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我們踐踏在腳,使勁往下踩,
根本忘記我們的存在。
可是我們的肌體上承擔著整個世界,
在重壓下覺察到它的力量在壯大。
碎紙和香蕉皮沾滿了我們的身體,
和我們終身作伴的是臭哄哄的陰溝。
霓虹燈映亮的大商店就矗立在我們身邊。
哦,我們的各路人馬通向世界的盡頭。
我們默默無聞地承擔著紐約和倫敦,
一聲不吭地讓小汽車飛來駛去。
咬緊牙關用出全部力量來支撐
哪怕連腿關節都累得變了顏色。
花崗石的孩子,
被投入火山口里去鍛造。
從地球的筋骨上切割下來,
又成了支持地球的材料。
從意大利的羅馬到伊拉克的尼尼微,
我們無處不在。
藍色地圖集里展示我們的存在,
我們見到新的大陸誕生。
看到它們抖掉浪花
站立起來迎接光明。
要是有那么一天,
我們聽得地球發出隆隆響聲,
全世界都步伐雄壯地朝向新紀元前進,
哦,灰色的弟兄們,我們趕快跟上去。
(石琴娥 譯)
【賞析】
這首詩歌采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以物喻人,贊揚了廣大的底層人民忍辱負重、默默奉獻的精神。
詩歌創作中,意象的選擇是至關重要的,意象派大師龐德就曾經鄭重地宣稱:“一生中能描述一個意象,要比寫出成篇累牘的作品好。”很多詩人窮其畢生精力都在追尋、發現某個意象,以期能在詩作中增添一些亮色。可以說判斷一個詩人想象力豐富與否的一個重要依據,即是看他是否能夠發現動人深情、啟人深思的意象。這首詩中,作者選擇了城市生活中最尋常不過的“鋪路石”作為詩歌的意象,可以說,經過詩人的點睛之筆,將普通平凡的“鋪路石”化“腐朽”為神奇了。
“把我們踐踏在腳,使勁往下踩,/根本忘記我們的存在。”詩歌一開篇,就形象地描述了鋪路石頭的現狀——被踐踏,被遺忘。但是,馬上就來了一個轉折,“可是我們的肌體上承擔著整個世界,/在重壓下覺察到它的力量在壯大”。雖然被踐踏,被遺忘,但就是這些鋪路石承擔著力量在不斷壯大的整個世界。這里初步顯示出了鋪路石的巨大作用。
鋪路石不僅被人們踐踏和遺忘,而且,它們的生活環境也是如此之差:“碎紙和香蕉皮沾滿了我們的身體,/和我們終身作伴的是臭哄哄的陰溝。”整日與它們相伴的是人們用過的碎紙和香蕉皮,還有那令人作嘔的“臭哄哄的陰溝”,盡管它們的生存環境是如此的惡劣,但是,鋪路石的作用卻相當重要,“霓虹燈映亮的大商店就矗立在我們身邊。/哦,我們的各路人馬通向世界的盡頭”。整個世界離不開它們,如果沒有通向全世界的鋪路石,那馬路如何鋪筑?沒有馬路,那些鱗次櫛比的大商店又如何招徠顧客?現在城市和都會,已經離不開鋪路石了。詩歌在第一節的基礎上,用更具體化的描述進一步地闡述了鋪路石的作用。
“我們默默無聞地承擔著紐約和倫敦,/一聲不吭地讓小汽車飛來駛去。/咬緊牙關用出全部力量來支撐/哪怕連腿關節都累得變了顏色。”詩歌第三節,詩人繼續使用第一人稱的代詞——我們——來指代鋪路石,“我們”一詞和擬人修辭方法的使用,拉近了讀者與鋪路石之間的距離,增強了詩歌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鋪路石要承擔整個世界的力量,這并非易事,因為世界的力量在不斷增長,必須得拼盡全力,咬緊牙關用出全部的力量來支撐,這甚至使鋪路石累得連腿關節都變了顏色。
詩歌的第四節寫到鋪路石的制作和形成過程,“花崗石的孩子,/被投入火山口里去鍛造。/從地球的筋骨上切割下來,/又成了支持地球的材料”。鋪路石出身可謂“顯赫”,它們是本身質地就極為堅硬的花崗石的孩子,而且它們還被投入到火山口里進行反復鍛造,反復的鍛造和錘煉,更加強了鋪路石的堅強品質。經過千錘百煉,終于造就了鋪路石的鋼筋鐵骨,而這鋼筋鐵骨又成為支持地球的材料。并且,從意大利到伊拉克,任何城市集鎮、交通網絡,只要有路的地方,就必然少不了鋪路石,它們無處不在。
前面四節都在講述鋪路石的巨大作用、肩負使命、生存現狀和分布情況,講的都是鋪路石的現狀,贊揚了鋪路石的默默無聞、無私奉獻和堅毅剛強的精神。接下來的兩個詩節,講的都是將來。“藍色地圖集”即是我們的藍色的星球——地球,世界在飛速發展,新的大陸正在誕生,這個新大陸的誕生當然離不開鋪路石的巨大作用,在這個整個地球都發出隆隆響聲邁向新紀元的時代里,鋪路石們自然也不會甘心落后,它們也喊出了響亮的口號:“哦,灰色的弟兄們,我們趕快跟上去。”它們也要緊跟時代潮流,繼續為世界的發展、時代的進步貢獻出自己的力量。這個口號顯示出了鋪路石開闊的胸襟和雄偉的氣魄。
(周紅兵)
上一篇:《銀河 [法國]普呂多姆》讀后感
下一篇:《鏡子 [朝鮮]李箱》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