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梁建民 【本書體例】
【原文】:
女曰:“雞鳴。”士曰:“昧旦(1)。”子興視夜,明星有爛(2)。將翱將翔(3),弋鳧與雁(4)。
弋言加之(5),與子宜之(6)。宜言飲酒,與子偕老。琴瑟在御(7),莫不靜好(8)。
知子之來之(9),雜佩以贈之(10)。知子之順之(11),雜佩以問之(12)。知子之好之,雜佩以報之。
【鑒賞】:
《女曰雞鳴》這首詩,歷來論家多有歧見,大多充滿道學說教氣味。
仔細推究詩意,我們認為還是余冠英先生說得對:“這詩以詩中人物的對話寫出一對夫婦分擔勞動,互相恩愛,和諧溫暖的共同生活。”
夫妻生活是人生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人民重感情,家庭觀念極濃。思親戀家,概莫例外。而夫妻和諧,自是人生一大樂事。自古以來,人們慣常用“夫唱婦隨”來規范家庭生活,表面和諧,實質未必和諧。因為這一觀念產生于男尊女卑的時代,本來就存在著不平等。而這首詩中的男女主人公則處于完全平等的地位,真正做到了夫妻恩愛、理想和諧。從這個意義上說,它不可能是出于“君子”之類的士大夫之門,而只能是下層勞動人民思想生活的反映。
詩歌主要采用人物對話的方式來展示家庭生活的情景,而這對話純系兩口晨起的軟語溫言,充滿生活的溫馨。這對夫妻從事的勞動主要是狩獵。黎明前的瞌睡是最香甜的。這日常的起居小小的矛盾就形成此詩的開端。勤勞的女主人在天亮以前及時喚醒了丈夫,但男的卻依然留戀床笫,繼續酣睡不起,妻子催促他起床,他托辭說:“天還沒大亮呢!”女的又催說道:“啟明星已明光閃閃了!”于是丈夫在妻子的溫存中起床,并說他要開始一天的勞動了——“弋鳧與雁”。第二章全是女子之辭。《周易》有言:“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若蘭”。這對夫妻大約居住在水邊澤旁。他們長久的狩獵生活,練就了一身高超的技藝。加上兩人互相幫助,配合默契,所以射則必中,屢有收獲。共同的勞動產生了真摯的愛情,也創造了美好的物質生活。所以女子以欣喜的口吻說,你一下子就射中了它,我要為你烹調美味佳肴。我們吃野味,喝美酒,我和你白頭偕老。咱們飲宴彈琴,多么安寧和樂!妻子之辭,既是對丈夫的祝愿,也是夸贊,充溢著對丈夫的愛慕之情。這里,既歌頌了他們勞動的愉快,也是歡唱他們的和睦融洽。其中的琴瑟之比,是當時夫婦和美的流行說法,如《小雅·常棣》有云:“妻子好合,如鼓琴瑟。”這種夫婦間深厚真摯的愛情,這種充實美好的家庭生活,永遠具有誘人的魅力。末章全是男子答辭。妻子賢淑,男子知報。所以他回答說:我深知你非常的關心我、體貼我、愛護我,我要贈給你以美玉瓊瑤,作為對你的一點回報。這里我們看到了兩人互相關心,彼此體貼,相處以誠,相愛以情,熱腸暖語,愈顯情篤。
《詩經》民歌本是來自民間,產生于勞動生活之中。所以它的語言“動乎天機,不費雕刻”(陳第《讀詩拙言》)。這首詩善于運用對話描寫,直吐心曲,以簡潔生動,真摯深厚見長。
《朱子語類》云:“此詩意思甚好。讀之使人有不知手舞足蹈者!”其實這首詩好就好在不是從理論上或口號上提出“男女平等,互敬互愛”,而是早在兩千年前,鄭國的青年夫婦就以實際行動率先做到了,并為后人樹立了榜樣;好就好在它表現出一種美滿、理想的家庭生活風范。而且,只要人類有家庭存在,那么《女曰雞鳴》所歌唱的主題便會歷久彌新,具有不朽的生命力!
上一篇:《天問》原文與鑒賞
下一篇:《子衿》原文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