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913—1991
【介紹】:
小說家、文學批評家,原名弗蘭克·約翰斯頓(Frank Johnstone)。威爾遜出身于中產階級家庭,童年時隨父母在南非住過幾年,1936年畢業(yè)于牛津大學默頓學院,獲中世紀史和近代史學士學位。1937年后他在英國博物館閱覽室當目錄員,1942年至1946年在外交部工作,后又回英國博物館工作,1955年至1963年離職成為專業(yè)作家,1963年后在東安格利亞大學教授英國文學。威爾遜一生中著有短篇小說集四部、長篇小說八部、劇本一部、評論著作六部。代表作是長篇小說《盎格魯—撒克遜態(tài)度》(Anglo-Saxon Attitudes,1956)。該書用諷刺的筆法描寫了一個可笑的考古騙局如何引起中古史研究領域的許多謬論,以及一個教授在家庭生活和學術研究等方面種種軟弱的表現(xiàn)。小說結構復雜,人物眾多,比較廣泛而深刻地反映了當代英國生活,被評論家認為深受狄更斯的影響。長篇小說《艾略特夫人的中年》(The Middle Age of Mrs. Eliot,1958)主題思想與前者近似。長篇小說《動物園里的老人》(The Old Menat the Zoo,1961)諷刺權力的腐蝕作用,是一部現(xiàn)代警世寓言。《不是笑料》(No Laughing Matter,1967)采用電影剪輯和喬伊斯的人物相混等手法,風格上有所創(chuàng)新。《像是中了魔法》(As If by Magic,1973)寫一個生物學家及其教女的經歷,用諷刺手法對現(xiàn)代西方文明中的性道德、同性戀、暴力等問題作了生動的描繪。威爾遜是當代英國文學中非常有影響的諷刺小說家。他的創(chuàng)作扎根于現(xiàn)實生活,對于傳統(tǒng)價值被否定、人與人之間關系越來越虛假的現(xiàn)代社會現(xiàn)象作了深刻的剖析。他的作品不僅寫個人的道德、心理等問題,而且反映了時代和社會。他自稱早期的小說受E·M·福斯特的影響,晚期作品,尤其是《不是笑料》,則受伍爾夫的影響。作為戰(zhàn)后小說家,他誠實而勇敢地觸及了十九世紀小說感到棘手的性心理問題,在當代英國小說界占有重要地位。威爾遜的文學評論著作也很有特色,主要作品有《左拉小說研究》(Emile Zola,1952)、《狄更斯世界》(The World of Charles Dickens,1970)、《吉卜林的奇異旅程》(The Strange Ride of Rudyard Kipling,1977)等。
上一篇:《威爾斯,赫伯特·喬治》作家人物簡介
下一篇:《威徹利,威廉》作家人物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