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孟祥錫 【本書體例】
【原文】:
厭浥行露(1),豈不夙夜(2),謂行多露(3)!
誰謂雀無角(4),何以穿我屋?誰謂女無家(5),何以速我獄(6)?雖速我獄,室家不足(7)!
誰謂鼠無牙,何以穿我墉(8)?誰謂女無家,何以速我訟?雖速我訟,亦不女從!
【鑒賞】:
陳子展先生在《詩經直解》中說:“《行露》,為一女子拒絕與一已有室家的男子重婚而作?!贝苏摌O是。一個已有妻室的男子,看中了一個姑娘,想納之為妾,并以打官司來要挾。但這位姑娘不為強暴所屈,于是寫了此詩,義正辭嚴地拒絕他。可以說這是一首一個青年女子為爭取婚姻自由而唱出的反抗之歌。
全詩三章。首章三句,以“早上露重路難行”,起興“男婦有家事難成”。這種起興,象征著這一青年女子面臨著險惡的前景,同時也是總興下文。第二章,用“雀有角,沒有穿我屋之理”,起興“汝有室家,沒有致我于獄之理”。第三章,以“鼠有牙,沒有穿我墉之理”,起興“汝有室家,沒有致我于訟之理”;女子繼第二章繼續指責那男子:誰說老鼠嘴里沒有牙,怎能穿破我的墻?誰說你沒娶妻室,憑什么要同我打官司?雖然你要逼我打官司,我也絕不依從你!語調倔強,剛烈之極!余冠英在《詩經選》中指出:“第二章一、二兩句和三四兩句的關系雖不是很貼切的比喻,卻是很自然的聯想,因為有角和有家同是有,穿我屋和速我獄同是侵害。第三章一、二兩句和三、四句的關系同此?!痹娙税雅d句中的麻雀、老鼠的形象和下文那個男子形象的類似之處揭示出來,以前者譬喻后者,突出了那人的強暴、邪惡,使讀者自然產生憎惡之心,引起共鳴。這比直陳其事有較好的藝術效果。
這首詩通過寫男子的強橫和女子的反抗,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階段矛盾。首先是這一女子的身份,陳子展先生說:“即令其居卑處賤,當亦屬于自由民或士之一階層。若為奴隸,則惟有如牲畜任人買賣屠殺已耳,尚何訟獄云乎哉?”(《詩經直解》)如此看來,身為自由民或士的這一女子遭遇尚且如此,任人買賣屠殺的奴隸及其子女的命運,又該將如何呢?
這是一首優秀民歌,明朗而不淺露,宛轉而不質直。主要特點是抒情,面對強暴男子的威脅、挑戰,這女子意志之堅,決絕之意,憤懣之情,溢之于辭,吟之有聲;句多詰問,更增加了這一色彩。
上一篇:《行葦》原文與鑒賞
下一篇:《衡門》原文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