蘇聯革命電影形成時期的高峰,又為以后社會主義現實主義電影藝術的確立和繁榮奠定了基礎。
上一篇:《城市佬》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下一篇:《大獨裁者》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