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女性鄧季惺
前面提到,《新民報》最初是由陳銘德、劉正華、吳竹似三個人搞起來的。但是,后來吳竹似因為得了肺結核,于1931年7月在北平去世。他的夫人當時已經是一位擁有三個孩子的母親了,丈夫的死給妻子以極大的打擊。
吳竹似的夫人是誰呢?她就是前面多次提到過的陳銘德的妻子,陳銘德夫人——鄧季惺。
吳竹似和鄧季惺本是夫妻,而且是有了三個孩子的夫妻。吳竹似病故之后,鄧季惺一面領著三個孩子艱難度日,一面還在北平繼續著自己的學業,陳銘德為鄧季惺的堅強所感動。后來,在關心和幫助鄧季惺的過程中,陳銘德愛上了這個擁有三個孩子的母親。1931年8月,陳銘德與自己的結發夫人范瑤賓離婚。1933年1月,陳銘德與鄧季惺在北平南河沿歐美同學會禮堂舉行了婚禮,從此,陳銘德的生活掀開了新的一頁,《新民報》因鄧季惺的加入,也開始了一個嶄新的篇章。
鄧季惺出生于一個民族資產階級的小康之家,祖輩在清初由河南南陽入蜀,開始居住于川東奉節,從她的祖父起移居到重慶。陳銘德的思想和工作作風受到鄧季惺的極大影響,而對鄧季惺的性格和思想產生重大影響的則是共產黨。
鄧季惺在14歲之前還在家中讀私塾,直到14歲之后才由母親做主,趁父親出川的空當,考入了重慶省立第二女子師范學校。當時在這個學校里有好幾個老師后來成為共產黨中赫赫有名的人物。惲代英、蕭楚女、張聞天等,都是教過或者啟蒙過鄧季惺的老師。她的同班同學以及結為金蘭姐妹的李伯釗后來成為了“紅色戲劇家”,廖蘇華后來成為了重慶市委組織部長。在她求學期間,正是新文化運動的后期,科學和民主的思想像早春的和風已經吹遍了中華大地,馬克思主義已經開始在中國傳播。當時,鄧季惺的幾個比較親密的好朋友都參加了革命,而他們又在盡力地動員她。
可是就在這個時候,鄧季惺墮入了情網。
當時,鄧季惺和同學吳淑英一起領頭鬧學潮,要求撤換思想守舊的校長。后來為了追求新思想,又與這位叫吳淑英的同學一起出川到上海求學。當時共產黨員陽翰笙在上海和鄧季惺相熟,也了解一些她在重慶的情況,就在上海繼續動員鄧季惺參加革命。就在這個時候,鄧季惺認識了吳淑英的弟弟吳竹似。很快,她和吳竹似于1925年結婚了。就這樣,她的學業因戀愛和婚姻而中斷了,同時她對于革命的向往也被迫中斷了。
吳竹似是一個才華橫溢的青年,但是他在政治上卻有一些守舊,他不許鄧季惺和過去的進步同學來往,不許她閱讀進步的書刊,更不允許她參加革命活動。為了愛,她竟然對他完全言聽計從。然而熱戀之后的寂寞使鄧季惺再次思念起故鄉,想起了故鄉的朋友。1926年,鄧季惺帶著自己只有幾個月的女兒又回到了重慶。1927年初,擔任重慶蓮花池黨部(國民黨左派)領導人的吳玉章介紹她去巴縣女中擔任訓育員。上任的第一天,正是3月31日,這一天四川軍閥發動了著名的“三三一”反革命大屠殺,大批共產黨員被殺害。親眼目睹了血腥的屠殺,鄧季惺對革命產生了動搖,她的革命理想在這一天破滅了,她最終沒有走入革命的陣營。
但是,作為一個新女性,對于社會的改造她還覺得負有責任,她服務于社會的人生宗旨始終沒有改變,她從內心還是同情革命、支持革命的。自1933年開始,她和李德全、曹孟君、譚剔悟、王楓等人開始從事婦女解放運動。1936年,與鄧季惺一起搞婦女運動的南京婦女救國會領導人曹孟君被捕,南京婦女救國會的活動只能暫時隱蔽起來。就在這個時候,鄧季惺應陳銘德的盛情邀請,加盟《新民報》,擔任副經理職務。在后來的歲月里,鄧季惺為《新民報》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共的高層領導人與陳銘德、鄧季惺夫婦既然有這么多千絲萬縷的聯系,與《新民報》的重要人物有那么多深厚的交情,如此看來,毛澤東的《沁園春·雪》在那里發表也就很自然了。
上一篇:《危漣漪的總結》毛澤東詩詞故事
下一篇:《聶紺弩射出的一支響箭》毛澤東詩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