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任明綱 【本書體例】
【原文】:
升彼河兮而觀清(1),水揚波兮胃冥冥(2)。禱求福兮醉不醒,誅將加兮妾心驚。罰既釋兮瀆乃清(3),妾持棹兮操其維(4)。蛟龍助兮主將歸(5),呼來楫兮行勿疑(6)。
【鑒賞】:
這首歌謠始見于西漢劉向編輯的《列女傳》(四庫著錄作《古列女傳》)。該書專記我國古代婦女的事跡,其中寫了不少具有遠見卓識、奇節異行、機智勇敢的女子,春秋時趙津吏之娟女便是其中之一。
《列女傳·辯通篇》云:趙津女娟者,趙河津吏之女,趙簡子之夫人也。初,簡子南擊楚,與津吏期。簡子至,津吏醉臥不能渡,簡子欲殺之。娟懼,持楫而走,對曰:“妾父聞主君來渡不測之水,恐風波之起,水神動駭,故禱祠九江三淮之神。供具備禮,御釐受福,不勝玉祝杯酌余瀝,醉至于此。君欲殺之,妾愿以鄙軀易父之死。”簡子曰:“非女之罪也。”遂釋不誅。簡子將渡,用楫者少一人。娟攘袂摻揖而請曰:“妾愿備父持楫。”遂與渡,中流為簡子發河激之歌。簡子大悅曰:“昔者不谷夢娶妻,豈此女乎?”將使人祝祓以為夫人。娟再拜而辭曰:“夫婦人之禮,非媒不嫁,嚴親在內,不敢聞命。”遂辭而去。簡子歸,乃納幣于父母,而立以為夫人。
河津即龍門。《尚書·禹貢》:“導河積石,至于龍門。”辛氏《三秦記》:“河津一名龍門。”在今山西省河津縣西北,春秋時為晉邑。禱祠,祈神求福。供具,祭祀時奉獻給神靈的飯食、酒肴。御釐受福,侍奉神靈,祈求賜福。玉祝,以美言告神求福。攘袂,卷袖露臂。備父,充父之數,即代父。不谷,古代王侯自稱的謙詞。祝祓,猶祝福,此指舉行祝福儀式。《列女傳》這段文字,比較具體地說明了娟女“以軀易父之死”、“備父持楫”、“中流發河激之歌”以及趙簡子“立以為夫人”的原因和經過,對我們理解這首歌謠有一定參考價值。
這首歌謠寫征伐之事,是以敘事為主的詠唱之作。開頭兩句寫乘上渡船后所看到的驚險、壯闊景象:河水滔滔滾滾,波濤高高升起。黃河是我國第二大河,洶涌澎湃,四季混濁,過去有“禍水”之稱。趙簡子要渡河擊楚,是十分困難和冒險的。娟女在這里寫的是眼前實景,但正說明簡子此次欲渡之河乃不知深淺、難料吉兇的“不測之水”。這樣開頭,暗示了自己的父親祈神賜福的必要和忠實誠善的苦心,為下面追述父親的“禱祠”行為和醉臥不醒的原因作了鋪墊。三、四句直陳父親的“禱祠”過程和自己的救父行為:我的父親為了祈禱神靈賜福消災而喝得大醉不醒,主君要殺死他,我心中萬分恐懼、傷悲。其父既已醉臥不醒,簡子來時自然不能訴說原委,如果沒有娟女的娓娓陳說和“易父之死”的請求,趙津吏將無辜被殺。在重男輕女的社會意識之下。在具有無比聲威的簡子面前,而且是情況非常緊急的時刻,娟女竟能從容陳詞,侃侃而談,并請求替父去死,充分表現了她過人的聰敏、膽識和高尚的道義、德操。一個可敬可愛的女子形象已經展現出來。娟女言詞委婉,情辭懇切,得到了簡子的諒解,對其父“遂釋不誅”。五、六句寫娟女代父渡船、從趙出征的壯舉:對我父親的懲罪解除以后河水也似乎澄清了,我拿起船槳、握著纜繩參加了渡船出征。“持楫操維”,生動形象地刻劃了娟女的揎袖奮起之狀和勇敢無畏之行。她不僅保全了父親的性命,而且還能幫助簡子渡船擊楚,說明她不是一個深閨弱秀,而是一位巾幗英雄。到這里,娟女的形象更高大了,性格特點更鮮明了。誠然,這里也含有娟女對簡子不殺父親的感激之情和報恩之心,但此乃人之常情,無可厚非。最后兩句是娟女對簡子的勉勵和勸諫之詞:蛟龍也會來幫助你啊,主君必將勝利而歸;指揮戰船前進吧,行動不要遲遲疑疑。趙簡子“南擊楚”之事,史籍未載,情況不詳。但他歸來后便納娟女為夫人,這完全是他深愛娟女的聰明、機智、勇敢和才能的結果;而地位卑微的娟女在被納為夫人的過程中,面對執掌一國之政的大夫,又表現出了尊親守禮、不茍輕許的操節,亦是難能可貴的。
這首《河激歌》形象生動地塑造了一個聰明機智、有膽有識、勇敢無畏的女子形象,表現了我國古代婦女的崇高美德和卓越才能。《后漢書·列女傳》云:“若夫賢妃助國君之政,哲婦隆家人之道,高士弘清淳之風,貞女亮明白之節,則其徽美未殊也。”趙娟女的奇節異行不可謂不徽美也,雖范氏所稱桓少君等女,又何加焉!她的事跡同緹縈將身贖父刑、槐女以言免父罪、木蘭替父去從軍等故事一樣,史冊永載,是千古傳誦的婦女佳話。南朝顏延之的《車駕幸京口》詩中寫道:“江南進荊艷,河激獻趙謳”。就把它與楚舞并舉,視為美樂之事來歌詠。
《詩序》說:“情動于中而形于言。……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宋書·謝靈運傳論》云:“夫志動于中,則歌詠外發”。“志”即“情”。這說的是上古歌謡乃當時人們內心思想感情的表連。但我國上古歌謡的篇幅一般都很短小,有的只有一句或兩句,幾個字或十幾個字,歌詠的內容簡單,表達的感情樸實單純。《河激歌》亦乃“志動于中”之作,八句五十六字,有景象的描寫,事件的敘述,行為的刻劃,心情的表白,意見的奏請,內容很豐富,抒發了復雜而真摯的思想感情,是一首少見的古代長篇歌謡。作法上也較有變化,從眼前寫到過去,再寫到未來,敘事和寫景,順敘和倒敘交織一起,有一定的情節。隨著情節的展開,婦女的形象得到了完整的自我塑造。而且句式整齊,聲韻鏗鏘,已經是一首比較成熟的七言騷體詩了。
古人十分迷信鬼神,所以作為我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文學形式——上古歌謡,同繇兆、祝辭、神告、占卜等聯系密切。《河激歌》中也充斥著祝禱等宗教迷信色彩,這是時代局限性造成的,對于娟女則無可厚非。
上一篇:《河梁歌》原文與鑒賞
下一篇:《泂酌》原文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