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書里酒香濃
今天是大雪節(jié),此時的北國,尤其是東北與蒙古高原,已是一片遼闊的冰雪世界。而我的位于長江邊上的書齋,窗外依然一片蔥綠。盡管落葉的楓樹也搖曳著枯黃的蕭瑟,但樟樹的枝柯,仍橫陳著青蔥的童話。我的書齋的窗朝南。古人的詩文中屢屢稱道的南窗,我很幸運地得到了一面。
南窗下的文人生活,值得品味的不在少數(shù),如小酌、烹茶、抄經(jīng)、清談等等。當然,點一支陳香,啜一壺普洱,閑閑地讀一本故人書,亦是莫大的樂事。
眼下,在這江南的大雪節(jié)里,在冬陽照拂的南窗下,我正讀著故人書。名為《風語·夜話》,作者是崔濟哲先生。嚴格地說,這本故人書尚未出版,我讀到的是樣稿。
我與濟哲先生神交多年,大約六年前,西安《美文》執(zhí)行主編穆濤先生將濟哲先生的散文集《清唱》寄贈給我。通讀之后,對他的文風很是欣賞,故寫了一篇《最難是清唱》的讀后感。當時對濟哲先生散文的印象,是關注身邊的人事卻不拘泥于這些人事,對時代與世情,既有新聞工作者的敏銳,又有文人的憂患,且行文沒有拿腔拿調(diào),總以平實為本。
此后數(shù)年間,我們見了三次面,一次喝茶,二次喝酒。喝茶用的是小杯,喝酒用的是大盞。我與濟哲先生都屬于劉伶一族,好飲且禮敬酒仙。三杯酒下肚,平時不說的話都連珠炮似地表達出來。正因如此,我對濟哲先生的人生際遇,楮墨風流才有了更多的認識,也就生出了更深的感情。
《清唱》之后,他又相繼出版了兩本散文集,一為《風從天上來》,一為《再別界橋,再別界橋》,他都帶到武漢來送我。靜夜之中,燈下展讀,感到他關注的事情不似過去那么寬泛,但文化的視野卻越來越寬闊。看得出,他有一股不可遏制的寫純粹文章的沖動。我這里所說的“純粹”,是指他的寫作動機。他已摒棄了功利性,甚至政治性,并開始嘗試與自然對話,與歷史對話,并在這兩種對話的基礎上,開始與自己的心靈對話。
仲秋之后,濟哲先生又讓百花文藝出版社的編輯寄來《風語·夜話》的書稿,囑我寫點文字。一來不敢拂老友的好意,二來我的確欣賞他的散文,故愉快地接受了任務。
濟哲先生在《相約去看甲骨文》中說過這樣一段話:“一種文字、語言的產(chǎn)生??赡苁菬o聲無息地。在無聲無息中產(chǎn)生,也會在無聲無息中消失。”他說的是甲骨文,同時也說的是自己的創(chuàng)作。古代先哲也說過:“凡是泥土中產(chǎn)生的,最終必歸于泥土。”這里說出的道理,不是讓人沮喪的虛無,而是樂天知命的淡泊。達到了這種境界,就是平常心。用平常心來寫作,從氣質(zhì)上說,是去了雕琢;從品格上說,就去了矯飾。
可以說,《風語·夜話》就是用平常心寫出來的作品。全書三十一篇散文,分為《聽雪》、《談風》、《觀云》三輯。這是一本歷史散文集,三輯各有側(cè)重。第一輯重文明發(fā)端,第二輯重歷史事件,第三輯重民俗風情。
在這本散文集中,我們學到了很多歷史知識。如介紹了瑞典人安特生發(fā)現(xiàn)了七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有“中國考古之父”之譽的李濟先生發(fā)現(xiàn)了龍山文化,死于一九〇〇年八國聯(lián)軍之亂的滿清大臣王懿文發(fā)現(xiàn)了三千年前的甲骨文,清朝首任臺灣巡撫劉銘傳發(fā)現(xiàn)了超級國寶“虢季子白盤”,等等,不一而足。
也許讀者會說,這樣一些知識,在當今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只要我們上網(wǎng)搜索,很容易得到。這一點我承認,但需要說明的是,在網(wǎng)上可以搜索到的只能是史實。但是,建立在史實基礎上的史鑒與史膽,卻是作者苦心孤詣的研究。這本散文集中的史鑒與史膽,是值得稱道的。
歷來,文人談史與史家談史不在一個路數(shù)上?!妒酚洝肥俏膶W家寫出的歷史經(jīng)典,《漢書》則是史學家寫出的歷史經(jīng)典,史家重脈絡,文人重情勢;史家重事件,文人重細節(jié)。
濟哲先生注意到這一點,故將自己看中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先作縱向的比較,再作橫向的分析,然后再確定被寫的對象是否有文學的價值。在他的散文中,這種方法比比皆是。歷史為經(jīng),文學為緯,交織而成的便是這部《風語·夜話》了。
濟哲先生在書中引用了李濟先生的名言:“大地才是真正的史書。”換句話說,我們只有讀懂了大地,才算真正讀懂了史書。這是用文學的語言表述了歷史的真諦。濟哲先生理解了這個真諦,他的文中所涉及的歷史事件的發(fā)生地,他都親臨過。實地踏勘讓他獲得挖古的靈感。有趣的是,他不僅從大地,而且還在各種民俗以及飲食中看出中國文化繁衍的脈絡。在《觀云》一輯中,這樣的文章自成系列。特別要提的是,該輯中《醉里挑燈談酒》這篇文章,濟哲先生在文章中對中國造酒與飲酒的歷史考證甚詳,對歷代名人飲酒的故事如數(shù)家珍,對民間飲酒的風俗習慣了如指掌。讀過之后,讓我這個準備退役的酒徒又生了無窮的酒興。濟哲先生善飲且能豪飲,我善飲卻不能豪飲,這是一個差別,自嘆弗如啊!不過,文章寫到這里,我真想與濟哲先生隔空對飲,浮一大白了。
2012年12月12日于漢口錦江飯店
上一篇:熊召政《神游之旅——序徐新橋散文集《清甜的鹽味》》
下一篇:熊召政《稅收帶來江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