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九齡·感遇十二首·其二(蘭葉春葳蕤)
蘭葉春葳蕤①,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釋】
①葳蕤:茂盛。
賞析
張九齡(公元678年—公元740年),唐開元尚書丞相,字子壽,一名博物,漢族,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長安年間進士,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后罷相,為荊州長史。詩風清淡,有《曲江集》。張九齡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
開元(公元713年—公元741年)后期,唐玄宗沉溺聲色,奸佞專權。為了規勸玄宗勵精圖治,張九齡曾撰《千秋金鏡錄》一部,以圖規勸,玄宗不悅。
開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張九齡因周子諒觸犯玄宗一事受株連,貶為荊州長史。
開元二十七年,張九齡被封為始興開國伯,食邑五百戶。
開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春,張九齡歸故鄉掃墓,五月七日于韶關曲江病逝,享年六十三歲,被追封為荊州大都督,謚文獻。
《感遇十二首》是詩人遭貶荊州后所作。他以春蘭與秋桂自喻。但這些“草木君子”各逢其時。正所謂時勢造英雄,英雄壯時勢,真正的有志之士只有在政治開明的時代才能施展自己的才華抱負,流露了自己對重新“遇時”的渴望。
山林隱士因蘭桂的芬香而去攀折,但蘭、桂芬芳,皆出本心,非因人生。寥寥幾字將詩人清高的志趣表現出來。
上一篇:古詩《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詩詞注釋與賞析
下一篇:古詩《戴復古·江陰浮遠堂》詩詞注釋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