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夏傳才 【本書體例】
【原文】:
誰謂爾無羊(1),三百維群(2)。誰謂爾無牛?九十其犉(3)。爾羊來思(4),其角濈濈(5),爾牛來思,其耳濕濕(6)。
或降于阿(7),或飲于池,或寢或訛(8)。爾牧來思(9),何蓑何笠(10),或負其餱(11)。三十維物(12),爾牲則具(13)
爾牧來思,以薪以蒸(14),以雌以雄(15)。爾羊來思,矜矜兢兢(16),不騫不崩(17)。麾之以肱(18),畢來既升(19)。
牧人乃夢(20),眾維魚矣(21),旐維旟矣(22)。大人占之(23),眾維魚矣,實維豐年;旐維旟矣,室家溱溱(24)。
【鑒賞】:
這是《小雅》中的一首歌頌牛羊蕃盛的名篇。傳統注疏說是作于西周晚期周宣王時代(公元前827-前782年)。西周時代的農業已經有較高的生產水平,畜牧業在社會經濟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厲王時代社會生產力遭到很大破壞,宣王時代有所恢復?!对娦颉氛f:“《無羊》,宣王考牧也。”《小雅》的這首詩,反映了當時貴族統治階級對牧業生產的重視,它宛如一幅放牧圖,描繪了當時畜牧業興旺發達的景象。
全詩四章。第一章寫牧養的牛羊成群:“誰說你沒有羊?一群就有三百只。誰說你沒有牛?七尺黃牛就有九十頭。你的羊群過來了,羊的犄角抵犄角。你的牛群過來了,牛兒嚼草耳朵搖?!薄对娊浽肌氛f:“詩首章‘誰謂’二字飄忽而來,此前此凋耗,今始蕃育口氣?!蹦琉B的牛羊千百成群,“其角濈濈”、“其耳濕濕”,抓住了牛羊的習性和特征,生動而傳神地寫出了牛羊群的動態。
第二章寫牧場上的動態:“有的牛羊下山坡,有的牛羊池邊飲水,有的躺著有的走動。你的放牧者過來了,披著蓑衣戴斗笠,有的背著干糧,牛羊的毛色三十種,祭祀用的犧牲全齊備。”在山坡下、水池邊,牛羊散落錯雜,毛色斑爛又千姿百態,走來了披蓑戴笠、背著干糧的放牧者,這幅畫面展示了牧場特有的情調。
第三章著重描寫放牧者的形象:“你的放牧者來了,他一路上打著粗細柴草,獵取雌雄禽鳥,趕著你的羊群回來,羊群一個挨一個馴順地走著,不短少也不散亂,他伸出手臂指揮,羊兒一個不缺全都進了圈?!边@段描寫,突出了勤勞辛苦又技術熟練的放牧者形象。
第四章寫掌管畜牧的官——牧人作個夢,夢見蝗蟲變為魚,龜蛇旗變為鷹旗;卜官占卜說是豐年和人丁興旺的好兆頭。這是借夢境來表達祝愿,豐年和家族興旺是人們夢寐以求的。《詩經原始》說:“末章忽出奇幻,尤為匪夷所思,不知是真是夢,真化工之筆也?!?/p>
詩中出現了三種人?!盃枴敝改林?,他是牛群羊群的占有者,歸他支配,由他挑選各色犧牲,他們是貴族。“牧”是替牧主服務的放牧者,他的勞動是艱苦的,終日與牛羊為伍,在牧場上野餐,背著防雨的蓑笠,還要在放牧中為牧主打柴、獵禽?!澳寥恕笔谴F族管理畜牧的官,為了效力于貴族,他與太卜都關心畜牧業生產,用豐收和人丁興旺的吉慶話討貴族喜歡。從這首詩里,我們也能夠看到西周晚期的生產關系和沉重的階級剝削。
上一篇:《無將大車》原文與鑒賞
下一篇:《無羊》原文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