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象的灰鋼
木通藤纏著云
野薔薇叢和腐殖的濕地
似一片片諂曲
(當正午的管樂
不斷傾注琥珀的碎片)
憤怒的痛苦和蒼白
穿過四月氣層的光底
唾著 頻繁往返
我是一個修羅
(風景在淚水中搖閃)
碎云滿眼
在晶瑩的天海
水晶風交錯穿行
意大利柏春的行列
吸吮著濃黑的以太
昏暗的腳步
閃著天山雪棱
(陽炎的波和白色的偏光)
失去了真正的語言
云撕碎了飛向天空
啊 穿過閃光的四月的底層
不停地燃燒
我是一個修羅
(玉髓似的云在流動
那春之鳥是在何處啼鳴)
當太陽放射出藍色的光炎
修羅與樹林的交響
從耀眼的天碗
延伸出云的蘆木般的群落
那樹枝茂盛得令人悲哀
一切都是二重風景
從喪神的森林的梢頭
撲閃閃有烏鴉飛動
(當氣層越發清澄
扁柏寂靜地向天高聳)
那越過黃金般的草地走來的
那平靜的人的神情
那看著抓螻蛄的我的農夫
可真的看見了我?
在絢麗的云海的那邊
(悲哀一片深藍)
意大利柏靜靜地搖動
鳥兒還在天空穿行
(這里沒有真正的語言
修羅的眼淚滴落地面)
如果仰面呼吸向著新的天空
微白的肺萎縮一團
(這身軀也將化為微塵溶入高天)
銀杏的細枝依舊閃光
意大利柏越發灰暗
云的火花飄然墜落
(蘭明 譯)
注釋:
原文記作“魯木”,一種木本古生植物,長勢繁茂,多高10米以上,現已為化石。
【賞析】
宮澤賢治,是日本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詩人與兒童文學巨匠。他欲將宗教與科學一體化,佛教信仰及科學修養是他文學創作活動的兩大支柱,因而他的文學充滿了對宇宙無限、人生無常的慨嘆。他生前出版過一本詩集和一本童話集,但并未引起人們的注意,其文學價值是在他逝世后才被人們認識的?!洞汉托蘖_》是其代表作。
首先從形式上看,本詩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就好像從一個彎彎曲曲的樓梯,下行到一個神秘的地洞里,讓人禁不住十分好奇,想進入詩人想要引領讀者走進的世界中去。這首詩創造出一種充滿不定意象、流動感強烈的四維空間,開拓了日語表達的疆界和詩幻想的宇宙,在日本詩歌史上史無前例。詩歌的開頭展現了一種神秘而憂傷的基調:“腐殖的濕地”、“琥珀的碎片”、“痛苦和蒼白”、“風景在淚水中搖閃”,可是我們不知道作者為什么感動痛苦,甚至傷心流淚。緊接著讀者隨著作者的描寫又進入了另一個天上的美景中,隨著他的引領而遨游?!耙獯罄卮旱男辛?吸吮著濃黑的以太”,以太(Ether)最初是作為光波媒介的假設而提出的。但“以太”一詞的由來則早在古希臘: 亞里士多德在《論天》一書里闡述了他對天體的認識。他認為日月星辰圍繞著地球運轉,但其組成卻不同于地上的四大元素水火氣土。天上的事物應該是完美無缺的,它們只能由一種更為純潔的元素所構成,這就是亞里士多德所謂的“第五元素”——以太。
詩后面又描寫了“雪棱”、“撕碎的云”等意象,繼續神仙一樣的遨游。緊接著詩人說道:“我是一個修羅”(“修羅”是佛教用語,發源印度,在印度稱“阿修羅”。“阿修羅”這種神道非常特別,男的極丑陋,而女的極美麗。阿修羅王常常率部和帝釋戰斗,因為阿修羅有美女而無美好食物,帝釋有美食而無美女,互相妒忌搶奪,每有惡戰總是打得天翻地覆),這個意象與宮澤賢治信仰佛教有關。他曾自言,《春和修羅》是他“心象的素描”。接下來:“當太陽放射出藍色的光炎/修羅與樹林的交響/從耀眼的天碗/延伸出云的蘆木般的群落”,色調由水晶般的剔透顏色變為藍色、綠色,色彩斑斕,引人入勝。后面又描寫了“黃金般的草地”,可是緊接著又延續了開頭憂傷的基調:“在絢麗的云海的那邊/(悲哀一片深藍)”,讀者的心情也不禁隨著詩人起伏飄蕩。詩歌結尾:“微白的肺萎縮一團/(這身軀也將化為微塵溶入高天)?!彼M约旱娜怏w消失以后,靈魂可以像云的火花一樣飄然墜落。這首詩歌由于詩歌語言的詭異而令人費解,在當時鮮為人知,未被詩界公認。宮澤賢治死后,由于高村光太郎和草也心平的積極推薦,他的詩才逐步得到認可和好評。
總的來說,《春和修羅》以共生為理想,追求自然的和諧。除了表現個人的哀痛和宗教信仰外,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20世紀20年代農民的苦難。宮澤賢治信仰佛教卻積極投身農民運動,鉆研自然科學又熱衷于文學藝術,性格的多重性和實踐的全面性,賦予他的詩作一種兼具平實與奇譎的氣質。
(朱海棠)
上一篇:《春之歌 [塞爾維亞]馬克西莫維奇》讀后感
下一篇:《春天,春天 [俄國]普希金》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