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克里斯朵夫》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作者:[法]羅曼·羅蘭
類型:小說
背景搜索
本書成書于1904年—1912年。作者羅曼·羅蘭(1866—1944)是當代法國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他從1890年開始醞釀、構思,到1912年完成最后一卷,創作這部小說共花費了20多年時間。根據作家在《青年時代的回憶錄》中的記述,他寫這部小說是為了替他報“充滿虛榮心的市場的仇”,是為了一吐胸中塊壘,完成他由于放棄“人民戲劇”計劃而未完成的醒世的愿望。小說問世以后受到了極大的歡迎,很快被翻譯成十幾種文字出版,風靡全球,并獲得了1913年度的法蘭西學士院文學獎和1915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1946年,《約翰·克里斯朵夫》在我國出版后受到熱烈歡迎,曾出現讀者在印刷廠門前等待的奇觀。
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傅雷翻譯的《約翰·克里斯朵夫》是較好的譯本。
內容精要
作品主人公約翰·克里斯朵夫出生在德國萊茵河畔一個小城市的窮音樂師家庭里。其祖父和父親都曾是公爵的御用樂師,但此時家庭已經敗落。老祖父很喜歡小克里斯朵夫,向他灌輸了不少英雄創造世界的觀念,這使他從小就產生了要當大人物的想法。
克里斯朵夫在父親的嚴格管教下學習音樂,他早熟的音樂天賦引起了祖父的注意。祖父暗地里把他隨口而出的片斷綴成樂曲,題名為《童年遣興》獻給了公爵。小克里斯朵夫被邀請到公爵府演奏,被夸贊為“在世的莫扎特”。11歲那年,他被任命為宮廷音樂聯合會的第二小提琴手。眼看孫子有了出息,祖父在欣慰中去世了。然而,他的家境愈發敗落了,父親整日酗酒,養家的重任過早地落到了他的肩上??死锼苟浞蛟诟浇囊患液勒伊艘环萁啼撉俚募媛毠ぷ鳎⑴c和他年紀相仿的學生彌娜之間相互產生了好感,但在遭到彌娜母親的一番奚落后憤然離開。此時,父親也去世了??死锼苟浞虻耐暌簿瓦@樣結束了。
此后,克里斯朵夫經歷了兩次失敗的愛情,他的心緒煩亂,意志更見消沉,整天和一幫不三不四的人在酒館里泡。在這個時候,自小就教他安貧樂道、真誠謙虛的舅父再一次指引他走出了情緒的低谷,使他重新振作起來。有一次,克里斯朵夫去聽音樂會,他忽然感覺到觀眾都是百無聊賴,而演奏也是毫無生氣。他回到家里,把他所景仰的幾位音樂大師的作品拿出來看,竟發現其中同樣充滿了虛偽和造作。桀驁不馴的克里斯朵夫隨即發表了對大師們的反面意見。結果可想而知,他失去了公爵的寵愛,把他所在的樂隊和觀眾也全部得罪了。一個星期日,他在酒館里借酒澆愁時替一位姑娘打抱不平,和一幫大兵發生沖突闖下大禍,他只好逃到巴黎去避難。
在巴黎,克里斯朵夫陷入了生活的困境之中。最后,他終于在一個汽車制造商家里找到了一個教鋼琴的工作。制造商善良的外甥女葛拉齊亞對他的命運充滿了同情??死锼苟浞蚶^續著他的音樂創作,他用交響詩的形式寫成了一幕音樂劇。然而,他拒絕一個聲音庸俗肉麻的女演員演出自己的音樂劇,又給自己惹了麻煩,演出被人搗亂搞得一團糟糕,他氣憤得中途退場。由于這次不成功的音樂會,他教課的幾份差事也丟了,生活又一次陷入窘境。深愛他的葛拉齊亞因無法幫助他而傷心地離開巴黎回到了故鄉。
在一個音樂會上,克里斯朵夫結識了青年詩人奧里維,二人一見如故,從此住到一起。不久,克里斯朵夫創作的《大衛》出版了,他再次贏得了“天才”的稱號,生活也出現了轉機。但不諳世故的克里斯朵夫仍被人利用,卷入一個又一個是非之爭,逐漸身心疲憊,狼狽不堪,幸得葛拉齊亞的暗中幫忙,他才又一次脫身。然而,在一次“五一”節示威游行中,他的好友奧里維死于軍警的亂刀之下,他出于自衛也打死了警察,最后不得不逃亡瑞士。
在瑞士,克里斯朵夫思念亡友,悲痛欲絕。一個夏日的傍晚,他外出散步時與喪夫的葛拉齊亞不期而遇,兩人沉浸在重逢的喜悅中。然而,由于葛拉齊亞的兒子仇視克里斯朵夫,二人始終無法結合。
歲月流逝,克里斯朵夫老了,葛拉齊亞去世了,充滿激情與斗爭的生活也遙遠了。當克里斯朵夫從瑞士的隱居生活重新回到法國的社會生活中時,他的反抗精神已完全消失,他甚至和敵人也和解了,并反過來譏諷像他當年那樣反抗社會的新一代。晚年,他避居意大利,專心致力于宗教音樂的創作,不問世事,完全變成了一個世故老人,進入了所謂“清明高遠的境界”。
知名篇章
以下選自卷4《反抗》第1部《松動的沙土》。心理描寫細膩傳神。
他終于懶洋洋地撒下網去;俯在到處起泡的水上,他瞧著網完全沉下。呆了一忽兒,他從容不迫地把網拉起來,覺得越拉越重了;正要從水中提出的時候,他停下來喘一口氣。他知道有了收獲,可不知道是什么收獲;他有心延宕,想多咂摸一下等待的樂趣。
終于他下了決心:五光十色的魚出現到水外來了;它們扭來扭去像一窠亂蛇。他好不詫異的瞧著,拿手指去撥動,想挑出最好看的放在手里鑒賞一會;但才把它們提到水外,變化無窮的色彩就黯淡了,它們本身也在他手中化掉了。他重新把它們扔進水里,重新下網。他對于心中蠢動的夢境,極想一個一個地瞧過來,可一個都不愿意留下;他覺得它們在明凈的湖中自由漂浮的時候更美……
他喚起各式各樣的夢境,一個比一個荒唐。他的思想已經積聚了多少時候沒有用過,心中裝滿的寶藏膨脹得要爆起來了。可是一切都亂七八糟:他的思想好比一個雜貨棧,或是猶太人的古董店;稀有的寶物,珍奇的布帛,廢銅舊鐵,破爛衣服,統統堆在一間屋里。他分辨不出哪些是最有價值的,只覺得全都有趣。其中有的是互相擊觸的和弦,像鐘一般奏鳴的色彩,像蜜蜂般嗡嗡響著的和聲,像多情的嘴唇般笑盈盈的調子。有的是幻想的風景,面貌,各種熱情,各種心靈,各種性格,文學的或玄學的思想。有的是龐大的無法實現的計劃:什么四部劇,十部劇,想把什么都描寫為音樂,包括各式各樣的天地。還有的(而且是最多的)是曖昧的,閃電似的感覺,都是突然之間無緣無故激發起來的,說話的聲音,路上的一個行人,滴答的雨聲,內心的節奏,都可成為引子?!S多這一類的計劃只有一個題目;大多數只有一二行,可是已經夠了。他像小孩子一樣,把幻想中創造的當做已經真的創造了。
(選自《約翰·克里斯朵夫》,傅雷譯,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妙語佳句
悲傷使人格外銳敏。
大眾把崇高偉大當作游戲。要是他們看到了崇高的面目,那就連望一望的勇氣也沒有了。
在人生初期就喪失了一個心愛的人固然悲痛,但還不及以后生機衰退的時候那么殘酷。
一個美貌的少女是把愛情當作一種殘忍的游戲的。
痛苦能夠使一個人變得不公平:他過去喜歡的那些人都不存在了。
閱讀指導
《約翰·克里斯朵夫》通過寫一個作曲家一生的故事,再次觸及到一個在文學作品中經常出現的主題,即一個有才華的人和一個并不適合于他的社會環境之間的關系。從約翰克里斯朵夫的激情、反抗、憤怒到他的灰心、順從、寧靜的心路歷程,羅曼·羅蘭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性格復雜、矛盾然而卻十分典型的人物形象。
出身于小資產階級家庭的克里斯朵夫,對現實的不公平有極大不滿。他有一般人所不具備的音樂才華,但其用武之地不過是像他的祖父和父親那樣做一個御用樂師。他與人真心相愛,卻因門第之差而不得不放棄。外部的庸俗世界讓他憎恨,他處身于其內的音樂界也讓他失望。不斷惡化的經濟狀況更使他意志消沉。奧里維的出現給他的生活帶來了亮色,他重又煥發了創作的生機。然而,奧里維竟也意外地離他而去,他的悲痛心情可想而知。在遠離喧囂的大自然里,他不期邂逅了曾經深愛他的女人,兩人本可以幸福地享受這晚到的恩賜,但沒想到又有人從中作梗而難成好事。在有了這么多的經歷之后,克里斯朵夫漸漸由憤懣、絕望走向平和、寧靜,其心態我們似乎可以完全理解。
克里斯朵夫也并非只是一個局限于個人生活的意識狹隘的人。他看到了社會矛盾和社會沖突的存在,但他所提倡的社會改革途徑卻顯得很不實際。他宣揚博愛思想,認為藝術是最崇高的東西,最能體現人類的愛,是促進民族和諧的最有力的手段。他同情人民和工人運動,但他又不屑與大眾為伍,始終堅持個人反抗,不可避免地使自己處于很孤立的處境。他一方面主張藝術接近生活,接近人民,造福人類,另一方面在悲觀失望時卻逃避現實,企圖在藝術中尋求個人的精神解脫。從這些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克里斯朵夫是一個在不適合于其成長發展的社會環境中突圍失敗的人。他的失敗如果從階級分析的角度看,自有其必然的原因。然而,就像司湯達的于連一樣,這樣的一個形象已經獲得了普遍性的意義。
值得強調的是,這部小說有獨特的藝術風格。羅曼·羅蘭把心理描寫放到最重要的地位,充分表現了克里斯朵夫的內心矛盾。他強調人物在典型環境中的感受而不強調行動,并以大自然的美來對照現實的黑暗。通過這些手法,他有力地烘托出了令人窒息的社會氣氛。小說的心理描寫和自然描寫同作者的哲理思想相聯系,抒情因素和哲理、政論因素交織在一起,構成了這部交響樂般的皇皇巨著。
閱讀建議
心理描寫和自然描寫、議論和抒情的有機結合,是這部長篇巨著獨特藝術魅力之所在,在閱讀過程中要反復揣摩。此外,這部小說被稱為“音樂小說”,如果讀者喜愛音樂并具備有關知識,能更好地領略小說的魅力。
上一篇:《紅字》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罪與罰》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