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仙轉世青丘子——讀高啟詞
青丘子何許人也?青丘子是明朝初年詩人高啟的號,后人評價青丘子是近三百年明朝最杰出的詩人。可惜他因詩出名,因詩遭罪,被朱元璋腰斬,死時才三十九歲。
青丘子出生于江南水鄉蘇州,是南北朝時北齊皇帝的后裔。雖然到他出生時已隔了七八百年,但他仍保持著貴族血統的自豪,加之在良好教育的基礎上,天生的靈氣和狂放的詩人氣質,使他在元末明初的亂世,十多歲就很有名氣。他二十歲左右時從蘇州移居吳淞。吳淞江畔有一片綠樹如茵的土丘名叫青丘,高啟安家于此,閑居無事,終日游蕩于林間田野,賞景吟詩,自得其樂,很愜意地以地名自號“青丘子”。
他二十五歲這年,一位很出名的姓薛的算命先生給他看相,說他腦后骨隆,眉間氣黃,不是隱居山野的散人,而是出入廟堂的官家。一席話深深打動了他濟世報國的潛在理想。事后他以“自述”為題,填了一闋《念奴嬌》:
策勛萬里,笑書生、骨相有誰曾許?壯志平生還自負,羞比紛紛兒女。酒發雄談,劍增奇氣,詩吐驚人語。風云無便,未容黃鵠輕舉。
何事匹馬塵埃,東西南北,十載猶羈旅?只恐陳登容易笑,負卻故園雞黍。笛里關山,樽前日月,回首空凝佇。吾今未老,不須清淚如雨。
詞中上片開頭,詞人暗用東漢班超立功西域封定遠侯之前,有算命先生說他骨相貴不可言,必將封侯,后來果然言中的典故自比,說自己胸懷“壯志平生還自負”的豪氣,從不愿與那些低俗之輩為伍。倒是常常和那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江湖上“酒發雄談,劍增奇氣,詩吐驚人語”。那么為什么到如今還沒有出息呢?詞人解釋說,那是因為兵荒馬亂,時局動蕩,所以自己沒有機會出頭,就像可以一飛沖天的鴻鵠,因未得風云之便,只能暫且寄居枝頭,等待時日。這里詞人把自己隱居青丘的苦衷說得很明白,不是不想建功立業,而是機會不合適。青丘子填這闋詞的時候大約二十五歲,當時陳友諒、張士誠、朱元璋群雄并起,元朝末年的黑暗統治變本加厲地殘害百姓,義軍之間、義軍與朝廷之間打得難解難分。張士誠割據統治江蘇一帶,也表現得崇仰文治,嘉許文雅,一些文士紛紛依附。張士誠的部下饒介分守吳中,仰慕青丘子的文才詩名,多次派人延請,青丘子以為張士誠難成大業,所以對他們始終保持若即若離的關系,實在抹不開情面時,也出入應酬一番,卻從不以為然。在當時混亂的局勢下,青丘子確實無法看清誰是未來天下的主人,所以不敢輕舉妄動。這就是“未容黃鵠輕舉”六個字的真實含義。
下片接著表達自己內心的矛盾和苦悶。青丘子是少年才俊,十六七歲就有自己的文人圈子,與當時著名的楊基、張羽、徐賁齊名,被并稱為“吳中四杰”。因此他出游吳越,在江湖上希望找到施展抱負的機會。但是十年來東西南北都周游過來了,看到的是一片戰亂,沒有可以托付終生事業的地方,自己形單影只,像一粒微小的塵埃,飄浮在空氣中,小得只有在太陽光下才能看見,弱得身不由己,只能飄飄蕩蕩。雖然才25歲,卻已有十載羈旅的經歷,可見其成熟早、闖蕩早。后邊兩韻寫內心矛盾。陳登是《三國志·魏書》中記載的以抱負遠大、為國忘家而名重天下的有志之士。有一次,只知求田問舍、言無可用的許汜拜訪他,他帶理不睬,讓許汜睡沙發,自己在大床上安睡,對唯利是圖的碌碌無為之輩表現出不屑一顧的冷淡。青丘子在這里說,要想像陳登那樣憂國憂民,去實現遠大理想,又舍不得放棄如孟浩然《過故人莊》描寫的這種以雞黍為食、把酒話桑麻的自由自在的田園生活,要想一輩子隱居山野,又害怕被陳登這樣的志士恥笑沒有出息,真是兩難的選擇,讓人猶豫不決。最末一韻“吾今未老,不須清淚如雨”,是一種自我安慰式的解脫。雖然有才氣、有名氣,又十年奔走沒有著落,內心的矛盾沒有頭緒,這一切的確讓人胸悶,但不必太著急,自己還年輕,有的是時間,何苦“清淚如雨”,自我折磨。
后來朱元璋建立明朝,青丘子應征參加編修《元史》,他看到立國不久的大明天下一片蓬勃向上的朝氣,年華正茂的詩人心中充滿了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在《登金陵雨花臺望大江》一詩中,他情不自禁地歡呼:“我今幸逢圣人起南國,禍亂初平事休息。從今四海永為家,不用長江限南北。”
也因為修《元史》有功,朱元璋晉升青丘子為戶部右侍郎,這時青丘子似乎已經感受到上層官場潛在的險惡,以年紀太輕,不敢擔此重任為由,沒有接受任命。朱元璋沒有勉強他,賜金放歸,讓他退居青丘,以教書為生。青丘子能夠如此功成身退,按理應該保住了后半生的平安。可是歸鄉不久,因為代蘇州知府魏觀寫了一首題為《郡治上梁文》的詩而觸怒朱元璋,被腰斬于南京城。
后人認為青丘子被斬,《郡治上梁文》只不過是欲加之罪的借口,他的災禍始于修《元史》時期常在宮中往來,見了不該見的東西,說了不當說的話,如在小詩《題宮女圖》中說“女奴扶醉踏蒼苔,明月西園侍宴回。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宮禁有誰來”。在《題畫犬》詩中又有“莫向瑤階犬人影,羊車夜半出深宮”,這類詩句向外界泄露了宮闈中的秘事丑聞,傷害了朱元璋的臉面,但又不便以此發作,加之后來給他升官又力辭不就,表現出自外其主的野性,于是青丘子的性命之危就只欠某一時間的一粒火星子。
青丘子骨子里只是詩人,而詩人是不適宜當官的。詩人往往是外向型性格,有強烈的表現欲;情緒起伏很大,思維活躍而敏銳,但一般不很嚴密;超強的審美需要往往排斥世俗功利的影響;個性獨立,表現唯一;等等。這些稟性特質與政界的要求格格不入,所以詩人從政,于公多有誤事,于私常常釀成人生悲劇。
青丘子是真性情的真詩人,他有一首《青丘子歌》,在這首歌行體的長詩中,詩人一方面毫無保留地、細致地自我介紹,一方面盡情說明寫詩的要義。這是筆者見過的詩人關于怎樣作詩的最生動的自白。詩歌篇幅雖然長一些,卻引人入勝,動人心魄,特抄錄如下:
青丘子,臞(qú)而清,本是五云閣下之仙卿。何年降謫在世間,向人不道姓與名。躡屩(juē)厭遠游,荷鋤懶躬耕。有劍任銹澀,有書任縱橫。不肯折腰為五斗米,不肯掉舌下七十城。但好覓詩句,自吟自酬賡(ɡēnɡ)。田間曳杖復帶索,旁人不識笑且輕。謂是魯迂儒、楚狂生。青丘子,聞之不介意,吟聲出吻不絕咿咿鳴。朝吟忘其饑,暮吟散不平。當其苦吟時,兀兀如被酲(chénɡ)。頭發不暇櫛,家事不及營。兒啼不知憐,客至不果迎。不憂回也空,不慕猗氏盈。不慚被寬褐,不羨垂華纓。不問龍虎苦戰斗,不管烏兔忙奔傾。向水際獨坐,林中獨行。斫(zhuó)元氣,搜元精,造化萬物難隱情,冥茫入極游心兵,坐令無象作有聲。微如破懸虱,壯若屠長鯨,清同吸沆瀣,險比排崢嶸。靄靄晴云披,軋軋凍草萌。高攀天根探月窟,犀照牛渚萬怪呈。妙意俄同鬼神會,佳景每與江山爭。星虹助光氣,煙露滋華英。聽音諧《韶》樂,咀味得大羹。世間無物為我娛,自出金石相轟鏗。江邊茅屋風雨晴,閉門睡足詩初成。叩壺自高歌,不顧俗耳驚。欲呼君山老父攜諸仙所弄之長笛,和我此歌吹月明。但愁欻(xū)忽波浪起,鳥獸駭叫山搖崩。天帝聞之怒,下遣白鶴迎。不容在世作狡獪(jiǎokuài),復結飛佩還瑤京。
在這首詩的開頭,青丘子向人們介紹自己的形象和由來:是從白居易“樓閣玲瓏五云起,其中綽約多仙子”的五云閣貶謫到人間的仙人,和詩仙李白一樣的出身,是謫仙人。自己形象清瘦,道貌岸然,“厭遠游”,“懶躬耕”,書劍閑置,不像酈食其那樣賣弄口才去博取功名,倒喜歡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
以下從“好覓詩句”至結尾前的“鳥獸駭叫山搖崩”,都是講自己作為詩人的創作方式,創作體驗。
青丘子說自己平生沒有其他愛好,只癡迷于詩。常常忘情于山野田間,衣冠不整,披頭散發。或扶杖而行,或臨溪呆坐;或與鳥獸爭鳴,或與草木神交;或匯聚元氣體會造化之工,或手舞足蹈歡呼心游八極之樂。詩人全身心貫注于對大自然的體驗和詩歌表達,已完全不在乎旁人怎么看他說他,甚至連自身饑渴冷暖的生理體驗也遲鈍了,當然就更不顧及家務營生、妻子兒女、賓客往來、人間貧富、群雄爭斗等身外之事。
因果往往是相通的,由于詩人的傾心,造化自然不會冷淡于他,于是青丘子得到了造化萬物秘不示人的奧妙,感受到了無象之物的美妙,一些幽微難究的事物在他眼前豁然明朗。于是落諸青丘子筆端的詩句便有了可與江山爭勝的佳景,與星虹爭輝的光氣;有了如光彩照耀的華美,有了如雨露滋養的潤澤。聽起來如韶樂般余音繞梁,細細品味,如美味佳肴,使人享受不盡。
青丘子毫不掩飾自己得到佳作的狂喜:叩壺高歌,不顧左右的驚詫,甚至希望君山老父帶領一群仙人與他伴奏共舞,不怕因此引發江河狂瀾,引發山崩地裂,引起鳥獸驚駭。
他這樣的瘋狂動靜終于驚動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說是什么無規矩的東西在下界搗亂?于是派仙鶴下凡把他收回天堂。
如此說來,朱元璋的暴行,只是代行天意。
上一篇:詩人得句勝得官——讀陳人杰詞
下一篇:詩畫大師文徵明——讀文徵明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