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阿提斯從此不能再見,
我不騙你,我真恨不得死,
她臨別時,曾經痛哭流涕,
并且對我說了這樣一番話,
“唉,我倆的命運實在是苦,
薩福,我真不愿和你分離。”
聽了她的話,我就對她說:
“從我身邊高高興興地去吧。
記住我。你知道我多疼你。
你若忘記,我就會提醒你,
讓你想起你忘記了的往事:
我倆相處時多么美好甜蜜。
紫羅蘭和芬芳玫瑰的花環(huán),
你曾在你鬈發(fā)上戴過許多,
走來挨著我坐在我的身旁。
用百朵鮮花編成的那項鏈,
你也曾一次又一次拿起來
圍在你那纖細柔嫩的頸下。
還有許多次你在我的眼前,
用那種貴重的宮廷的香脂
擦抹著你那年輕的細皮膚。
我倆還躺在一張柔軟的床榻,
從那些嬌柔的女伴的手中
得到嬌貴人所向往的一切。
哪一座小山丘,哪一處圣林,
哪一個有淙淙流水的地方,
我們不曾在那兒走來走去。
沒有哪個地方,在那兒
開始有春天里的熱鬧喧囂,
開始有夜鶯唱出華麗歌調,
我們不曾一同一到再到。
…………
…………
(水建馥譯)
【賞析】
薩福的一首熱烈奔放,直抒胸臆的抒情詩《我覺得》,題贈對象就是阿提斯。詩人把自己對戀人的癡狂訴諸各種感官,把自己百感交集的獨特感受表達得淋漓酣暢。作為薩福最親密的女伴,阿提斯曾收到多首贈詩。這首《贈別》作于阿提斯遠嫁海外,與薩福分別之際。
與《我覺得》一詩中的熱情奔放相比,這首《贈別》顯得婉約柔美、含蓄細膩。似乎詩人已從狂熱躁動中平靜下來,萬般無奈地接受了分別的事實。首先詩人用非常口語化的語言描寫了兩人對待分離的態(tài)度: 一個恨不得死,一個也不愿意分離。詩的開端看似平淡,但這樣平穩(wěn)的開頭卻為后面詩人對往事的從容回憶做好了鋪墊。接下來詩人用純樸優(yōu)美的語言追憶了以往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希望對方能將美好的往昔永留心底。
“鬈發(fā)”一詞可見薩福與阿提斯相識已久,那時后者還是個小女孩。從戴在阿提斯鬈發(fā)上的“紫羅蘭和芬芳玫瑰的花環(huán)”,到圍在她頸下的百朵鮮花編成的項鏈,從擦抹她肌膚的“貴重的宮廷的香脂”,到兩人一起躺過的“柔軟的床榻”,有關阿提斯的一切,詩人都念念不忘,由此我們也可看出當時的社會風尚——人們對享樂的關注和追求。此時詩行的語氣由悠雅嫻靜一轉為慷慨激昂,詩人這樣寫道:“哪一座小山丘,哪一處圣林,/哪一個有淙淙流水的地方,/我們不曾在那兒走來走去。”在時而精致婉約、時而高昂激越的追述中,散發(fā)著詩人對往昔歲月深深的留念,對阿提斯的癡迷愛戀和依依不舍的離別之情。
詩中最后一句“我們不曾一同一到再到……”詩歌到此就戛然止住了,致使我們無法窺見原詩的風貌。詩人還有什么話要說呢?這不禁讓人產生無限的遐想,我們就用自己的想象來填滿它吧。
(楊莉)
上一篇:《贊酒歌十三首·大伴旅人》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走過崎嶇的道路,我來到一處地方·加爾西拉索》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