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與偏見》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英國女作家奧斯丁(1775—1817)的長篇小說。描寫小鄉紳班納特先生幾個女兒的戀愛、婚姻故事。班納特財產不多, 5個女兒都未出嫁。他太太急于為女兒攀親,卻反而把事情弄糟。次女伊麗莎白活潑、端莊,為豪門少爺達西所愛。達西傲慢自負,引起她的反感。加之她又聽信了讒言,形成偏見,便拒絕了達西的求婚。達西后變得謙和有禮,讒言也得到澄清;他還促成了伊麗莎白的大姐的婚事,并出巨資幫助她私奔的妹妹完婚,挽回了她家的名譽。伊麗莎白消除了自己的偏見,與達西結成美滿姻緣。小說生動地反映了當時英國農村的風俗習慣和社會心理,襯托出19世紀初英國鄉村生活的閉塞和保守。作品的主旨在于反對為金錢而婚嫁,也反對輕浮從事,強調感情對締結理想婚姻的重要性。
女主人公伊麗莎白聰慧、自尊,活潑大方,富于理性。她把愛情看成幸福的基礎,按才智和人品看人,不承認門第金錢帶來的優越地位。她鄙視表兄柯林斯的奴性,對達西的傲慢反感。她有著強烈的自尊自重和平等的要求。她的個性在戀愛過程中得到鮮明的展現。她才情過人,伶牙利齒,說話幽默風趣;熱烈追求理想的愛情,而又嚴肅選擇。她嚴詞拒絕達西屈尊俯就的求婚,并勇敢地當面指出達西的自命不凡。達西轉變后,她又十分珍視他的真摯愛情,對他愛得熱烈、深沉。她以自己的努力爭得了平等、相稱、真誠的愛情和理想的婚姻,表現出一種可貴的進取精神和婦女解放的要求。小說中達西形象的刻畫也十分動人。他英俊瀟灑,獨具眼力,沖破門第偏見的束縛,愛上了才情卓越的伊麗莎白,作出了正確的選擇。但出身豪門的優越感使他盲目自負,幾乎鑄成大錯。一旦認識了自身的缺陷,他在愛情力量的感召下,痛改前非,并豁達大度,成就了吉英和麗迪雅的婚事。他的行為表現了對愛情的忠誠和真摯,也就理所當然地獲得了理想的愛情和幸福。
小說采用了多線索的、對比平衡的結構,而中心情節的發展又包含著前后對比,顯示出出色的結構藝術。伊麗莎白和達西的戀愛經歷構成作品的中心情節,曲折起伏,搖曳多姿,十分動人;前后的變化形成鮮明的對比,含蘊深刻。環繞中心情節線索,許多次要情節逐一展開,形成網狀脈絡,并與中心情節呼應、對照。小說描寫了另外三樁婚事與中心情節組合成有機整體,彼此呼應,形成鮮明的對比,有力地豐富和突出了全書的主題。其次,小說在刻畫人物上也取得較大成就。對主要人物,既寫出個性特征的本質方面,又兼及其他側面,顯得豐富、立體化;同時在發展中展示性格,顯得多層次。對次要人物,則著力突出其性格的主要特征,筆墨不多,人物卻躍然紙上。
上一篇:《傀儡》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農民》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