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屈服卻會“變形”的“叛逆者”
在我國有一檔收視率很高的紀實類節目,叫做“變形計”。大致內容是,城市里的“叛逆”少年從養尊處優的城市環境來到偏遠貧窮、生存條件艱苦的農村地區生活,在農村新“爸媽”的引導教育下,經歷一段“苦日子”,從而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基本上,每期節目都會有一個或幾個“叛逆”少年被“變形”為懂事感恩、知道體諒關愛大人的好孩子。
起初,在教育管理方面,這些孩子們都已經被城市里的家長和老師所放棄,家長和老師對他們的性格、言行、處世態度的教育管理幾乎絕望,已經沒有辦法通過說教使他們明白學習、生活和做人的道理。唯有父母因為親情,仍然希望能用什么辦法,可以讓這些問題少年的未來出現轉機。于是這檔節目出現后,便很受這些家長們的信賴,他們很愿意讓自己“叛逆”的孩子通過改變生活環境的方式改變自我。“變形”前他們是學校的“霸王”、家里的“皇帝”,到哪兒都是肆無忌憚、為所欲為。沒錢了就張口向父母要,不給就發脾氣,摔東西,然后賭氣出門,泡酒吧、網吧或是舞廳,喝酒然后打架,最后不得不讓父母從警察局把他們領回家。在學校,稍有不順輕則大喊大叫、破口大罵,重則拳腳相加,毫不留情。不管是老師還是同學,在他們面前,一律要以他們為中心。什么規章制度、尊師敬友,在他們那里都是浮云,誰惹他們,他們就會傷害誰。那時的他們,“永不屈服”。
在這些孩子們看來,沒有任何理由可以讓他們交出自己身上的權利——一種類似于嬰孩啼哭、所有人類都能體會的、可以按照自己意愿去做的自由。先不管會給別人帶來什么,至少從人性的角度來看,捍衛并追求自由,在人類社會具有先天的正當性。
到了生存艱難的農村環境以后,一開始他們仍然是我行我素,藐視周圍所有的約束和管理以及新“爸媽”的苦口婆心,隨意破壞課堂紀律,與同學沖突,頂撞老師,甚至破壞財物,發泄不滿。但慢慢地他們發現,在極其艱苦的生存條件下,他們仍然得到了比身邊人多得多的寬容和關愛,他們開始有了被觸動的感覺——在某些時間和場合,他們的淚水會從眼中流下來。他們逐漸意識到自己以往的言行是可恨的,開始明白自己過往的言行給別人帶來的傷害是多么的沉重。他們看到了,因為自己的任性、魯莽,要讓樸實善良、從不惹事的農村“爸媽”花掉一年的積蓄,去給人家道歉,賠償損失;他們看到,為了生活,農村“爸媽”有病舍不得花錢去醫治,要忍著病痛下地干活……這些都讓他們開始“變形”,而“變形”的實質過程,就是“叛逆”的少年開始交出權利,不再為所欲為的過程。交出權利(自由)的“叛逆者”,也真的很快就變成了懂事感恩的好孩子。
上一篇:“理想國”
下一篇:不同的社會公共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