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詛咒的人》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1969 彩色片 150分鐘
意大利努萊齊奧制片公司/德國慕尼黑庇什伯影片公司聯(lián)合攝制
導演:盧奇諾·維斯康蒂 編劇:尼可拉·巴達魯克 恩利科·梅迪奧尼 盧奇諾·維斯康蒂 攝影:阿爾芒多·南努吉 帕斯戛勒·德·桑蒂斯 主要演員:迪克·鮑嘉(飾弗雷德里克·布魯克曼)英格麗·杜林(飾索菲·馮·埃森拜克) 赫爾默·格里厄姆 (飾阿申巴克) 赫爾默·貝爾熱(飾馬丁·馮·埃森拜克)
【劇情簡介】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埃森拜克家族是德國赫赫有名的鋼鐵世家。希特勒領導的國社黨上臺后,這個家族逐漸呈現(xiàn)出衰微征兆。野心勃勃的納粹首領,為了牢固地把鋼鐵和軍火生產(chǎn)控制在自己手中,有計劃地對這個家族進行了分裂和滲透。
影片開始時,成群的仆人在一間豪華的大廳中布置宴會餐桌。這一天是步入晚境的鋼鐵大王的生日。兩個可愛的小姑娘正在女管家指導下背誦獻給祖父的生日賀詞。次子康士坦丁正在沐浴,他是納粹褐衫黨一個重要頭目,他的兒子正在排練大提琴,他也要為祖父的生日獻上一曲。弗雷德里克是已故長子的內弟.他和表弟阿申巴克正從鋼鐵廠趕來參加晚宴,他是生產(chǎn)技術廠長,阿申巴克是黨衛(wèi)軍軍官,兩個人在汽車里議論著鋼鐵公司的前景。阿申巴克向他透露了納粹總部的意圖,勸他當機立斷,設法掌握公司領導權。在進入演奏廳的門口,阿申巴克說:“也許今晚就是最好的時機。”弗雷德里克心領神會,但并未做聲。舞臺上,長孫馬丁身著袒露女裝,正在陰陽怪氣地唱歌。這時傳來了所謂共產(chǎn)黨縱火國會大廈的消息。
面對突變的風云,老謀深算的鋼鐵大王預感到事態(tài)嚴重。為了適應形勢,他在自己的生日宴會上當眾宣布,任命康士坦丁為公司副總裁。老人的決定激怒了思想激進的赫貝爾,他是二女兒的丈夫。聽到共產(chǎn)黨火燒國會大廈時,他就說這是一個陰謀,現(xiàn)在又要任命新納粹的康士坦丁掌管公司大權,他說這種趨炎附勢的結果只能導致公司破產(chǎn)。他在講了言詞激烈的一番話后,怒氣沖沖地離席而去。生日宴會也不歡而散。阿申巴克坐山觀虎斗,弗雷德里克坐在一旁不發(fā)一言。
嗜玩女童的馬丁以玩捉迷藏游戲為名,躲在大鋼琴下面親吻天真無邪的小姑娘。突然,納粹士兵夤夜敲門,前來搜捕有嚴重親共傾向的赫貝爾。弗雷德里克裝作關心備至的樣子,讓他把手槍留下,趕快跳窗逃走。赫貝爾雖得以逃生,鋼鐵大王卻被人用這只手槍射殺身亡。警方以手槍為證,通緝在逃兇犯赫貝爾。這一夜埃森拜克府邸亂作一團,公司總裁職位突然竟告闕如,爭權奪勢的良機刻不容緩。康士坦丁認為自己升任總裁順理成章,但是公司的股權全部由鋼鐵大王的長孫馬丁繼承,總裁的任命必須由他決定。
鋼鐵大王已故長子的遺孀索菲是一個馬克白式的女人,她朝思暮想如何掌握公司大權。公公暴死,實是天賜良機。弗雷德里克是她的情人,與之密謀后,決定讓她的兒子馬丁當夜立即宣布弗雷德里克出任公司總裁。對于這一決定,康士坦丁暴跳如雷,他公然宣稱他懷疑殺死鋼鐵大王的不是逃亡中的赫貝爾,而是弗雷德里克。弗聞此言,如坐針氈,無言以對。幸有索菲在旁解圍,康士坦丁憤憤而去。天空烏云密布,暴風雨即將來臨。
索菲和弗雷德里克篡奪公司領導權后,忠實地執(zhí)行著德國納粹司令部的各項指令,為其發(fā)動戰(zhàn)爭所需的軍火研制工作竭盡全力。然而,當阿申巴克試圖為國防部挪用公司資金時,身為公司副總裁的康士坦丁從中作梗。阿申巴克認為搬掉這塊絆腳石已勢在必行,所以在一場黑衫黨和褐衫黨內部火拼時,弗雷德里克在混亂中,乘機把醉得不省人事的康士坦丁射殺。
鏟除異己后獨攬大權的弗雷德里克,在家中有頤指氣使的索菲撐腰,儼然成了埃森拜克家族的新主人,他飛揚跋扈,不可一世,連掌握股權的長孫馬丁也懼他三分。有一次馬丁在與女童嬉戲之后,當眾在飯桌上被他嚴厲呵斥,竟然嚇得躲在閣樓上三天三夜不敢回家。他看到弗雷德里克終日與母親廝混,心中萬分憤懣。戀母情結深重的馬丁發(fā)現(xiàn),母親事事都站在她的情夫一邊,不再顧惜損害自己兒子的感情和利益,仇恨之心不禁油然而生。
索菲奪取大權之后,伙同弗雷德里克不再事事聽命于阿申巴克。因她與弗熱戀,對于阿申巴克的殷切追求,竟然不予理會。這位在幕后操縱一切的黨衛(wèi)軍首領,認為換馬的時機已臻成熟,理想的人選就是不務正業(yè)的花花公子馬丁。用這個色厲內荏的蠢材做為傀儡,埃森拜克家族的命運就牢牢地操縱在他的手中了。
阿申巴克發(fā)展馬丁加入黨衛(wèi)軍,不放過一切機會離間馬丁與索菲的母子感情。阿申巴克把被通緝的赫貝爾妻子兒女投入監(jiān)獄,以誘使赫貝爾自首就擒。赫貝爾果中圈套,在弗雷德里克、索菲和馬丁吃晚飯時,他突然闖回家中,他在向警方自首之前,向馬丁說明了他出逃時的真情。馬丁明白了是弗雷德里克向警方告的密,迫使赫貝爾出逃,是他借刀殺人,害死了祖父。殺死二叔康士坦丁的也是這個衣冠禽獸。而在后臺出謀劃策的正是自己的生母索菲。為了報仇雪恨,他強奸了生母,又逼迫弗雷德里克和索菲雙雙服毒自殺。在鼓樂齊鳴的晚會上,馬丁和黨衛(wèi)軍頭目群魔狂舞。埃森拜克家族的新主和索菲魂歸九天。顯赫多時的鋼鐵世家,除了性變態(tài)的馬丁,全部亡命。公司大權從此完全掌握在納粹手中。
【鑒賞】
盧奇諾·維斯康蒂拍攝的《情感》(1954)、《豹》(1963)和這部《該詛咒的人》,以及他1973年推出的《路德維格》,是這位被譽為“懷念大師”以貴族王室興衰為背景的幾部影片。他于1906年11月出生在意大利米蘭最顯赫的貴族世家,所以他對這一社會階層的生活十分熟悉。他的父親是米蘭歌劇院負責人,母親是米蘭音樂學院畢業(yè)的高材生。在父母的熏陶下,維斯康蒂從小喜愛文學、繪畫、音樂和演出,并有相當深的造詣。在這部影片開始時,馬丁和康士坦丁之子演奏的音樂和歌曲,即是出自他的筆下。影片氣勢磅礴的音樂,足以顯示出他在這方面的才華。
維斯康蒂的成名作《大地在波動》(1947)和1960年拍出的《羅科和他的兄弟們》屬于意大利新現(xiàn)實主義作品,而這幾部描寫貴族興衰之史的影片卻與前幾部樸實無華的寫實格調大異其趣。他或以19世紀奧地利軍隊占領下的威尼斯,一個愛情故事為依托,或以上個世紀西西里島花豹親王家族,在革命大風暴中衰落過程為背景,或以本世紀30年代德國埃森拜克鋼鐵世家,被德國納粹兼并為主線,探索了人性的本質問題:愛情、情欲、權欲和死亡。本片中權欲熏心的索菲,從本質上說,和妄想統(tǒng)治世界的希特勒法西斯一樣,只有小巫大巫之別。正是她的野心造成了陰謀、告密、暗殺、仇殺,演出了一幕幕悲劇,直至家族完全覆滅。
《該詛咒的人》是維斯康蒂全部作品中,氣勢最磅礴,電影技法達到爐火純青境界的一部力作。表面看來,這是一部描寫一個貴族世家衰亡和德國法西斯黨徒內部爭權奪勢互相火拼的政治影片,鞭笞了納粹黨徒滅絕人性的滔天罪行。他用了相當大的篇幅,描繪了褐衫黨徒在被組織更嚴密的黑衫黨屠殺的前夕,康士坦丁率領眾黨羽狂歌濫飲,酒池肉林,大搞同性戀的墮落情景,預示了這群匪徒必遭惡報的命運。“焚書”那場戲,維斯康蒂更不惜筆墨,盡力渲染這一場景的張力,刻意求工,表現(xiàn)出了這位人道主義藝術家對于惡勢力的深惡痛絕。實際上,這部影片和維斯康蒂的其它作品一樣,他的用心在于探究人生。他通過埃森拜克家族成員互相殘殺的慘劇,力圖揭示人性異化的源流。
墨索里尼倒臺不久,維斯康蒂曾經(jīng)說過:“我之所以要去搞電影,首先是因為我迫切感到要向世人講述一些真人真事,但我的目的不在于敘述這些事件本身,而是要分析這些人淪落的真正原因。”他認為,只有探索人生的作品才是真正的藝術。因為“人類最平常的行為動作、感受和本能反應都能給周圍的事物帶來詩意或引起震顫”。他說:“只有人才能統(tǒng)治畫面,他所造成的氛圍和他的情感力量,使畫面產(chǎn)生了無窮無盡的活力,并賦予它三維空間。人從明亮的畫面中消失的那一瞬間,就會使他周圍一切物體都變成一幅毫無生氣的靜物寫生畫。”正是出于這個原因,維斯康蒂拍攝了《該詛咒的人》。
人類歷史上最暴戾恣睢的黑暗年代,莫過于歐洲國家在希特勒法西斯統(tǒng)治下的那些歲月;人與人之間最親密的關系,莫過于父母子女夫妻兄弟;子女對母親的依戀,實難超過戀母情結深重的馬丁·埃森拜克。如果這樣的人能夠演出奸殺生母的慘劇,應該說人性異化已經(jīng)到了極限。維斯康蒂把他攝影機下的人物,放到最極端的環(huán)境之中,讓他們互相愛戀、仇恨、爭斗、廝殺,從中探索人類痼疾——權欲、統(tǒng)治欲為何使人性沉淪、泯滅,變成毫無理性的魔鬼、殺人狂。人性異化的外因,往往是邪惡勢力提供的機遇。納粹德國給索菲、馬丁之流創(chuàng)造了異化的最佳條件。
導演的鏡頭多次停在公司總裁那把大班椅上。鋼鐵大王暴死之后,陰險狠毒的弗雷德里克、不可一世的康士坦丁、野心勃勃的索菲、奸詐狡猾的幕后操縱者阿申巴克和性變態(tài)的少主馬丁,無人不覬覦這張寶座。這個權力的象征似乎是一把魔椅,任何人只要一坐上它,心中就會頓起殺機,人性盡喪,獸性發(fā)作。為了它,弗雷德里克不惜告發(fā)親友、借刀殺人,害死舊主和提攜自己的恩人康士坦丁; 為了它,馬丁喪心病狂地毒殺了生母和繼父;為了它,擔心赫貝爾返回公司會大權旁落的索菲,勾結阿申巴克,把赫貝爾的妻子兒女全部投入牢房。維斯康蒂試圖通過這部影片告誡世人:個人的統(tǒng)治欲惡性膨脹必將產(chǎn)生獨裁,法西斯滅絕人性無數(shù)罪行的根源就是妄圖稱霸世界的權欲。
維斯康蒂的晚期作品常常流露一種消極頹廢情緒,這是因為他找到了人類的痼疾,但苦于沒有救世良方,出身于末落貴族的他只能發(fā)出幾聲悲鳴。
師承讓·雷諾阿的維斯康蒂,早期作品帶有法國電影的若干特征,但在這部《該詛咒的人》中,人們很難尋到法國電影的蹤跡。有人批評他的影片有戲劇化傾向,說《羅科和他的兄弟們》和這部影片都帶有濃厚的希臘悲劇色彩。維斯康蒂對此作了回答:“電影必須避免戲劇化傾向并非是一條金科玉律,想想我們祖師爺梅里埃的影片就會懂得:任何藝術都可借鑒,重要的是,你的作品對于人生的探究究竟有多深,你的影片是否蘊含詩意。”
維斯康蒂被公認為世界電影大師,原因之一是他能夠不斷超越自己,不斷探索新的表現(xiàn)手段,而不像某些導演那樣,把自己禁錮在一個特定的表現(xiàn)模式里,反復地炒冷飯,不能再給觀眾帶來新的東西。而這位大器晚成的導演,雖然只拍了十多部影片,但每部影片都是他進行新探索的結晶,因而幾乎他的每部影片都成了傳世之作。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扮演弗雷德里克的演員迪克·鮑嘉。這位聞名全球的國際影星,1921年出生在英國倫敦,在世界各國拍片不下百部之多。雖然近12年來他息影寫書,發(fā)表了十多部暢銷小說,但在五六十年代,他是英國家喻戶曉的人物。令人頗感興趣的是,1992年3月,他接受了法國導演貝特朗·塔維尼葉的邀請,再次出山,在影片《懷舊老爸》中將重展昔日豐采。過去他在許多著名導演的不朽佳作中,塑造了無數(shù)性格各異的形象,例如阿侖·雷乃的《天命》中的老作家克羅德·朗哈姆,維斯康蒂的《死于威尼斯》中的老音樂家古斯塔夫,卡瓦尼的《夜間守門人》中的前納粹集中營軍醫(yī)馬克斯等。
在這部影片中,他把主人公弗雷德里克在奪取公司領導權前后的心態(tài),表現(xiàn)得活靈活現(xiàn)。影片開始時,阿申巴克在汽車里慫恿他當機立斷,設法搶班奪權時,他的眼睛閃著顧慮和遲疑的目光。在步入演奏廳,當阿申巴克提到“也許今晚就是最好的時機”時,他伸手推門的那一剎那,他的神情顯得那么惶恐而又那么模棱兩可,令人捉摸不透。在與索菲躺在床上密謀掌權計劃時,那副躊躇滿志的神氣,把他此刻的真實心態(tài)展露無遺。在少主馬丁宣布他接替公司總裁職務時,一方面他對老主人的暴死顯得如喪考妣,另一方面又表現(xiàn)出他既受命于危難之中,只得從命。大權在握之后,正襟危坐在餐桌主位,講話之前三擊臺面,那副威嚴的氣勢令人不禁懾服。對離席而去的馬丁咆哮怒吼時的那種飛揚跋扈神態(tài),實與暴君無異。服毒自殺之前,明知已是無可奈何花落去,卻又故作鎮(zhèn)靜,不失大將風度。他的淡淡一笑蘊涵著多少層潛臺詞,而他那些毫不夸張、點到為止的動作,又給人留下無限的想象空間。這部影片的成功與他出色的表演實在無法分開。
荷蘭后裔、母親是西班牙人、久居英國、能講一口流利法語的迪克·鮑嘉,是演員也是編劇,是作家又是記者,還能畫一手好畫,已舉辦過兩次個人畫展,是一個文化素養(yǎng)極高、多才多藝的天才演員。他并不渴望成為世界第一號明星,而希望成為電影表演技巧最完美的人。應該說,他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自己的愿望。明星生涯給他帶來過不少苦惱,鮑嘉喜歡在哲理深刻的話劇中扮演角色,但當他一登臺,倫敦的女孩子就站起來對他喊:“迪克,你長得真帥,我愛你!”結果把劇場搞得一團糟。在阿努依的話劇《耶查貝爾》巡回演出時,觀眾和他的影迷把劇場圍得水泄不通,歇斯底里般地呼喊著他的名字,直到警察出來干預,他才得以脫身。因為不愿意給同行們帶來麻煩,他忍痛告別了舞臺生活。
在《該詛咒的人》(原名為《克魯伯家族中的馬克白》)這部影片中,索菲顯然是中心人物,所以主要鏡頭往往對著英格麗·杜林拍攝,留給迪克·鮑嘉的常常是背影。雖然維斯康蒂說,這是電影史上前所未有的最美的背影,但鮑嘉仍然耿耿于懷。為了補償這一缺憾,維斯康蒂對他說:“我要送給你一份小小的禮物。”這個禮物就是兩年后拍攝的《死于威尼斯》。
上一篇:《討厭的女孩子》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下一篇:《諜海疑云》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