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凱旋
1945年10月11日,毛澤東和蔣介石在山洞林園做了最后的告別,然后陳誠代表蔣介石到機場送行。國民黨之外,到機場送行的還有重慶各界人士和八路軍辦事處的工作人員《、新華日報》工作人員、報社記者,共五百余人。郭沫若、張瀾、邵力子夫婦、陶行知、章伯鈞、茅盾等各界人士都紛紛前來為毛澤東送別。上午9點半,在張治中、王若飛的陪同下,毛澤東一一與在場的朋友親切握手話別,在笑聲中,在勝利的喜悅中,毛澤東登上了飛回延安的飛機。
下午1時30分,飛機在經過四個多小時的飛行后終于在延安機場徐徐降落了。機場上黑壓壓地集聚了兩萬多名翹首以待的群眾,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戰士、干部、學生……每一個人的眼睛里都流露著對領袖的喜愛和關切,焦急地等待著毛澤東的凱旋。機場一掃憂郁、沉悶的氣氛,每一個人的臉上都蕩漾著一種勝利的喜悅。毛澤東和張治中在機場的歡迎會上分別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
毛澤東雖然離開了重慶,但是他卻給蔣介石留下了一大攤子的難題,《雙十協定》的簽訂,和談公報在報紙上的公開發表,兩件事都使蔣介石的心緒極為不安。因為老蔣在簽訂協議的同時就在積極地準備著內戰。現在和談的內容公開了,全國愛好和平的廣大人民群眾都會密切注意事態和時局的發展,政治上的壓力、國際上的壓力都使蔣介石有喘不過氣來的感覺。
而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新民報·晚刊》發表的那首《沁園春·雪》,又格外給蔣介石增添了一種心理負擔,讓蔣介石從心里感到不舒服,這也真難為了老蔣了。
蔣介石不輕松,毛澤東其實也不輕松。
回到延安的當天,沒有來得及休息,毛澤東立刻主持召開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報告了重慶談判的經過,在會上,毛澤東說:“社會輿論造成了非發表公報不可。這個會談紀要,第一個好處是采取平等的方式雙方正式簽訂,這是歷史上沒有過的。第二,有成議的六條,都是有意于中國人民的。如地方自治,在紀要發表后,我們提出省府民選,可以找出根據來的,因為孫中山說過。還有言論、集會、出版自由等等……”
10月17日,毛澤東在延安干部會議上進一步做了題為“關于重慶談判”的內部報告。指出:“談判的結果,國民黨承認了和平團結的方針。這樣很好。國民黨再發動內戰,他們就在全國和世界面前輸了理,我們就更有理由采取自衛戰爭,粉碎他們的進攻……”
毛澤東還指出:“我們的方針是保護人民的基本利益。在不損害人民基本利益的原則下,容許作一些讓步,用這些讓步去換得全國人民需要的和平和民主。”并且進一步強調,“人民的武裝,一支槍、一粒子彈,都要保存,不能交出去。”
毛澤東對形勢的估計、對蔣介石的估計一點都沒有錯。
1945年底,蔣介石在調兵遣將的部署基本完成之后,立刻露出了他翻手為云、覆手為雨的兩面派嘴臉,撕毀了《雙十協定》,在平漢沿線、張家口地區、徐州至濟南一帶,國共雙方均發生了激烈的戰斗。一面是重慶談判在斷斷續續地進行著,一面卻是時緊時松地打著。1946年1月,迫于國內國際的壓力,雙方再一次坐下來,召開了政治協商會議,并于10月1日發布了停戰命令。
然而,蔣介石喘息了一陣之后,又按捺不住了。1946年上半年,他不顧《雙十協定》的約定,也不管《停戰命令》的束縛,更不在乎政治協商會議的決議了,再次調集軍隊向解放區發動了猛烈的進攻,同時向東北發起規模更大的占領行動。形成了關內小打、關外大打的局面。
就在國共兩黨打得難分難解的這種異常復雜的形勢下,重慶的文化界圍繞著《沁園春·雪》,國民黨和共產黨不依不饒地也進行著另外一場斗爭。
談判、停戰命令、政治協商,它們都是國共兩黨在政治上進行的一種較量;關內小打、關外大打,這是國共兩黨在軍事上的殊死較量;而圍繞《沁園春·雪》展開的論戰,則是國共兩黨在文化戰線上的另一場較量。
鹿死誰手?蔣介石的翻手為云、覆手為雨的兩手,到底是不是毛澤東一手槍桿子、一手筆桿子的兩手的對手呢?
上一篇:《柳亞子的牢騷》毛澤東詩詞故事
下一篇:《津南村的最后留言》毛澤東詩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