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馬修道院》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法國作家司湯達(1783—1842)的長篇小說。小說以拿破侖時代至復辟王朝這一歷史時期為背景,敘述意大利巴馬公國資產階級自由思想和封建保守思想之間的激烈斗爭及其在貴族家庭中的反映。主人公法布利斯自幼受到姑母彼埃特拉內拉伯爵夫人的自由思想的熏陶。1796年,拿破侖進軍意大利,法布利斯就成為他的一名狂熱追隨者。百日政變后,法布利斯立即去投奔拿破侖,滑鐵盧戰役慘狀使他的英雄主義夢想破滅了。法布利斯回到意大利,遭到恢復了統治的奧地利政府的通緝。在姑母的幫助下,他到那不勒斯神學院讀書。他孀居的姑母也和桑塞維利納公爵結婚,并且是巴馬公國首相莫斯卡伯爵的情婦。4年后法布利斯在姑母的安排下成為巴馬的副主教。但好景不長,由于他殺死了一個情敵,被艾爾納斯特四世關進古堡監獄并被判處死刑。法布利斯在獄中和監獄長龔第將軍的女兒克萊莉婭相愛。他得到她的幫助,逃出監獄。但當他獲悉克萊莉婭將要結婚的消息后,深感失望,出于對克萊莉婭的愛戀,又落入監獄。姑母為了替侄兒報仇,派人毒死艾爾納斯特四世。艾爾納斯特五世繼位。他熱戀法布利斯的姑母,法布利斯因此獲釋,并且不久便擔任巴馬的大主教??巳R莉婭因她和法布利斯的私生子不幸夭折而悲痛至死。法布利斯也因此辭去主教職務,隱居巴馬修道院,不久也抑郁而死。
小說通過對法布利斯多舛的命運以及巴馬宮廷內幕的描寫,揭露了復辟時期歐洲專制的荒淫腐敗,辛辣地諷刺了舊制度的衛道士,謳歌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思想,頌揚了基于共同政治信仰之上的姑侄之間深厚的感情和莫斯卡伯爵對彼埃特拉內拉伯爵夫人的純真愛情。法布利斯和他的姑母是書中兩個頗具浪漫色彩的典型形象。法布利斯雖出身于貴族家庭,卻是拿破侖資產階級自由思想的擁護者。他的姑母則因其鮮明的政治傾向和非凡的才干以及年輕貌美熱情奔放而具有特別的魅力,是她從根本上決定了法布利斯所走的人生道路。此外,莫斯卡伯爵也是作者著墨甚多的人物形象。在暴君的統治下,他只能放棄自由民主的理想,將杰出的政治才能用于維護統治者的天下。細膩的人物心理變化描寫和戲劇性故事情節發展融為一體是本書的主要藝術特色。加之塑造人物,編排故事的浪漫筆調和再現宏偉史實場面的客觀真實語言,從而使小說成為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相結合的又一個典型范例。
不足的是,由于時代的局限性,作者未能提出明確的反封建政治綱領,并有意無意地夸大了人物性格中浪漫激情的作用,結尾部分也過于簡單。
上一篇:《局外人》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巴黎的秘密》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