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爾·德勒克呂茲(Charles Delescluze,1809—1871),法國小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家,新雅各賓派著名代表,1871年巴黎公社時期杰出的公社委員之一。
1809年10月2日,德勒克呂茲誕生于厄爾—盧瓦爾省德勒。他的父親是第一共和國和第一帝國時期的殘廢退伍中士。正是他在德勒克呂茲的心靈里播下對國民公會議員,特別是對雅各賓黨人的敬仰崇拜的感情,決定了德勒克呂茲一生的政治態度。
德勒克呂茲中學畢業后曾入法律學校學習,由于家貧,中途輟學,當了一名律師的秘書。當時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思想深深吸引了年青的德勒克呂茲。1830年他投身于推翻波旁王朝的七月革命。此后,他更積極地參加共和派政治團體的活動,反對奧爾良公爵路易·菲力浦的七月王朝,開始他漫長的斗爭生涯。
1832年6月5日,在眾議院反對黨議員拉馬克將軍的葬儀上,巴黎人民舉行示威,與軍隊發生沖突。德勒克呂茲站在人民中間,參加了圣瑪麗修道院附近街壘的戰斗。1834年,他參加4月起義而被捕。不久獲釋。這時,他已加入秘密的共和派組織“人民之友社”。1835年,德勒克呂茲被卷入一件謀殺路易·菲力浦未遂案件里,被迫逃離法國,在比利時開始從事新聞記者工作。1841年,他獲準回國,擔任瓦朗西安地方報紙《北方無黨派報》總編輯,直到1848年。該報對路易·菲力浦政權猛烈抨擊,大力宣傳民主共和原則,因而成為外省最重要報紙之一。德勒克呂茲是首先在報上提出改革選舉制的人之一。他還是里爾“宴會運動”①組織者之一。因他的報紙觸怒當局,被判監禁一個月和罰款2,000法郎。
1848年,德勒克呂茲積極參加了二月革命。革命后,資產階級共和派右翼組成第二共和國政府。上臺執政的小資產階級革命家中有德勒克呂茲的好友賴德律·洛蘭。因此,德勒克呂茲被任命為共和國駐諾爾省和加萊省的總委員,常駐里爾。不久發生里斯貢-杜村事件②,損害了他的威望,致使他辭去官職, 重操記者舊業。
1848年5月底,德勒克呂茲回到巴黎,他對掌權的資產階級共和派的政策不滿。10月,由賴德律·洛蘭的朋友們組成的“共和團結社”成立,德勒克呂茲任總秘書。他指出,結社目的在于“集合所有分散的持民主觀點的人,進行統一領導,并在堅實的基礎上組織民主和社會共和國的大黨”。他在一封信中進一步提到:“通過它,我們將組織革命政府”。同年11月,他創辦《民主社會革命報》。
1849年3月12日,德勒克呂茲在《民主社會革命報》上發表一篇有關1848年6月事件的揭露政府的文章,為此受到審判,被判監禁一年和罰款1,000法郎。幾個月后,他的另一文章又開罪政府,被判3年監禁和11,000法郎罰金。由于他堅持反政府立場,1849年6月13日,《民主社會革命報》被取締查封。他在友人幫助下先逃往比利時,后到倫敦。
按1849年12月13日一項法令,“共和團結社”被視為秘密社團。1850年4月,法庭對該社進行審訊,德勒克呂茲被缺席判處一年徒刑。1851年12月,路易·波拿巴的反革命政變給他沉重打擊。1851年—1853年他雖然在英國,卻密切注視國內事態。
1853年8月,德勒克呂茲秘密回到巴黎,加入正在組織的秘密社團“青年山岳派”,很快成為該團體主要領導人之一。同時,他還與另一共和派秘密社團“馬麗亞娜”取得聯系。 由于叛徒出賣,德勒克呂茲于1853年10月15日被捕,關押在馬扎斯監獄。1854年3月,他因參加秘密團體而被判4年徒刑,監禁在貝爾島。1857年12月,他被轉押到科西嘉島的科爾泰。1858年刑滿前夕,他又被加判流放10年徒刑,在馬賽被戴上鐐銬送往土倫苦役牢,6個月后被轉押布列斯特苦役場。同年9月由“塞納號”船押往圭亞那的卡宴(又譯凱恩)的鬼島上。這里條件惡劣,勞動繁重,幸而不久德勒克呂茲被卡宴城一商人聘為家庭教師,才免受苦役。1860年1月,他被赦免回巴黎。長期艱苦生活嚴重損害他的健康,但絲毫沒有動搖他的意志和信念。1860年,他出版回憶錄《從巴黎到卡宴》,真實地記載了他從馬扎斯監獄到卡宴流放地6年中飽受磨難的經歷和感受,闡明他堅持大革命的共和民主原則的政治觀點。回巴黎后,他和母親、妹妹生活在一起,暫時放棄政治活動。
1868年,他重新投入斗爭,創辦《覺醒報》。在7月2日的創刊號上,德勒克呂茲堅定地表明一個共和主義者的政治主張:“自由、平等、博愛,這就是我們的綱領。”《覺醒報》是自1851年12月政變以來第一份敢于公開宣布共和觀點和重新舉起十八世紀大革命旗號的報紙。德勒克呂茲因創刊號文章被判監禁15天和罰款5,000法郎。
1868年春,拿侖第三對國際巴黎支部的領導人進行公開審訊,在這樁訴訟案中,國際會員對第二帝國英勇斗爭的精神激起德勒克呂茲的同情和支持。6月,他著文向受審會員致敬。這時期,他開始注意此伏彼起的工人罷工運動,對工人提出的生活和勞動權利的要求表示關注和支持。
同年11月5日,德勒克呂茲在《覺醒報》上發出募捐呼吁,要求為在1851年12月政變時犧牲的議員博丹①建立紀念碑,并且對11月2日巴黎民主分子在蒙馬特爾墓地博丹墓前的示威發表了評述,因此,在11月13日他受到法庭審訊。著名的資產階級共和派甘必大出庭為他辯護,激烈地抨擊第二帝國。甘必大的精彩辯護產生驚人反響。事后,《政治評論》指出:“被揭露和被譴責有罪行的帝國才是真正的犯人。”但德勒克呂茲仍被判監禁6個月。
1869年5月2日,德勒克呂茲把《覺醒報》改成日報。不久,他因評述博丹墓前示威一事服刑,關押在圣彼拉吉監獄。由于懼怕他的影響,當局禁止人探訪他,但又懾于輿論壓力,不敢阻撓他向報紙投稿。在獄中,他寫了《從巴黎到卡宴》的序言。他在痛苦和折磨中堅強地等待著:“也許我將見不到這美好的日子到來;但有什么關系呢?數代人在我們之前死于貧困和屈辱,甚至看不到希望,難道在這一時刻到來之前倒下的人會抱怨嗎?為民主而戰斗并受苦的光榮就是對他們最好的報答。他們可以安息,有其他人來收獲他們所播種的成果。”
1869年6月14日—7月10日,《覺醒報》編輯部一半以上人員被控陰謀反政府而被捕,報紙被迫停刊,直到德勒克呂茲本人大赦后獲釋才復刊。
1870年1月,拿破侖第三的堂兄弟比埃爾·波拿巴殺害記者維克多·諾瓦。1月12日諾瓦出殯時,許多人出于義憤,準備行動。政府派來數千名警察和士兵。德勒克呂茲和一些有影響的共和派首領發表演說,提醒人民尚末作好準備,而敵人早已埋伏。群眾聽從了勸告,避免了沖突,保存了力量。
2月,警察局檢查員違法在夜間搜查機械師梅日的家,被梅日開槍打死,案件轟動一時。許多共和派報紙不敢公開支持梅日。唯獨德勒克呂茲在《覺醒報》為梅日辯護,呼吁“為使公民權得到尊重而團結起來”。因此,在7月他被判監禁13個月和罰款2,000法郎。他不得不逃往國外,在布魯塞爾繼續寫文章。反對拿破侖第三的統治。
普法戰爭后,他從國外寄給《覺醒報》的文章譴責政府封鎖戰爭消息,揭露法軍將領無能。這種態度使他在8月4日又被缺席判監禁18個月和罰款4,000法郎。8月7日,他在《覺醒報》發表一份宣言,號召人民武裝起來抵御外敵。他像其他資產階級共和派一樣持沙文主義態度,聲稱“寧可推遲我們的希望,也不讓普魯士皇帝專制制度得逞”。馬克思嚴厲地譴責過這種態度。但是在拿破侖第三當局看來,他提出改組國民自衛軍和全民武裝,并要求巴黎像1792年一樣再次拯救法蘭西,仍然是不能容忍的。當局指控他的言論已經構成對帝國的威脅,因而于8月10日查封《覺醒報》。
帝國崩潰后,9月4日國防政府成立。德勒克呂茲結束流亡生活,重新發行《覺醒報》。最初他支持國防政府。前線的節節敗退,雖然使德勒克呂茲失望,但他仍期待政府強硬起來,希望政府接受大革命時期雅各賓傳統,呼吁建立大革命時期那樣的民族團結。但是在國防政府準備抵御的根本不是普魯士人,而是巴黎工人的時候,這種宣傳只會使工人群眾被1792年的回憶所迷惑,使工人運動失去獨立性,明顯違背馬克思代表國際總委員會提出的“加強他們自己階級的組織”的立場。德勒克呂茲對國防政府的態度受到群眾指責。不久,政府的賣國行徑使德勒克呂茲逐步改變態度。他更多地傾聽工人階級的意見,要求政府滿足人民選舉自己代表的愿望。他在報上也開始提出選舉公社的口號。
10月底,擁有17萬軍隊的巴贊元帥在麥茨向普魯士政府投降;接著,10月28日被法軍攻占的勒布爾熱由于特羅胥不予支援而失守。消息傳來,德勒克呂茲在報上憤怒地聲討政府的背叛行為,提出“取消國防政府”,“世界民主社會共和國萬歲!”等口號,這是他的一個重大轉折。
10月31日巴黎人民起義,德勒克呂茲積極參加。起義失敗后,他在報上譴責政府對起義者的迫害。
11月5日德勒克呂茲當選為巴黎第十九區區長。1871年1月4日,他在區長會議上提出6項拯救被圍困的巴黎的建議,遭到政府反對,他憤然離開市政廳。1月6日再次開會,依然只是空談。德勒克呂茲立即向內政部長辭職。
政府準備投降的行徑激起巴黎人民的憤怒。1月22日巴黎人民在市政廳前示威,要求推翻政府,受到無情鎮壓。事后當局還封閉俱樂部,查禁《覺醒報》、《戰斗報》等。德勒克呂茲也被監禁在文新監獄。2月8日國民議會選舉,他當選為塞納省代表,才被釋放出獄。在波爾多議會上,他堅決抗議1月28日停戰協定,指控政府委員犯叛國罪,要求法庭審判。他的提議遭到拒絕,德勒克呂茲像離開區長會議一樣離開了這個會議。
3月18日巴黎人民起義掌握了政權。3月26日舉行公社選舉,德勒克呂茲在第十一區和第十九區當選為公社委員。他的共和主義信念、愛國主義熱情,使他毅然加入公社陣營,并在3月29日公社會議上聲明放棄國民議會議員稱號。此后,德勒克呂茲堅定不移地支持公社的重要措施,曾任執行委員會委員、外交委員會委員、軍事委員會委員、救亡委員會委員和軍事代表。他參加公社綱領的制定,并違反自己一貫主張集權的信念,在地方分權和公社自治等問題上作出讓步。公社委員阿爾努回憶道:“他并不是在所有問題上與公社戰士們的想法一致,……但應該說句公道話,他完全理解新的綱領,并懂得它的意義。”他的正直堅定和革命經歷使他成為公社最有威望的委員之一。在公社兩派斗爭中,他強調統一與團結。雖然他完全傾向多數派,但他善于正確地對待少數派,善于理解和承認少數派的作用。5月中旬,他在危難之中任軍事代表。雖然年邁體衰,缺乏軍事經驗,但他舍生忘死地日夜工作,忠誠勇敢地與公社共命運。當公社處在“希望已絕,但勇氣尚存”的時刻,他鼓勵戰友們努力堅持到底。5月24日,他在大炮轟鳴聲中壯嚴地號召公社委員們系上自己的綬帶去檢閱能夠集合的營隊,并身先士卒收復失地。5月25日在伏爾泰街壘上,德勒克呂茲不幸陣亡。5月27日,他的尸體才被發現,幾天后埋在蒙馬特爾墓地。1883年11月26日遷葬拉雪茲墓地。
德勒克呂茲的一生是不平常的一生。他為捍衛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信念,30多年歷盡艱辛,飽受鐵窗之苦。他是真誠地為共和、民主原則奮斗的代表人物。毋庸置疑,他既非理論家,亦非社會主義者,他只是一個小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者。可貴的是,當他確認共和國的命運受到威脅時,能夠堅定地站到巴黎無產階級紅旗下,不計較個人信仰與公社原則之間的矛盾,把人民利益置于首位,并為之獻出生命。他“像那些年老的山岳黨人上斷頭臺一樣,不聲不響地向街壘走去”。從1832年圣瑪麗修道院街壘到1871年伏爾泰街街壘,他百折不撓地走完一條曲折坎坷、充滿自我犧牲的道路。“為了捍衛正義,他作為雅各賓主義者戰死在人民戰士的身旁”。公社戰士利沙加勒滿懷崇敬的心情歌頌這位德高望重的公社委員,并且堅信:“法國只要還是革命策源地,人民的心中就會永遠銘記著他。”
上一篇:彼脫拉克
下一篇:德川家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