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震鑠古今的抗日“出師表”
1937年的清明節,對位于陜西省黃陵縣橋山的黃帝陵來說,是一個很特殊的日子。經歷十年內戰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同時派代表共同來這里祭奠中華人文始祖——黃帝。
中國共產黨方面以中華蘇維埃政府主席毛澤東、人民抗日紅軍總司令朱德名義致祭,祭文是毛澤東撰寫的:
赫赫始祖,吾華肇造,胄衍祀綿,岳峨河浩。
聰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偉業,雄立東方。
世變滄桑,中更蹉跌,越數千年,強鄰蔑德。
琉臺不守,三韓為墟,遼海燕冀,漢奸何多!
以地事敵,敵欲豈足,人執笞繩,我為奴辱。
懿維我祖,命世之英,涿鹿奮戰,區宇以寧。
豈其苗裔,不武如斯,泱泱大國,讓其淪胥!
東等不才,劍屨俱奮,萬里崎嶇,為國效命。
頻年苦斗,備歷險夷,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各黨各界,團結堅固,不論軍民,不分貧富。
民族陣線,救國良方,四萬萬眾,堅決抵抗。
民主共和,改革內政,億兆一心,戰則必勝。
還我河山,衛我國權,此物此志,永矢勿諼。
經武整軍,昭告列祖,實鑒臨之,皇天后土。
尚饗。
1937年4月5日,也就是清明節這一天,林伯渠受毛澤東、朱德委派,代表中華蘇維埃全體人民,在陜西省黃陵縣黃帝陵祭陵儀式上宣讀了這篇祭文。
中國國民黨方面則以其中央執行委員會名義致祭,代表是張繼、顧祝同,致祭那天,顧祝同去了茂陵,未曾到場。祭文自然由國民黨的頂級御用文人所寫。
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的祭文全文為:
維中華民國二十六年民族掃墓之期,追懷先民功烈,欲使來者知所紹述,以煥發我民族之精神,馳抵陵寢,代表致祭于我開國始祖軒轅黃帝之陵前曰:
粵稽遐古,世屬洪荒;天造草昧,民乏典章。
維我黃帝,受命于天;開國建極,臨治黎元。
始作制度,規矩百工;諸侯仰化,咸與賓從。
置歷紀時,造字紀事;宮室衣裳,文物大備。
丑虜蚩尤,梗化作亂;愛誅不庭,華夷永判。
仰維功業,廣庇萬方;佑啟后昆,恢廓發揚。
追承績猷,群情罔懈;保我族類,先靈攸賴。
懷思春露,祀典告成;陳斯俎豆,來格來歆!
國民黨的祭文32句,除祭文小序“煥發我民族之精神”一語尚有些現實感外,其他都顯得枯燥無味,用詞生僻且言之無物。通篇限于追述黃帝功業,一句未提團結抗日之事。
毛澤東寫的祭文共56句,其中用8句概括黃帝的偉業,其余均寫中華民族的現實遭遇和中國共產黨對時局的看法。全篇昭告明志,一切以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為念,“萬里崎嶇,為國效命”的情懷溢于言表。同時,呼吁各黨各界求同存異,同仇敵愾,共御外侮,使赫赫始祖之偉業,如鳳凰之再生。
毛澤東的這篇祭文文采飛揚,激情四射,讀之令人頓生民族豪情,熱血沸騰,堪稱是近現代以來民族危亡時刻炎黃子孫抗擊外侮的“出師表”!其不但在思想性與藝術性方面均遠超國民黨的祭文,與歷代祭文相比亦屬上乘。
這篇韻文體的祭文借祭祀中華人文始祖而明志:誓死保衛祖國江山,與日本侵略者血戰到底,直到“還我河山,衛我國權”,取得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開篇前八句寫出了軒轅始祖建立華夏民族的豐功偉績,接下來的十句,詩人著眼于當今之變,描繪了我中華民族成長過程中的艱辛與磨難。上千年就這么過去了,強悍的日本帝國主義虎視我肥沃的中華大地,最可恨的是華東、華北地區,親日漢奸多多,如此這般以土地效勞侵略者。侵略者欲壑難填呀,而結局是淪為奴隸,任人宰割。接著詩人又追憶了我先祖黃帝勇戰蚩尤于涿鹿的故事,借古喻今,號召我們向英勇的祖先學習,要不愧為黃帝的后代,要繼承他傳下來的勇武精神與侵略者戰斗到底,決不能當亡國奴。
◎毛澤東撰寫的《祭黃帝文》
接下來一氣呵成,說明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工農武裝經年歷月,風風雨雨,行二萬五千里長征,為的就是救國救民,雖有萬般艱難險阻也當在所不辭,奮勇向前。然后,他指出只要全民族及各黨派團結一心,組成堅實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國內進行政治改革及實行民主共和制,就一定能夠打敗侵略者。
整篇祭文大氣磅礴正義凜然,時隔七十多年之后讀來仍令人熱血沸騰。
上一篇:毛澤東談論最多的西方人是誰
下一篇:毛澤東高價收贗品促李宗仁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