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繼光 【本書體例】
【原文】:
滄浪之水清兮(2),可以濯我纓(3);滄浪之水濁兮(4),可以濯我足。
【鑒賞】:
這首古歌謠的主題,由于引用者的不同,出現了不同的理解。《孟子》中引用此歌,并附上孔子對此歌的評論,都是看作哲理的比喻:因水清,人們就用來洗帽纓;因水濁,人們就用來洗腳。這是由水本身決定的。孟子從這首歌引出一個“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的結論。我們今天學習此歌,可以理解為品格高潔,則被人尊重;品格污濁,則被人鄙視。清,濁都是自己的思想、行為形成的。這說明自身品德修養之重要。
在藝術上,此歌全用比喻,言近而旨遠,概括力極強,富有哲理,給讀者留下廣闊的思索空間。“滄浪”一詞是當時楚地的方言口語,歷代詩詞中都有引用,顯得清新自然,富有民歌語言的樸實韻味。
上一篇:《子衿》原文與鑒賞
下一篇:《宋城者歌》原文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