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特拉達特斯六世(Mithridates Ⅵ,公元前132/131—63),小亞細亞希臘化國家本都國王,曾因爭奪小亞霸權同羅馬進行三次戰爭,歷史上稱之為“米特拉達特斯戰爭”。
米特拉達特斯六世出身于本都的米特拉達特斯王族,傳說是波斯阿黑門尼斯王室的后裔。從其族名意為“米特拉(太陽神)的賜禮”,也可推斷他具有波斯血統。其父米特拉達特斯五世為本都國王,在他統治時期本都兼并鄰邦,逐漸強盛起來。公元前121/120年,米特拉達特斯五世死于宮廷陰謀,米特拉達特斯六世繼位,年約11歲。據說,當時由其母拉奧季卡攝政,但因為她專橫跋扈,竟然圖謀陷害親生兒子,迫使米特拉達特斯六世不得不背井離鄉,隱匿山林,歷盡艱辛,磨練出了非凡的體力和剛強的性格。直到公元前115年,米特拉達特斯六世才得以復位,他采取殘酷的報復手段,把其母投入牢獄,后又加以殺害。
恢復王權之后,米特拉達特斯六世竭力培植親信,擴充軍隊,繼續奉行其父的對外擴張政策。首先,吞并了鄰近的小亞美尼亞以及黑海東岸的科爾基斯,繼而進軍黑海北部的克里木。 此時,黑海北岸的希臘化城市受到斯基泰人的威脅,求援于本都。公元前110年,米特拉達特斯六世派兵前往克里木,擊潰斯基泰人,制止了他們對赫爾松涅斯等城的騷擾,并在博斯波魯斯王國鎮壓了斯基泰人的起義,使黑海北岸的希臘化城市和博斯波魯斯王國歸附于本都。后來,他還在黑海西北岸擴展影響,把奧爾維亞等城納入自己的勢力范圍,同居住在這一地區的薩爾馬特人、斯基泰人、色雷斯人等部落締結了聯盟。這樣,米特拉達特斯六世幾乎控制了黑海周圍地區,擴大了本都的疆域,增強了自己的實力。
但是,米特拉達特斯六世在小亞地區的擴張, 遇到了障礙,進展并不順利。
本都王國自從米特拉達特斯五世去世以后,幾乎喪失了他在小亞征服的所有屬地,因而在米特拉達特斯六世即位之初,本都的版圖大為縮小。東面的小亞美尼亞和西邊的加拉提亞、帕弗拉哥尼亞都脫離本都,取得了獨立。卡帕多基亞也擺脫了本都的控制,而弗里基亞則并入了羅馬的亞細亞行省(即原來的帕加馬王國)。當時,羅馬在小亞地區除了亞細亞行省以外,還有基里基亞行省,它從卡帕多基亞奪來的呂卡奧尼亞則歸并于這個行省。羅馬的侵略勢力在小亞逐步擴大,當地一些大小王國懾于羅馬的威力,大都處于羅馬的支配和影響之下。
大約在公元前106年,米特拉達特斯六世與比提尼亞國王尼科美德斯二世結盟,合伙瓜分了帕弗拉哥尼亞。不久又出兵占領了加拉提亞。米特拉達特斯六世早就覬覦卡帕多基亞,他秘密派人暗害了自己的姐夫、卡帕多基亞國王阿里阿拉特六世,不料尼科美德斯二世娶了國王的遺孀,把軍隊開進卡帕多基亞。于是雙方施展計謀,進行明爭暗斗,最后因王位繼承權問題爭執不下而提請羅馬元老院仲裁。羅馬乘機插手進來,排斥雙方,把自己的親信、卡帕多基亞顯貴阿里俄巴贊尼斯扶上王位。
為了爭奪卡帕多基亞,對抗羅馬,米特拉達特斯六世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亞美尼亞國王提格累尼斯二世,結為聯盟。公元前93年,在米特拉達特斯六世唆使之下,提格累尼斯二世出兵卡帕多基亞,趕走了阿里俄巴贊尼斯。羅馬旋即指令當時任基里基亞行省總督的蘇拉進行干預。蘇拉率軍打敗亞美尼亞軍隊,進軍到達幼發拉底河,這是羅馬軍團第一次出現于美索不達米亞。在蘇拉采取軍事行動的時候,米特拉達特斯六世為了避免同羅馬公開沖突,始終按兵不動,沒有援助自己的聯盟者。當蘇拉恢復了阿里俄巴贊尼斯的王位,準備從小亞返回意大利之際,本都軍隊大舉挺進卡帕多基亞,重新奪取了政權。與此同時,比提尼亞國王尼科美德斯二世去世,其子尼科美德斯三世和其弟索克拉特斯爭奪王位,后者依靠本都軍隊的支持,攆走了自己的侄子。羅馬得到消息,指派卸任的執政官曼尼烏斯·阿克維利烏斯幫助亞細亞行省總督魯基烏斯·卡西烏斯恢復小亞地區的局勢。他們使阿里俄巴贊尼斯和尼科美德斯三世重新在卡帕多基亞和比提尼亞登上了寶座。但是,尼科美德斯三世并不以此為滿足,他在阿克維利烏斯的指使下,封鎖黑海出口,同時入侵本都,蹂躪其國土。米特拉達特斯六世明知尼科美德斯三世背后有著羅馬的支持,經過一番交涉,準備同羅馬開戰。
米特拉達特斯六世一再避免同羅馬作戰,是在等待時機。他在小亞地區進行擴張,旨在建立一個包括整個小亞細亞和黑海周圍地區的大帝國,而要達到這個目標,遲早總是要同羅馬發生公開沖突的。為此,他作了長期和充分的準備,不僅在國內大量招募軍隊,建造船艦,進行大規模的備戰活動,而且和亞美尼亞以及黑海周圍的“野蠻人”部落締結聯盟,爭取他們的支持,加強自己后方的安全。同時,他看到羅馬內外矛盾重重,小亞細亞居民對羅馬統治的不滿和憤懣情緒日益增長,羅馬內部斗爭日趨劇烈,因而決意窺測時機,加以利用。至此,米特拉達特斯六世已準備就緒,而當時在意大利正發生同盟戰爭。意大利人的起義使羅馬陷入困境,無暇東顧,于是米特拉達特斯便著手同羅馬進行戰爭。
第一次米特拉達特斯戰爭(公元前89—84年)爆發的時候,米特拉達特斯六世的軍隊在數量上明顯占據優勢。據阿庇安記載,當時羅馬在小亞地區的軍隊,計有步兵120,000人, 騎兵12,000人,其中羅馬軍團的數量只占一小部分,大多則是從當地征集來的同盟者軍隊;此外,尼科美德斯三世有50,000步兵和6,000騎兵。而米特拉達特斯六世的軍隊,有步兵250,000人,騎兵40,000人,另有其子阿卡提阿斯指揮的小亞美尼亞騎兵10,000人,以及戰車等其他軍事裝備。米特拉達特斯六世的艦隊,計有甲板的船艦300艘,二列槳船100艘。上述數字可能有些夸大,但力量懸殊無疑使米特拉達特斯六世軍隊在戰爭開始的時候取得一系列勝利。米特拉達特斯六世分兵三路,很快擊敗尼科美德斯三世和羅馬聯軍,在占領比提尼亞之后大軍突入亞細亞行省,迫使羅馬軍隊節節敗退。
不堪忍受羅馬奴役的亞細亞行省居民,把米特拉達特斯六世當作“解放者”,敬奉為狄奧尼索斯神。以弗所舉行盛大節慶對他表示歡迎,并搗毀了城中的羅馬雕像。許多城市的居民打開城門,把城市連同被捕的羅馬長官一起交給米特拉達特斯六世。曼尼烏斯·阿克維利烏斯逃到列斯博斯,被當地居民交出作了俘虜。米特拉達特斯六世以懲處羅馬人受賄的名義,把熔化了的黃金灌入他的喉嚨,結果了他的生命。整個小亞細亞除了西南一隅之外,很快落入米特拉達特斯六世手中。
米特拉達特斯六世在小亞采取的措施,首先是清除羅馬的勢力和影響。他下達密令,指使各城市屠殺羅馬人和意大利人。據古典作家記載,被殺者竟達80,000人之多,連婦孺都不得幸免。他藉此殘忍手段煽起小亞居民反羅馬的情緒,在希臘人和羅馬人之間播下仇恨的種子,使他們跟隨他與羅馬作戰到底。此外,米特拉達特斯六世宣布小亞的希臘城市獨立,在5年內豁免一切賦稅。他把卡帕多基亞、弗利基亞和比提尼亞改為本都的省份,將本都的首都從西諾普遷至帕加馬。
征服了小亞細亞,米特拉達特斯六世揮師進軍歐洲。公元前89年,米特拉達特斯六世之子率軍從色雷斯進入馬其頓,把馬其頓變為向希臘進攻的基地。與此同時,強大的本都艦隊出現于愛琴海,攫取了除羅得斯島以外的所有島嶼。處在米特拉達特斯六世陸海軍夾攻之下的希臘,形勢發生急遽變化。在雅典,親本都的伊壁鳩魯學派哲學家阿里斯提昂發動起義,宣布脫離羅馬。一些希臘國家競相仿效雅典,紛紛倒向米特拉達特斯六世一邊。因此,除了伊庇魯斯以外,整個希臘置于米特拉達特斯六世的控制之下。到公元前87年,羅馬幾乎喪失了它在東方的所有屬地,面臨著巨大的威脅。
在屢次失利的情況下,羅馬內部經過一番斗爭,把管轄亞細亞行省和同米特拉達特斯六世作戰的指揮權交給蘇拉。公元前87年,蘇拉率軍在伊庇魯斯登陸,進駐鮑伊奧提亞,并在此地擊敗了米特拉達特斯六世軍隊。公元前86年,蘇拉軍隊圍攻雅典,奪取該城后交給士兵劫掠一空。同年,蘇拉和米特拉達特斯六世軍隊在喀羅尼亞決戰,取得輝煌勝利。繼后,又在奧爾霍門涅斯戰役中打敗米特拉達特斯六世軍隊,迫使它退出希臘。
此時,小亞地區也起風云。小亞居民對于承受米特拉達特斯六世進行戰爭的沉重負擔日益不滿,而親羅馬的當地貴族和高利貸者集團乘機活動,因而在公元前86年以弗所發生了起義。同時,羅馬指派執政官弗拉庫斯代替蘇拉,他率領兩個軍團在希臘登陸后因內訌而被殺,接替他職務的費姆布里亞轉戰到小亞,占領了帕加馬。蘇拉副將魯庫魯斯指揮艦隊奪回了愛琴海上的島嶼。這樣,遂使小亞的希臘城市重又轉向羅馬一邊。
軍事上的失敗使米特拉達特斯六世不得不求和,而蘇拉也急于結束戰爭,趕回羅馬爭奪權力。公元前85年,在達爾丹努斯城,米特拉達特斯六世和蘇拉會晤,締結了和約,接受后者提出的全部條件,放棄從戰爭以來所征服的一切地方,交出艦隊,支付賠款3,000塔蘭特。
第一次米特拉達特斯戰爭固然削弱了本都王國,但并沒有嚴重損傷它的實力。米特拉達特斯六世仍然保持著同羅馬開戰以前的征服地,控制著黑海周圍相當部分地區。他還遲遲不肯放棄卡帕多基亞。蘇拉留在小亞的副將穆列納借口米特拉達特斯六世不履行和約,挑起戰端,向本都發動進攻。米特拉達特斯六世被迫應戰,擊敗了羅馬軍隊。這次戰爭被稱為第二次米特拉達特斯戰爭(公元前83—82年)。后來由于蘇拉出面干涉,才恢復了和平。米特拉達特斯六世把女兒嫁給阿里俄巴贊尼斯,借此名義占據了卡帕多基亞部分地區。這次戰爭并未給羅馬帶來利益,相反,卻提高了米特拉達特斯的威望,加強了他的地位和影響。
第二次米特拉達特斯戰爭結束后,米特拉達特斯全力以赴地鎮壓了博斯波魯斯的起義,穩定了國內局勢。以后,他又重整旗鼓,擴充軍隊,并按照羅馬的編制進行改組,供給優良裝備,還從“野蠻人”部落招募大批軍士,建成一支包括有140,000步兵和16,000騎兵的軍隊。對外則廣為結交,尋求同盟者,和西班牙總督塞爾托里烏斯以及地中海的海盜建立了聯系,企圖從東西兩面夾擊羅馬。
公元前一世紀七十年代,羅馬國內局勢混亂,元老派和民主派斗爭激烈,為米特拉達特斯六世提供了可資利用的機會。第三次米特拉達特斯戰爭(公元前74—63年)的導火線是比提尼亞問題。比提尼亞國王尼科美德斯三世遺囑把自己的王國贈送給羅馬。米特拉達特斯害怕羅馬勢力的擴展,危及自己的國家,當即以比提尼亞王位繼承者的保護人自居,向羅馬宣戰。開戰之初,本都軍隊分頭并進,擊敗羅馬軍隊,占領比提尼亞后又推進到亞細亞行省,幾乎完全占據赫勒斯滂沿岸。但是,羅馬統帥魯庫魯斯很快扭轉戰局,不僅收復失地,奪回比提尼亞,而且進入本都國境。米特拉達特斯六世逃往亞美尼亞,躲藏在他的女婿提格累尼斯二世那里。由于提格累尼斯二世支持自己的岳父,導致羅馬軍隊開進亞美尼亞,在提格累諾塞塔附近擊敗了亞美尼亞軍隊。米特拉達特斯六世和提格累尼斯二世退至阿爾塔克塞塔。可是,魯庫魯斯沒有繼續追擊,因為在他的軍隊中對征途艱苦和軍紀苛嚴產生了不滿,幾乎達到嘩變的程度,因此未能完成這次出征。同時羅馬政權易手,民主派上臺后指摘魯庫魯斯拖延戰爭,罷免了他的職務。米特拉達特斯六世利用這一難得的機會,轉入反攻,重新回到了本都。
公元前66年,羅馬通過蓋烏斯·馬尼利烏斯法案,把米特拉達特斯戰爭的指揮權交給了龐培。龐培率軍進攻本都,米特拉達特斯六世采取防御戰略而撤退,但在幼發拉底河上游被龐培追上并被擊潰。米特拉達特斯六世帶著殘余部隊逃到亞美尼亞。可是這回提格累尼斯二世卻拒絕接納。他又逃往科爾基斯,后又繞過黑海東北岸抵達博斯波魯斯。當時,博斯波魯斯的政權掌握在米特拉達特斯六世之子馬卡列斯手中,他背叛自己的父親,同羅馬建立了聯盟。米特拉達特斯六世到達后,將馬卡列斯置于死地,奪回了權力。
在博斯波魯斯,米特拉達特斯六世籌劃一項宏偉的戰略計劃,準備把黑海北岸和多瑙河上游一帶的蠻族部落聯合起來,并和他們一起通過阿爾卑斯山突入意大利,進軍羅馬。為了把這個遠征羅馬的計劃付諸實現,需要巨大的款項和裝備,米特拉達特斯六世對當地居民加緊勒索,橫征暴斂,終于引起他們強烈不滿。帕那哥里亞首先發難,接著,赫爾松涅斯、提奧多西亞、尼姆斐安等城也都爆發起義。連米特拉達特斯六世的兒子法那西斯也站在起義者一邊。米特拉達特斯六世被圍困于王宮之內。他在眾叛親離的情況下,害怕成為羅馬的俘虜,于是逼迫身邊的女兒服毒自殺,然后自己服毒。但毒性未能發作,他又命令一個親兵刺死自己,終年約68歲。米特拉達特斯六世的尸體由其子法那西斯運交龐培。龐培命令為他舉行葬禮,埋在西諾普諸國王的墳墓中。龐培勝利地結束了米特拉達特斯戰爭,把比提尼亞和本都的大部分地區合為羅馬行省,而把博斯波魯斯交給了法那西斯,并授予他“羅馬人民的朋友和同盟者”之稱。從此本都王國就從歷史舞臺上消失了。
米特拉達特斯六世在位約有57年,大半時間是在同羅馬爭霸斗爭中度過的。他是希臘化后期有名的歷史人物,也是敢于向新興的羅馬挑戰的少數著名人物之一。在古典作家的著作中,米特拉達特斯六世被描述為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據說,他體格魁梧,食量驚人,目光犀利,膂力過人,擅于騎射,武藝高強。古典作家記述他為了預防別人的謀害,經常服用毒劑,以至于自己的身體對毒藥獲得適應性。在米特拉達特斯六世身上表現出專制暴君的一些顯著特點:他專橫暴戾,殘酷無情,曾弒母,殺害過自己的兄弟、姐妹和兒女;他陰險狡猾,猜忌成性,從不信任任何人,慣于施展詭計,策劃宮廷陰謀;他生活淫蕩,喜好女色。
但從米特拉達特斯六世的一生活動來看,也不能否認他頗具韜略,嫻于政治斗爭策略,善于運用外交手腕,不失為希臘化時期突出的政治家。米特拉達特斯六世天資聰穎,思想敏銳,具有多方面的才能。他能說22種語言,喜愛希臘文化藝術,經常把當時一些著名的哲學家、詩人、藝術家收養在自己的宮廷,并搜集各種藝術珍品和原著,自詡為科學和藝術的保護人。從米特拉達特斯六世敢于對抗羅馬也可說明他的才干非同一般。他懷有政治野心,企圖繼承亞歷山大、安提奧霍斯、塞琉古的事業,保持希臘化的傳統,建立一個包括黑海周圍地區和小亞細亞的大帝國。可是,他是在希臘化世界處在其崩潰的最后時期登上歷史舞臺的。任憑他竭盡所能,終究較量不過正在崛起的羅馬。當時羅馬各種社會矛盾雖然都已公開暴露出來,內部斗爭十分劇烈,但它畢竟還處在上升時期。固然米特拉達特斯六世也采取蠱惑人心的手法,先以羅馬征服地的“解放者”面目出現,繼而實施一些社會改革措施,鼓動小亞居民起來反抗羅馬的奴役,但這不過是他謀求政治目的的一種手段,最后暴露出他是同羅馬征服者一樣的壓迫者,所以也得不到廣大人民的支持,終于以失敗而告終。
上一篇:米歇爾
下一篇:納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