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董筆正 【本書體例】
【原文】:
彼晨風(1),郁彼北林(2)。未見君子(3),憂心欽欽(4)。如何如何(5)?忘我實多(6)!
山有苞櫟(7),隰有六駮(8)。未見君子,憂心靡樂(9)。如何如何?忘我實多!
山有苞棣(10),隰有樹檖(11)。未見君子,憂心如醉。如何如何?忘我實多!
【鑒賞】:
《晨風》的主旨,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詩序》說:“《晨風》,刺康公也。忘穆公之業,始棄其賢臣焉。”《毛傳》和《鄭箋》都據此加以發揮,認為這是一首政治諷諭詩。這種看法,牽強附會,殊與詩意不符,因為從詩中根本看不出任何與穆公、康公有關系的地方。朱熹則認為《晨風》是一位婦女思念丈夫之詩。他在《詩集傳》中指出:“君子,指其夫也”。又指出:“婦人以夫不在,而言彼晨風則歸于郁然之北林也,故我未見君子,而憂心欽欽也,彼君子者,如之何而忘我之多乎!”從全詩的內容與情調看,朱熹的說法是符合詩意的,是可信的。
全詩共三章。每章六句,分三層(每兩句為一層)。開頭兩句是起興。“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朱熹《朱子語類》)首章的“彼晨風,郁彼北林”,以這位婦女看到疾飛的晨風飛向茂密的北林,回到它棲息的地方,自然地勾起了她對離家在外,長期未歸的丈夫的思念。第二章的“山有苞櫟,隰有六駮”和第三章的“山有苞棣,隰有樹檖”,也是寫眼前景物,由樹木都在適合于它們生長的地方上生長,而聯想到自己的丈夫卻沒有回到家里來生活。因此,各章的第一、二句,都是托物起興,借寫鳥、木,以引起這位婦女的思夫之心。中間兩句寫這位婦女思念丈夫的憂愁之心,這種憂愁是逐步加深的,首章的“憂心欽欽”是憂思難忘,第二章的“憂心靡樂”進一步寫憂愁思念,內心憂愁,毫無樂趣,第三章的“憂心如醉”,也是憂愁得神情恍惚,如癡如醉。末兩句,各章都是“如何如何?忘我實多?”寫這位婦女對丈夫忘家不歸的不解和怨恨。雖然各章文字一樣,但隨著詩中憂愁的逐步加深,這種不解和怨恨之情,也是逐步加深的。
這首詩在章法上的最大特點,是運用重章疊句的復指手法反復詠嘆,不但從怨艾中表達出深切的思念,而且還寫出了感情的遞進和深化過程,使作品的感情有很強的感染力。
上一篇:《昊天有成命》原文與鑒賞
下一篇:《暇豫歌》原文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