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1982 彩色片 95分鐘
中國香港中原影業公司攝制
導演:張鑫炎 編?。貉?盧兆璋 攝影:周柏齡 武術指導:于海 主要演員:李連杰(飾覺遠) 于海(飾曇宗) 于承惠 (飾王仁則) 丁嵐 (飾白無瑕)
【劇情簡介】
群峰聳立,松濤陣陣。中原腹地嵩山少林寺。
覺遠等人正在寺內受戒。主持問道:“盡形壽不殺生,汝今能持否?”覺遠雙目凝視,無言以對。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割據,逐鹿中原。隋朝叛將王世充,擁兵東都,自命為鄭王,獨霸一方,實行暴政,所轄之地民不聊生。
黃河岸邊,處在危亡前夕的逆賊王仁則,命令將抓來的“暴民”神腿張等人押來做勞工。神腿張見到禿鷹肆意虐殺勞工,挺身而出,反抗暴政。但是身帶鐵鏈、赤手空拳的神腿張最終敵不過王仁則一伙的刀槍劍戟,眼看要慘遭殺害,其子小虎拼命沖上去舍身相救,不料被王仁則刺傷。神腿張奮不顧身地抱住王仁則的腿讓小虎趕快逃走。小虎在同伴的保護下含淚跳進滔滔黃河。神腿張慘遭王仁則的殺害,鮮血四濺。
生命垂危的小虎逃到了嵩山少林寺,被武僧曇宗和弟子們救起。由于小虎體質極度虛弱,粥水不進,山門的清茶淡飯難以救活他的性命。弟子們佯裝練習蛤蟆功,給小虎抓蛤蟆熬粥補養身體。在曇宗師傅和弟子們的精心照顧下,小虎逐漸恢復了元氣。小虎為此對師傅和少林弟子感激不盡,流下了熱淚。
野果飄香,山花爛漫。小虎開始和少林弟子們一起提水練功。小虎精靈活潑的天性引起了牧羊女白無瑕的青睞,她放出牧羊狗阿黃追趕小虎到少林寺。小虎用繩索將阿黃套住,為了不讓別人發現,用被子捂住阿黃,佯裝睡覺,不慎將其窒息而死。小虎本想將阿黃埋葬在山清水秀的地方,可一想狗肉可以解饞,便在林中燒烤起來。不料,被師傅發現。寺院的清規戒律管不了小虎這個俗人,曇宗師傅久未嘗到肉食的美味,就在他要“開戒”之時,林中鉆出了少林寺的眾多弟子。原來他們早已在林中觀望,只怕犯了寺里的戒規才沒有出來。師傅見狀開導道:“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出家人心中有佛,多行善事,不必拘泥小節。”在弟子們品嘗狗肉的時候,色空師兄借酒消愁,練起了醉棍。由此讓師徒們想起了王仁則殺害其家人的罪惡。
牧羊女到處尋找丟失的阿黃,迎面碰到了拿著狗皮的小虎。一怒之下,舉鞭就抽。小虎左右躲閃不及,牧羊女揮鞭步步逼近。這時曇宗師傅趕來,制止了女兒的舉動。原來,曇宗當年被王仁則的兵馬追殺,被迫投奔少林,白無瑕正是他當年寄養在老農家的女兒。提起王仁則小虎怒不可遏,殺氣沖天,他讓師傅教授他少林功夫,為父親報仇。
為了復仇,小虎披起袈裟,取法名為覺遠。在“愿斷一切惡,愿修一切善,誓渡一切眾生”的誓言下剃發受戒。
從此,覺遠與師兄們一起天天練功習武,擔水劈柴??伤麍蟪鹦那校棠筒蛔〗K日苦練的長久等待。曇宗師傅告誡他,少林寺的弟子在這里頭冒煙,腳陷坑,就是為的要練成金剛搗錐的蓋世功力。而這種功夫非三五年苦練不成!并讓覺遠切記:要練武,不怕苦。
覺遠一心要報殺父之仇,練功時把師兄作為假想的王仁則,下手過重,被曇宗師傅制止。僧值和尚指斥覺遠目露兇光,滿臉殺氣。惱怒之下,罰其面壁三天,不許練武。覺遠出家報仇的初衷受挫,一氣之下,離開了少林寺。
禿鷹一伙在各處橫行霸道,濫殺生靈,強搶牧羊女。
覺遠在蘆葦叢中,遇到只身躲避追兵圍殺的李世民。覺遠挺身相救,被李世民銘記在心。
花天酒地的王仁則,獸性發作,妄圖強暴被吊起來的牧羊女。此時,覺遠已沖到王仁則門前,與禿鷹一伙展開拼殺。禿鷹抵擋不住覺遠凌厲的棍棒,被擊倒在地。覺遠只身殺入王仁則的府地。王仁則正想污辱牧羊女,覺遠一棍打來,王仁則猝不及防,退到桌后。仇恨滿腔的覺遠與怒火中燒的王仁則展開了殊死搏斗。覺遠以令人眼花繚亂的棍棒使酒后的王仁則只能連連招架。狡猾的王仁則將計就計使出醉劍;覺遠識破了對方的招數,用醉棍對醉劍。覺遠奮力救出牧羊女,二人且戰且退,終因寡不敵眾,覺遠又身負劍傷,只好撤出了王仁則的府第。覺遠報仇未果,在牧羊女的勸解之下,重新回到了少林寺,得到師傅和師兄們的理解。從此,覺遠懷著報仇的決心和頑強意志,苦練武藝,無論是烈日炎炎的盛夏還是瑞雪紛飛的寒冬,日夜不輟。
一日,李世民被王仁則兵馬追殺,被覺遠遇見,他帶李世民逃入少林寺周邊的塔林。塔林是歷代高僧安息之地。妄圖闖入塔林的王仁則的追兵被師徒們強行截住。覺遠等人施計將李世民解救。李世民急于過黃河,覺遠和牧羊女裝扮成一對新婚夫妻,李世民裝作護送新娘的媒婆,賄賂了巡查的官兵,但還是引起了他們的注意。
覺遠和牧羊女在黃河邊卸妝時,雙雙望著對方,情不自禁,萌生愛意。追兵趕到,亂箭齊發,李世民腳負箭傷。覺遠急忙上前救助,只身迎戰眾兵。李世民在牧羊女的護送下渡過黃河。師傅率眾弟子趕到。佛門禁開殺戒,追兵肆無忌憚對武僧刀槍相向?!吧咝p身應還招,我佛慈悲亦懲惡”,少林弟子以精到的十八般武藝與追兵展開了一場殊死搏斗。覺遠一怒之下犯了殺戒。師兄們說覺遠是為佛度人,善哉,善哉。師傅怒斥覺遠:六根不凈,與佛無緣,與其斷絕法緣,任他遠走高飛,不準再回少林寺。其實,王仁則此時正在寺內等候,逼迫交出覺遠。覺遠為了不連累大家執意要回到寺中與王仁則一拼,眾師兄全力阻擋。
王仁則認定少林寺“通敵謀反”,勒令少林寺三天之內交出“人犯”。否則就要滅掉少林。王仁則得知李世民被覺遠營救,巡河官兵被殺的消息后,傳令立即進軍少林寺。
王仁則重兵闖入少林寺。方丈為保護少林圣地,誓死不屈,寧愿承擔一切,被王仁則用烈火燒死。師傅帶領眾僧與王仁則的兵馬浴血奮戰,曇宗在激戰中中箭身亡。覺遠和牧羊女趕來參戰并告訴眾僧:李世民已率大軍渡過黃河,直取東都。
王仁則帶兵返回,見東都已被李世民的軍隊攻破。王仁則腹背受敵,只能再調轉馬頭,與少林弟子們在黃河岸邊決一死戰。覺遠面對殺父的仇人,義憤填膺,勇猛無比;王仁則走投無路,作垂死掙扎,最后終于被覺遠手刃。
覺遠報了殺父之仇,為繼承曇宗師傅“保護少林,匡扶正義”的遺志,覺遠決心皈依佛祖,受戒為僧,并割斷了與牧羊女之間的生死情緣。唐太宗李世民為了表彰少林寺十三棍僧義勇,給少林寺封地加祿,讓其自立營盤,豢養僧兵,并開放酒肉之戒。自此,少林寺習武之風大盛,少林功夫名傳天下,廣及四海。
【鑒賞】
《少林寺》是新時期以來中國武俠電影經典作品,也是自改革開放以來內地與香港的第一部合拍片?!渡倭炙隆凡粌H創造了當時居高不下的票房業績,而且還培養出了一批至今仍然馳騁在中國乃至世界影壇上的武俠明星。從《少林寺》開始,中國武俠電影形成了一個少林武俠片的創作熱潮,一批以少林寺、少林拳、少林武僧為題材的影片相繼問世。
《少林寺》的導演張鑫炎(1934~ )為浙江寧波人。1951年入香港南洋片場從事洗印技術,后來學習剪輯。1957年進入長城影片公司,任剪輯、副導演。他剪輯的黃飛鴻系列影片至少有幾十部。1965年與傅奇聯合導演新派武俠片《云海玉弓緣》;1982年執導影片《少林寺》,從此成為蜚聲海內外的一代武俠電影作者。
武俠電影作為一種動作型影片,首先對演員提出了一種特殊表演要求。也就是說,武俠電影的演員在他們走上銀幕的時候必須要具備雙重的表演職能:他一方面要表現出中國武術本身的力量和神韻,同時還要具備電影演員所必須具備的藝術表演才能,這樣才能使他們在影壇上贏得觀眾的由衷喜愛。固然,當今武俠電影中的許多明星其實并非是身懷絕技的武術家,像林青霞、張曼玉、梅艷芳、梁家輝、劉德華、張國榮這些電影明星完全是借助于電影特技的翅膀才在銀幕上騰飛躍起、舞刀弄槍的。電影特技作為當代電影的超級包裝術為武俠電影增添了無數誘人的景觀。但是,作為像《少林寺》這樣的以紀實手段展現真實武功的技擊武俠片,應當說由于其中武打動作的構成基礎是真正的中國武術,所以,對藝術和武術表演的雙重要求,并非是一般的演員所能勝任。為此,這類影片的主要演員,常常是由專業的武術運動員擔綱。
基于中國武術界“萬法歸宗一少林”的說法,香港學者吳昊先生曾提出了中國武俠電影“萬片歸宗一少林”的觀點。根據中國電影史上層出不窮的以少林寺為題材的影片,陳墨提出了“少林電影”的概念,把“少林寺”作為中國武俠電影中的“經典題材”。并指出其中“成就、地位最高,名氣影響最大的”當屬張鑫炎導演的《少林寺》。在《少林寺》誕生的年代,當時的中國武俠電影更多的還是采用以電影演員為主的陣容,而《少林寺》導演張鑫炎卻獨辟蹊徑,大膽采用了一批專業的武術運動員。影片中的男主角覺遠的扮演者李連杰,曾是全國武術比賽的冠軍。他在《少林寺》中的出色表演使他從此蜚聲影壇,并成為享譽海內外的一位武俠明星。片中扮演曇宗師傅的于海當時任山東體育技術學院總教練。扮演反派主角王仁則的于承慧也是山東體育學院的教授。他們都是中國武術的行家里手。
《少林寺》最初是另外一個導演拍攝的,可拍了幾本后質量不太好。后來張鑫炎才接手這部影片的導演工作。在總結前期工作的差距的時候,他回顧說:“我想可能主要是因為演員都是香港的演員。香港的演員應當說他們會武術,但并不是很精通武術。香港的武打演員開始大多是在京劇團里唱京劇的武生,包括成龍、洪金寶、元彪,他們都是從小學習京劇的。但是都沒有真正練過中國武術,包括成龍現在主演的一些諧趣武俠電影,還比較硬。作為真正精通武術的演員,香港比較少。即便就是練,他們練的也主要是南拳。”張鑫炎接手《少林寺》這部影片的時候,如果沿襲原來香港武打片的老道,超越不過成龍,也超越不過李小龍。正是為了能夠超越前人,能夠為中國武俠電影開創出一片新天地,張鑫炎決定啟用一批真正的武術運動員來演電影。然而,任何開創性的事業都不是輕而易舉的。張鑫炎在回顧創作情景時說:“當時有一個最大的困難就是他們都沒有拍過電影。讓他們在攝影機前、在眾目睽睽下表演有障礙。但這種狀態也有一些好處,就是觀眾第一次看他們的片子覺得很新鮮、很真實?!?br>
除了對演員的這種特殊要求之外,張鑫炎導演基于要表現真實的中國功夫的美學主旨,從電影影像即從電影本體的角度對《少林寺》也進行了與以往不同的設計。他在拍攝重場武戲的時候,大量運用了移動鏡頭和長鏡頭。演員在這樣一個相對完整的時空結構中,一打起來通常都是十幾二十幾招連續下來,一氣呵成。在影片結尾少林弟子和王仁則決一死戰的搏擊中,有許多是在移動中完成的對打戲(長鏡頭)。這種與影片的表現內容高度融合的藝術語言形式,既達到了逼真的電影美學風格,同時又增添了影片的觀賞效果。加上該片在河南嵩山少林寺實地拍攝,給觀眾造成了一種親臨武林圣地的心理感受。
復仇,是中國武俠電影中經常出現的一個敘事主題。《少林寺》在延續這個主題的基礎上,將“家仇”、“國仇” 合為一體。王仁則既是一個殺害小虎(覺遠)父親神腿張的兇手、一個殘害色空親人的真兇、一個燒死少林方丈的邪魔,同時又是一個涂炭武林圣地、陰謀篡奪國家權力的賊子。為此,覺遠匡扶正義的行為既是為父報仇,又是為民除害,為國滅賊。從家庭倫理的意義上講,他是盡孝,從天下社稷的意義上講,他是報國。由李連杰主演的覺遠之所以能夠獲得觀眾的普遍認同,除了他英武的氣質和出色的武功之外,人物性格在深層心理模式上,能夠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倫理道德相“同構”,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由于人物形貌的善惡歸屬直接影響到觀眾是否能夠進入影片作者預先設定的戲劇情景,所以武俠電影顯示出它與其他類型影片在對人物性格的展現方式上的重要差異: 它不是像偵探片那樣靠層層懸念的揭穿來呈現人物的內心世界,也不是像藝術片那樣靠正/反、善/惡的交叉遞進來刻畫復雜的人物性格。武俠電影中的人物一舉手,一投足,一“亮相”,就能昭示其性格的基本特征。作為一種以武術技擊為主要觀賞動力、非懸念式的武俠電影,其中人物設計總是善惡分明、忠奸立判。善者如方丈對弟子寬厚仁慈,在危難之際,甘愿以自己的血肉之軀面對熊熊烈焰,以期保住少林寺的安全;惡者如王仁則、禿鷹,他們一出場就殘殺無辜的百姓,任意毒打、殺害抓來的勞工。特別是王仁則是一個無惡不作的惡棍,他不僅濫殺無辜,強搶民女,而且還妄圖篡奪皇位,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罪惡的化身。他的追隨者禿鷹是一個惡勢力的鷹犬,他出手歹毒,練的是鷹爪拳,使的是連環戟,兇險的面目,惡毒的手段使其成為一個不折不扣的罪惡兇神。
晨鐘鳴響,鼓角激揚,中國武林豪杰隨著電影發展的歷史腳步,踏進了一個又一個雄風漫卷的新天地。在這里英雄豪俠總是肩負著一種報仇雪恥、匡扶正義的使命,不管面對的是何等兇殘的敵人,不論要付出何等的代價,他們總會一往無前地去履行自己匡扶正義的神圣天職。在英雄完成這些使命之前,大都要經歷一個刻苦磨煉的艱辛過程,一個臥薪嘗膽的修煉時期。最終,他們練就的既是過人的武功,同時還有過人的毅力和非凡的武術精神。特別是在技擊武俠電影里,由于英雄必須具備真實的超人武藝,所以在眾多的技擊武俠電影中,英雄成長的過程往往就是練就一身過硬武功的過程,無論是為了報仇雪恥,還是為了江山社稷,義士俠客都要經歷一個流淚、流汗、乃至流血的練武過程?!渡倭炙隆吩诔筷刂锌炭嗑毠Φ纳倭值茏?,正是英雄走向成功過程的一個縮影。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精深的武藝非一朝一夕能夠練成。中華武術的功力雖然在電影中被神化了,但是,武俠電影依然真實地記述著武術成功的精髓——這就是千錘百煉,功到自然成?!渡倭炙隆分械挠X遠由于復仇心切,無心刻苦習武,師傅看到后向他耐心地講述著練武要義。幾經磨難,幾經教誨,覺遠終于懂得了武術的博大與精深,在這種武術精神的驅使下,覺遠開始向著武術的最高境界不斷攀登。不論是烈日當空的盛夏,還是寒風刺骨的嚴冬,《少林寺》中覺遠刻苦習武的這番情景,也成為武俠電影中千錘百煉的典型畫面而載入了中國武俠電影的史冊之中。
與諸多中國武俠電影一樣,《少林寺》也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與其他武俠電影對宗教的闡釋有所不同的是,《少林寺》并沒有把佛家的教義“絕對化”、“神秘化”,而是巧妙地將其與影片的敘事交融起來,從而使“少林寺”呈現出如陳墨先生說的那種“佛門圣地”和“武林圣地”的兩重性。作為“佛門圣地”它為受到惡勢力追殺的人提供了躲避的場所;作為“武林圣地”在這里最終完成對惡勢力的懲處。而其中最根本、也是影片最成功的敘事策略在于作者合理地協調了佛門對世間暴力的“禁戒”與武林對江湖罪惡的“懲治”這兩者的關系。從宗教的意義上講,佛家強調以慈悲為懷,恪守的是“盡形壽不殺生”;而從武俠電影的敘述法則來講,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覺遠必須要替父親報仇,要抑惡揚善,由此構成了兩種價值體系的沖突。小虎披起袈裟,取法名為覺遠,苦練少林功夫,包括他在“愿斷一切惡,愿修一切善,誓渡一切眾生”的誓言下剃發,是受“戒”;而為報殺父之仇,他獨自下山,妄動武力,是破“戒”; 最后,覺遠報了殺父之仇,為繼承師傅“保護少林,匡扶正義”的遺志,決心皈依佛祖,立志為僧,割斷了與牧羊女的生死情緣,是再度受“戒”。從而完成了在影片總體價值體系上對佛門的“皈依”。在整個影片的敘事過程中,佛家的教義從表面上看是作為一種對暴力的否定性因素而存在的,但是在終極的意義上它卻為正義的一方提供了更高的行為依據?!吧咝p身應還招,我佛慈悲亦懲惡”。少林武僧能夠在王仁則肆虐的屠殺中,與敵兵展開殊死搏斗,一方面是由于王仁則在佛門濫殺無辜,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他們“師出有名”。為此佛門的“戒律”與武林“懲治”的宗旨在影片中互為交融,既為伸張正義確立了合理的道德依據,又完成了對人物性格的整體塑造。
《少林寺》也是各種拳法、棍術、刀劍之術的集大成者。影片真實地再現了少林拳法動則輕靈、靜則沉穩的武術風格和強調內外交修的武術精神。片中有輕巧靈活、出其不意的“猴拳”;有柔中含剛、用法刁鉆的“蛇拳”;有含而不露、兇猛異常的“鷹爪拳”; 還有撲朔迷離的醉拳、醉劍、醉棍?!渡倭炙隆烦闪艘蛔逼鋵嵉恼故局袊湫g的銀幕大舞臺。
就電影而言,《少林寺》的成功是一次藝術創作的全面成功。這部影片的編劇、導演、演員、攝影、美術設計、作曲堪稱一流。他們共同構成了《少林寺》這座中國武俠電影藝術豐碑的總體風貌。影片雖然取材于少林寺壁畫上記載的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歷史故事,但是編導并沒有拘泥于歷史上的少林傳說,而是根據武俠電影的特點和觀眾的欣賞趣味,對這個舊題材進行了新的 “改寫”,由此形成了以覺遠復仇為核心的中心情節,同時將愛情、喜劇這些傳統武俠電影中不常出現的敘事因素融會到影片之中,使《少林寺》成為一部既不失武俠電影善惡有報、除暴安良的正義主題,又有詼諧風趣、嬉笑相兼的美學風格的技擊武俠片。
上一篇:《奴仆》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下一篇:《居里夫人》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