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歐洲的形勢是: 如果一個民族想要單獨走上進步的道路,已是不可能的了。因為它本身就會遭致失敗,并因此而危及共同的事業。
歐洲人民的敵人并沒有停止他們的聯合行動,而且每時每刻都在用行動來證明他們的團結一致。
他們比任何人都更加清楚地知道他們所面臨的共同危險,因而他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更加團結。他們的戰略就是以所有政府的力量去反對每一個企圖獨立解放的民族。他們采用這種手段就是要把這些民族各個擊破,借助于這一部分去反對另一部分。他們的計劃雖然早已訂好,只是直到現在才付諸實施。這些計劃都是建立在精確的材料之上,他們也正是根據這些材料去考慮政府的一切利己的利益,或者是那些對政府有影響力的人物的利益,而且還充分考慮了他們權勢欲的程度,正是這種權勢欲才是他們的行動的動機。
歐洲人民的敵人都有強大的后盾,通過他們去影響人民運動的核心,他們在法國——在這個成為歐洲人民理想和愿望的巨大軍隊的民族中——有他們的支持者,因為無論是敵人還是朋友,大家都承認法國在歐洲的領先地位。但是,就在這同一個法國,既有我們的最富于犧牲精神的朋友,也有我們的最狡猾、最強有力的敵人。
只有法國自己知道,她為這種領先地位付出了多大的代價。我們的任務就是要公開告訴法國,她的失敗會付出多少代價。在二月,革命的法國以其具有歐洲意義的行動保住了她的領先地位。她建立了共和國,以人民的聲音去宣傳團結的原則,而且是在這樣的時刻,這樣的社會關系中,舊世界以為它獲得了自己的全部權利,并聲稱自己有了永世長存的勝利者。
由法國人民發布的原則已經成為現實,并要求法國未來也能執行這些原則。外國的人民目睹這些原則已成為現實,并且依然在貫徹執行,他們感謝法國而歡呼這些原則的實現。他們自己這方面,則有義務要團結一致地工作,以確保這些原則能在自己的祖國得到實現。
法國大革命——基督教精神的繼承者——通過其政治家之口,提出了毫不妥協的原則,永恒的正義,以反對舊世界的濫施淫威。然而這一原則必須獲得新的力量和新的拓展,才能對所有的民族產生影響。
法國所有政府的政治混亂起始于復辟時期,優柔寡斷不是混亂的唯一原因。這種混亂也來自于對歐洲事件和問題缺乏深入的了解。法國的政治家們卻不止一次地在他們的政府文件中以及在議會的講臺上,掩飾了他們的這種無知。
尤其是人民——就這一詞的真正含義來說——也就是指那些至今無法上學和不會讀書識字的人,根本無法知道外國的真實情況,然而在外國發生的事件,過去和未來,都將永遠影響法國人民的命運。我們的任務就是要告訴人民有關外國問題的真相,僅僅是真相而已。他們經常對人民隱瞞事情的真相,他們這樣做是出于計謀,并非對事件的不了解。
對人民黨說來,對這個國家里唯一真正的進步黨說來,最迫切的任務就是要在法國——力圖建立自己的未來——和歐洲——努力從自己的過去擺脫出來——之間,建立緊密真誠的聯系,而且這種聯系完全是新型的、至今未有先例的政治誠意。
為共同事業的勝利而建立的新聯系,要求首先了解新愿望所發生的地方,它對人民運動的有利或有害的因素,以及宗教、社會、民族政治和工業的因素。
我們所從事的工作,是受到一種激情的啟迪,這種激情就是建設新歐洲,就是意識到了自己的職責和需要,而且不會僅僅以法國的方式去完成,盡管表面上看來是法國式的。
我們創辦歐洲人民的機關報——《人民論壇報》,就是要堅決宣揚法國的權利,捍衛法國的權利,只要這種權利符合歐洲人民事業的利益。我們呼吁所有的人民都加入到人民論壇報來,人人都有自由發表意見的權利。
許多外國人都在和我們進行兄弟般的合作。這些人在他們自己的祖國,無論在言論方面還是在艱苦卓絕和富于犧牲精神的活動方面都是一些聲望卓著的人。由于他們的加入,我們將獲得有關他們國家的詳細而精確的消息。
作為二月革命的參加者,我們也將與法國大革命及其得到實現的拿破侖時代聯系在一起。拿破侖真正實現了大革命的原則,當他作為軍事長官時經歷了其生命中的共和階段。
然而當第一執政拋棄這一原則而與舊世界結成聯盟,并加冕為帝的這一時刻起,便開始了今天人民所受到的一系列的不幸。但無論如何,作為共和派的拿破侖,在法國人民的眼里,依然被想象成法國大革命的化身。這是由于他曾以最大的毅力和措施,捍衛了法國大革命的理想,然而他的那些繼位者卻與他相反,他們從登上權位之日起就背叛了他。
我們甚至要在拿破侖的勢力范圍之外去尋找共和國的邊界。我們將視這些人為落后保守派,他們把共和的原則當作利己的利益準則去衡量共和國的對內活動,或者是對拿破侖時代的力量和精神感到驚異的同時,卻千方百計地想從其中抽掉共和制度的拓展和獻身的精神。
我們所能接受的恰好是這種精神的法國,這種精神就是人民,而且體現在共和的形式中。
這意味著: 我們將維護現行的憲法,我們將不遺余力地共同行動,以加速其向共和制度精神和共和制度的一切成果的發展。
有關國內的事情就談這么一些。
至于國外的事情,我們將立即關注直接與我們有關的事情,關注意大利、波蘭、德國、丹麥、西班牙、斯拉夫國家,匈牙利以及多瑙河沿岸各省的事情。
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事情,都是基督教的政策——人民的團結。至于那些為爭取歐洲和法國以及國民議會中的權力而進行激烈斗爭的黨派,我們將永遠站在那些忠實于人民群眾的進步利益的人一邊。我們將竭盡全力地去建立與人民的新需要相一致的社會制度。只有在此前提下我們才會承認他們是全世界人民事業的政治代表,是法國事業的唯一真正的政治代表。
1849年3月15日
(林洪亮 譯)
注釋:
指1848年2月23—24日的革命。
【賞析】
波蘭在1772年、1793年和1795年,先后三次被俄國、普魯士和奧地利所瓜分。這三國都在分割的領土內,建立起自己的統治制度,實行殖民政策。在波蘭,18世紀后半葉出了不少啟蒙運動作家。他們在作品中反對封建統治和反動的天主教,反對流行的教堂拉丁語和法語,開始用人民大眾的語言來寫作,促進了波蘭文學語言的發展。其中以密茨凱維奇的地位尤為重要。他不僅奠定了波蘭積極浪漫主義文學的基礎,而且為波蘭現實主義文學的發展開辟了道路。
密茨凱維奇是波蘭19世紀最偉大的詩人、革命家,他的一生經歷了逮捕、監禁、放逐、流亡,最后客死異鄉。他的生活和創作中始終貫穿著一個理想,就是爭取祖國的解放。魯迅稱他為“在異族壓迫之下的時代的詩人,所鼓吹的是復仇,所希求的是解放”。
1849年,密茨凱維奇在巴黎創辦《人民論壇報》,寫了許多政論文章,主張各族人民結成革命聯盟,共同反對專制制度。這篇《我們的綱領》就是《人民論壇報》的發刊詞。在這篇文章中,一個充滿激情的浪漫主義詩人變成一個理智的、目標明確、富有號召力的政治家,以富有說服力的說理和對未來的信心來引導讀者理解密茨凱維奇所要闡述的政治思想。詩人創辦這張報紙,目的就是為了團結歐洲各民族來反對封建專制;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為了向讀者說明這個問題,強調團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各民族的團結是當前的形勢所決定的,文章開篇就一針見血地指出了不團結就只能導致失敗并危害共同的事業這樣一個事實。敵人都已經團結起來了,如果人民不團結,根本無法有力量與之抗衡。密茨凱維奇以銳利的眼光說明了團結的本質,團結只是途徑,號召人民團結的最終目的是建立新歐洲。
法國這個在歐洲具有領先地位的國家對歐洲革命的走向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所以密茨凱維奇在這篇文章中深入地分析了法國的形勢和法國局面的意義。密茨凱維奇認為,法國革命的影響遠遠超出法國范圍,從根本上動搖了歐洲的封建專制制度的基礎。19世紀的歐洲要想走向光明和民主自由,必須與法國緊密聯系;而法國若想繼續保持革命成果,也需要獲取新的力量。客觀的形勢使法國和歐洲其他國家的團結勢在必行。作家呼喚這種團結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把歐洲人民的共同事業進行下去。另一方面,他也指出了法國自身所存在的危機。歐洲需要法國的領導,法國當前也需要歐洲其他各民族的幫助。拿破侖之后的法國共和已經遭到了破壞,繼位者們背叛了革命的理想,大革命的精神和原則處在岌岌可危的邊緣,各族人民要保衛法國,保衛人民的成果,保衛共和制度和共和精神。人民有權了解事實的真相,應該知道政府的動向和意圖,這也是《人民論壇報》的職責所在。密茨凱維奇告訴所有人,人民的團結才是歐洲光明未來的決定力量,不管法國的事業還是其他國家的事業,如果人民的力量不聯合在一起,都不會有正確的道路和光明的結果。
(徐杏杏)
上一篇:《我為何而生·羅素》
下一篇:《我變成了作家·葉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