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裴多菲《我愿意是急流……》愛情詩鑒賞
〔匈牙利〕 裴多菲
我愿意是急流,
山里的小河,
在崎嶇的路上、
巖石上經過……
只要我的愛人
是一條小魚,
在我的浪花中
快樂地游來游去。
我愿意是荒林,
在河流的兩岸,
對一陣陣的狂風,
勇敢地作戰……
只要我的愛人
是一只小鳥,
在我的稠密的
樹枝間做窠,鳴叫。
我愿意是廢墟,
在峻峭的山巖上,
這靜默的毀滅
并不使我懊喪……
只要我的愛人
是青青的常春藤,
沿著我荒涼的額,
親密地攀援上升。
我愿意是草屋,
在深深的山谷底,
草屋的頂上
飽受風雨的打擊……
只要我的愛人
是可愛的火焰,
在我的爐子里,
愉快地緩緩閃現。
我愿意是云朵,
是灰色的破旗,
在廣漠的空中,
懶懶地飄來蕩去,
只要我的愛人
是珊瑚似的夕陽,
傍著我蒼白的臉,
顯出鮮艷的輝煌。
(孫用 譯)
這首詩寫在詩人和尤麗亞熱戀的時期,是一首向自己所愛表白愛情的詩。詩人坦露自己真誠熱烈的胸懷,表白自己無私奉獻的心愿,不管這種奉獻需要付出什么樣的代價,作出什么樣的犧牲,詩人都將欣然承受,無怨無悔。如果愛人是“一條小魚”,詩人就愿意變成一條小河或急流,只要小魚能在它的浪花里“快樂地游來游去”,哪怕要經過崎嶇不平的巖石和道路,也在所不辭;如果愛人是“一只小鳥”,詩人就愿意變作一片樹林,只要小鳥能在樹枝上“做窠,鳴叫”,樹林就面對陣陣狂風,“勇敢地作戰”;如果愛人是一條“青青的常春藤”,詩人就愿意變成山巖上的一座“廢墟”,只要常春藤能夠沿著峻峭的山巖攀援上升,廢墟既使慢慢毀滅,它也不會感到“懊喪”;如果愛人是燃燒的“火焰”,詩人就愿作山谷底下的一間“草屋”,只要火焰能在草屋的爐子里熊熊燃燒,草屋就任憑風吹雨打,毫無怨尤;如果愛人是一縷“夕陽”,詩人就愿化作一片“云”,一面“灰色的破旗”,只要能顯出夕陽的“輝煌”,云朵和破旗就不在意在廣漠的天空中隨風飄蕩。詩人對愛情的這種真誠無私的奉獻精神,使這首詩具有強烈的感人力量。
這首愛情詩運用大量比喻性的形象,將無形的愛情物象化,顯得生動具體,詩人的豐富熱烈的感情由此得到充分的抒發。詩人選用的比喻性形象多取自大自然,比如詩人自喻的形象,有小河、急流、荒林、廢墟、草屋、云朵、破旗;比喻愛人的形象,有小魚、小鳥、常春藤、火焰、夕陽。兩種自然物類形象又各有特點:屬于詩人自喻的自然界形象,相對說來,比較闊大、粗獷,富有男性的陽剛之氣,顯出一種壯美;比喻愛人的自然界形象,相對說來,比較嬌小、細膩,有著女性的柔媚,給人以秀美之感。兩類比喻性形象,不管是哪一類,都散發出一種山野草木的清新氣息,表現出詩人對愛情特有的真誠、純潔、脫俗的感受和體驗。詩中作為比喻的自然景物包羅萬象,豐富多彩。上至廣漠的天空,下至河流山谷,大至山崖的廢墟,小至一鳥一魚,意境開闊,畫面舒展。這不僅展現出詩人自由、開朗、奔放的襟懷,也將詩人的愛情表白推向一個更高的境界。
全詩共有五個詩節,從形式看層次比較多,但是就表白愛情這個主題來說卻是同意反復,只是借用的景物層出多變,千差萬別;每個詩節的結構安排也整齊劃一,詩節的前半部分都是詩人自喻,詩節的后半部分都是愛人的比喻。這種同一主題、同一表現形式的循環往復,具有民歌反復詠唱的特點,除了使詩人的感情得到酣暢的抒發外,讀起來也富有音樂的旋律感。
上一篇:〔英國〕勃朗寧夫人《我想起……》愛情詩賞析
下一篇:〔古巴〕何塞·馬蒂《我渴望著》愛情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