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權威下的秩序
“理想國”
在人類社會的發展變遷過程中,曾經有不少人探索過這樣一個既讓人嘆息,又讓人無限向往的美好愿景——人類社會秩序的理想狀態。早在數千年前,曾經有人勾勒出一幅人間景象,并把這樣的景象稱為人類的“理想國”。
在他的理想國之中,有這樣三個階層:一是國家的統治者(這一階層還包括立法者、知識分子),他認為這個國家的君王應該由富有智慧的哲學家來擔任,這里的哲學家是具有豐富知識和經驗的智者,有著高度理性的頭腦,對美和善良有著異于常人的辨識力,能夠擔當起治理人類社會的重任;二是國家和規則的守衛者,他們主要肩負著保衛國家安全的職責,勇敢是他們的顯著特征;三是承擔著經濟職能的生產者,他們又分為農民、工匠、牧者、商人等,他們的職責是滿足人類社會各種各樣的需求。他認為在這個理想國中,只要各階層的人員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分工協作,人類社會就能實現正義(自然分工,各行其是,秩序和諧)。他認為這樣的國度是完美的,是充滿智慧的、勇敢的、有節制的和正義的,并且不同的道德品格也會明顯地體現在不同的階層當中。比如智慧更多地歸屬于統治階層,勇敢主要是國家守衛者的特征,節制的品格則不專屬于任何一個階層,節制應作用于全體國民,無論哪個階層都需要懂得如何節制。他認為只有這樣,人類社會才能秩序和諧,實現正義。
不論這位先哲勾勒出的景象是否合理正當,是否真的能給人類帶來幸福快樂,他對人類社會美好秩序的向往和追求,的確給人們帶來了憧憬與希望。
另一個“城堡”
如果被現代科學技術證實可能存在的,且在人類諸多經典之中被描述過的神、上帝、真主等存在于某個我們不能直接感知的領域,那么在那里就很可能還有一個類似人類社會的“城堡”,只不過這樣的城堡,我們無法直接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但不能排除我們人類可以通過夢境游歷其中,那里有為圣潔準備的“天堂”,也有為罪惡預備的“地獄”。
曾經有一位圣徒為人們描繪過那里的景象:“我們知道有一座上帝之城,由于她的創建者用愛激勵我們,所以我們希望成為她的公民?!薄皩俚刂堑墓裣矏鬯麄冏约旱纳耢`甚于喜愛這座圣城的創建者,因為他們不知道他是萬神之神?!薄斑@兩座城在這個世界上是相互糾纏和混雜的?!薄耙驗閺倪@第一個人那里衍生出來的所有人,有些受到獎賞而與善良的天使聯合在一起,有些受到懲罰而與邪惡的天使聯合在一起?!?/p>
這位圣徒描繪的兩個“城堡”,早在數千年前就為現代人類運用科學和經典記載重新詮釋人類社會提供了重要的指引和啟示。
人類世界的痛苦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之初都是很容易快樂的。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都可以讓我們感到發自內心的高興和滿足。但是隨著生命的成長,人們的欲望和要求開始變得難以滿足,由于不能滿足自己,很多人開始變得不快樂。他們慢慢相信自己的幸??鞓肥莵碜陨硗獾哪承┪锲?,金錢、權力和地位成為他們眼中不可或缺的東西,信奉它們成為這些人的生活準則。他們信奉金錢、權力和地位的信念,使他們的生命連接到了人類生存空間未知領域的某些負向能量,這些能量給人帶來的感覺首先是不快樂,而后就是貪婪、欺騙、殘暴和爭斗的欲望,目的是要爭奪侵占更多的物質財富和權力地位等身外之物。
人類世界因為有了連接負能量的人們而開始出現痛苦。在負能量影響控制下的人們會變得欺詐、貪婪和殘暴,也會隨時傷害其他同胞。并且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很多原本不信奉那些身外之物的人,如果和充斥負能量的人在交往時間久了,也會變得和他們一樣,改變自己的信念進而連接到負能量那里。同樣地,他們也會變得不快樂,變得貪婪殘暴,與同胞爭斗,讓自己和他人感到痛苦。照這樣的趨勢發展下去,這個世界終將因為負能量對人類的影響控制而成為一片“痛苦的汪洋”,因為對我們人類而言,負能量就像瘟疫,會很快影響并控制信念不堅定且與其有接觸的人們。
人類世界的痛苦,主要可以分為生理性痛苦和心靈痛苦兩大類。前者如疼痛、饑餓、寒冷等,后者如不平等、受歧視、受脅迫、欲望無法滿足等。大部分生理性痛苦可以通過人們的經濟活動和價值的創造交換來解決,一個人的生理需求得到滿足后,這種類型的痛苦也會隨之解除。但心靈上的痛苦,就不是那么容易能夠平復的了,這種痛苦的根源在于人們的信念——你相信什么,以及這些信念背后連接到的能量是正向的還是負向的。如果是負向的——一種讓人貪婪、欺詐、殘暴的能量,那么痛苦就無法消除,除非人們改變自己的信念,逐步擺脫負向能量對人的影響控制。這些負向能量的最大特征,就是讓相信它們的人變得不快樂,進而痛苦并且無法自拔。除非人們破壞掉與這些能量相通的連接點——信念,一種讓人相信自己可以通過某些方式實現目標的認知和感受。比如,一個人認為當他(她)擁有很多金錢就會快樂幸福,或者獲得很高的社會地位才能滿足。這樣的信念會讓人連接到未知的能量,通常持有這些信念的人都是不快樂的(快樂是一種人類共通的、愉悅的心理感受)。因為給人的感覺不快樂,所以這些能量就被稱作負向的能量。一個人想要擺脫不快樂以及不快樂導致的痛苦,就只有改變、丟棄會連接負能量的信念,讓自己相信屬于正能量的東西,重新確立人生信念連接正能量,這樣才能夠憑借正能量帶給我們的愛去收獲真正的幸??鞓贰?/p>
“好人”和“壞人”
人本來沒有好壞之分,每個人都想擁有幸??鞓罚加凶非笏鼈兊淖杂?,但人類也有改變自己信仰的權利,而信仰連接到的能量可以決定一個人能否幸福快樂,信仰差異是人類世界很多問題的根源。你相信的他不相信,我認同的你未必認同,人人都會有自己的信念(人們信守的認知和結論),但這里的一念之差卻可以差出天地之別。
信奉金錢的人、信奉權力的人、信奉愛的人,其所作所為必將出現很大的不同。人之所以信奉金錢,是因為人們覺得錢不夠多就無法買到自己想要的物品,就不可能快樂。于是,他們的生命就顯現出一種強烈的姿態——攫取,他們想要獲取盡可能多的財富。因為奉金錢為至上,他們也很有可能不惜違背心中的律法——良心,去得到財富。信奉權力的人,為了實現統治他人的欲望,也會不惜承受良心的譴責去血腥屠殺和鎮壓。這些人的所作所為,其根源皆出自他們內心深處的信念,他們認為只有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財富或權力,自己的生命才能得到滿足,才會與眾不同地快樂。但事實上,由于這些人違背了良心或者說根本不認同良心的存在,他們無法連接到能讓人幸??鞓返恼芰浚@些人的生命就會因不講良心而無法真正地快樂幸福。并且由于不講良心,他們也會常常傷害同胞的正當權益,讓別人也感受痛苦,甚至用他們的信念感染他人,使更多的人通過信念連接到給人痛苦的負能量。這樣的人在不知不覺中就會成為多數人眼中的“壞人”,或是能夠讓人變“壞”的人。
相信愛的人,也就是堅守良心的人。他們之所以相信愛,是因為心中的信念讓他們可以常常體會到幸福快樂,這些信念使他們可以連接到人類未知空間的某種能量,這種能量以愛為特征——關懷、包容、不傷害、給人所需。愛是人類快樂幸福的根本原因,給人愛的是一種能量,因為能夠給人幸福,所以這種能量就被人們稱作正能量。曾經有一位了不起的科學家,他的理論被用來制造令人恐懼的武器,一種可以摧毀人類的武器——核武器。核武器的能量非常巨大,已經達到足以摧毀人類的程度。被負能量影響控制的人們可能在未來引爆這種毀滅性的武器,為了避免人類被自己發明的武器毀滅,只有設法連接到更加強大的正能量——愛,通過引爆“愛的炸彈”,在人類世界迅速傳播正能量,讓越來越多的人相信正能量。誰可以肩負如此重要的責任?只能是相信愛、擁有正能量的人們。如何辨識這些人,只要看其是否相信良心就行了。良心是愛留在人生命中的印記,或說是正能量印在人心中的律法,良心會告訴一個人該相信什么,該怎么說、怎么做,良心中蘊含的信念使人們可以連接到正能量。堅守良心的人,是被愛(正能量)充盈的人,是能讓自己和他人快樂幸福的人,也是人們眼中的“好人”。
我們是不是“好人”
我們是不是“好人”?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不過有很多人認為自己是“好人”。沒有人想成為“壞人”,卻也有不少人坦然承認自己就是“壞人”。
“好人”應該是什么樣子的?好人心懷慈悲,不與人爭,避免與人沖突,不去故意傷害別人,自律節制卻對人慷慨,做事不計回報,心中常想他人,不自私自利,有好處會與他人分享,從不貪得無厭?!皦娜恕笔鞘裁礃幼??壞人心懷詭異,處處陷害他人,與人爭利,欺騙傷害他人,嫉妒仇恨他人,煽風點火挑唆矛盾,見不得別人快樂幸福,破壞他人成就,從不相信世間有愛和幸福。
這些是“好人”和“壞人”的大致標準,但不是絕對的,只是多數人較為認同的一些“好壞之別”。按照上述特征,作為一個人,我們可以捫心自問,我們是這樣的人嗎?“好人”或者“壞人”我們都不是。應該會有不少人說,我們不好也不壞,我們只是“凡人”。之所以感覺到我們不是“好人”,是因為我們深知自己有太多難以滿足的私欲,這些欲望很多都是極不合理的,只有在它們被人類的良心理性抑制后,我們才能表現出一種近似“好人”的生命狀態;盡管我們不是“好人”,但我們的骨子里也極度厭惡自己成為壞人。雖然我們充滿了各式各樣的欲望,但我們會努力通過學習和教化來使自己擺脫愚昧、粗暴和邪惡,我們會以善良、誠實和勇敢等人格品質為美。
嚴格來講,我們既不是好人,也不是壞人,我們是充滿欲望的凡人。滿足自己合理的欲望我們就不會成為壞人,滿足自己欲望的同時總是惦記他人的利益我們就會接近成為好人。人性是存在不足的。人類正是因著這些不足而成為有“問題”的一種具備高等智能的生物。圣經中也有這樣的記載:“人在地上罪惡很大,終日所思想的盡都是惡。”這里指的應該就是人性的缺陷,或者說人類的原罪。
人的罪惡從哪里來
我們充滿了欲望,常常會有很多的念頭和要求,其中有些是合理的,有些是不合理的甚至邪惡的。滿足我們的欲望,有時于人于己都有益處,但有時卻會害人又害己。當我們無法控制自己不合理或邪惡的念頭時,罪惡就會萌生,用經典之中的話來講,就是“罪就伏在門前”,隨時可以讓人跌倒。因為這時只需要一點點刺激,人的罪惡就會變成赤裸裸的仇恨和傷害,而傷害又會滋生新的仇恨。當仇恨無法被抑制時,就會有源源不斷的負能量在這個過程中連接至人的靈魂,進而影響并控制人們的言行。
一位警察扣留了一輛違章車,駕駛這輛車的人不能接受警察的處罰,心中感到憤怒,并對執法警察充滿仇恨。仇恨讓他迷失了自己,不合理的欲望——報復傷害很快在他的心中形成。他原本可以通過理性的方式來檢舉揭發交警的違規行為和不當執法,無論能否行得通,絕大多數社會成員都認同這樣的救濟辦法,因為只有依照既定規則來維護權益,人類的社會才有可能形成秩序,每一位社會成員的安全才會有保障。但這個因仇恨迷失自我、在那一刻完全被負能量控制的人,已經無法抑制自己的沖動,他拿起了尖刀,狠狠地刺死了那位警察。這樣的行為就是由不合理的欲望發酵而成的,交警扣車的代價變成了付出生命。絕大多數人都不會以殺人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只有被罪惡絆倒的人、無法抑制不合理欲望的人才可能做得出來。他是充滿欲望的凡人,但也是無法阻擋邪惡的罪人。
因此也可以說,人類的罪來自于自身,來自人性的不足——不合理或邪惡的欲望,這些欲望是我們人類與生俱來的,無法消除。
“欲望”是人類幸福的前提條件
人的欲望是罪惡之源,那我們能不能為了抑制罪惡而禁錮人類所有的欲望呢?因為從形式上來推理,沒有了欲望,人便沒有了犯罪的可能性。
我們是充滿欲望的凡人,我們既不是好人,也不是壞人。我們的生命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滿足自己的欲望,這些欲望當中,合理的、于己于人都有益處的只占很少一部分。一個人大部分的欲望都是在滿足自己,“我的要最多,我的要最好,我要贏,我要打敗所有人……”這些看似很正常的人類欲望,都是以自我為中心,把滿足自己的要求作為出發點。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很容易給他人帶來有意無意的傷害。當人的這些欲望被滿足時,他(她)會感到快樂,不過這種快樂不一定會帶來幸福(一種深沉長久、甜蜜愉快的感覺)。換句話說,這種快樂有可能極其短暫,而后是空虛、寂寞,甚至是痛苦。因為很多時候,我們的私欲得到滿足,并不代表我們真正地得到了愛,連接到了可以讓我們幸福的正能量。對充滿愛的正能量的渴慕,才是人類最重要、最理性的欲望要求。離開了這種最基本的欲望,人類會對愛失去興趣,不相信愛,更無法憑借自己對愛的信仰去連接能讓我們幸福的正能量。
欲望雖是罪惡之源,但一個人如果沒有了欲望,便不是真正的人了,這樣的人有可能變得更加恐怖可怕。因為一個人沒有了欲望,也就意味著沒有了對愛的追求,無愛的人是隨時都可能傷害他人的。盡管一個人的多數欲望都是自私的,但正常的人都有對愛的欲望,愛可以讓人類社會變得和諧有秩序,會彌補人的自私所帶來的沖突爭斗與創傷。充滿私欲是人與生俱來的天然屬性,但人的欲望當中也包含對愛的渴慕,一個人有了對愛的追求和信仰,才可以連接到讓人幸福的正能量。因此,對愛的欲望便成為人類幸福的前提條件。
“不真實”的好人是人類的希望
人都是充滿欲望的,并且一個人的欲望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不合理和自私的,滿足這樣的欲望,只會給他人帶來傷害和痛苦??墒钱斠粋€人不滿足自己欲望的時候,不管這些欲望是合理正當的還是自私自利的,人的天性決定了他(她)都會感到不快,甚至是痛苦。因此,人的一生大多時候都是在和自己的欲望博弈,想盡一切辦法去努力實現正當合理的欲望,對不合理的欲望就要想辦法抑制或轉移目標。我們也幾乎沒有可能性在自己的生命之初就有機會選擇做一個好人。我們只是充滿欲望的凡人,一不留神,當我們不能抑制自私卻又與生俱來的欲望時,很快就會變成別人眼中的壞人。比如,我們很喜歡占有別人的東西,很想竊取屬于大家的公共財富,貪戀別人美貌的伴侶,等等。這些都是只對自己有利卻會傷害別人、破壞秩序的欲望,我們只能抑制或轉移自己的注意力,不然當滿足了這些欲望目標的時候,就會成為不折不扣的壞人。
雖然,因著與生俱來的缺陷——自私自利的不合理欲望,我們很難輕松地做一個好人。但仍然有很多的好人在這個世界上,不管他們是否承認自己是好人。在多數人的眼中,他們是好人,他們的言行也稱得上是公義。這些人在滿足自己欲望的時候,沒有影響到他人的正當利益。并且這些人也經常幫助他人,使他人受益。盡管好人也是充滿欲望的凡人,但好人能夠很好地抑制自己的不合理欲望,或者說好人可以很順暢地克服自己的自私自利、心中有他人。好人心中的某些信念,使他們連接到了很強大的能量,這種能量不僅使好人自己感到快樂,也讓好人將這種感覺傳遞給身邊更多的人。也可以說,由于好人的信念,使得這種能量將充滿欲望的凡人變得理性,使他們可以輕松地同自己的欲望博弈,并最終駕馭人性,戰勝人類的缺陷。
但從另外一個角度,我們也可以說好人是隱藏了不良欲望的凡人,他們是不真實的——心中明明有那樣的想法念頭,卻刻意掩飾或轉移目標,不顯露出自己人性當中邪惡自私的一面。這樣說并沒有錯誤,因為人性是相通的,每個人都有邪惡的念頭,并且無法消除。我們能做的只是隱藏或轉移注意力,而好人就是通過信仰努力去這樣做的人。雖然我們可以說好人是不真實的,但我們人類卻不能沒有好人。如果沒有好人,沒有人愿意掩飾隱藏自己的自私邪惡,所有人都按照自己的本來面目去繼續生命,那么我們人類居住的地方將會變成互相爭斗、傷害殺戮、永無寧日的混亂世界。
所以,好人雖然“不真實”,卻是人類社會秩序的希望。
為什么要做好人
如果我們都按著自己的本性去做凡人,任憑我們的欲望去主導自己的言語和行為,進而把我們人類居住的地方變成一個又一個的欲望都市,那么這個世界便不會有什么好人,只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只顧滿足自己卻不管是否傷害他人,自私自利、殘忍暴虐的壞人。因為人的欲望有很多都是不合理甚至邪惡的。不過,完全禁錮人的欲望也是不可取的,那樣會剝奪人們追求幸??鞓返臋嗬?。滿足對愛的欲望是人類獲得幸福的必要條件,不相信愛,沒有了對愛的欲望,就無法連接到可以讓人幸??鞓返恼芰俊?/p>
所以,為了不讓人類世界陷入混亂,我們最好的選擇就是做好人。不去禁錮自己所有欲望的同時,也要想辦法克服人性當中自私、不合理、對他人有害的欲望。做好人不容易,難就難在要抑制克服自己的不合理欲望。做凡人容易,只需要順從欲望就可以了,但放縱自己的欲望,卻很容易讓人淪落為對他人有害的壞人。人的本性都是喜新厭舊、不愿付出卻喜歡享受占有,順著人的本性去放縱我們的欲望和身體,人類社會將比叢林里的毒蛇猛獸更加可怕。因為低等生物雖然兇殘,卻沒有過度的欲望要求,只要維持自己的生存就夠了,不會過多索取,它們的世界可以很自然地形成生態鏈,生生不息。然而人類一旦完全順從自己的本能欲望,就會成為自私的破壞掠奪者。
男人和女人相愛,孕育家庭后代,這時的他們也應該承擔隨之而來的責任和義務。這份責任義務就是他們需要用辛勤的付出來支撐維系自己的家,但完全順從本能欲望的人,卻很容易逃避責任:喜新厭舊的人不懂得收斂就很容易背叛婚姻,滋生婚外情感;不愿付出勞動的人就會躲避賺錢養家的重擔,讓家庭生活無法繼續……像這樣由于順從自己的本性和欲望而導致的悲劇還有很多。家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組成單元,家庭無法維系,婚姻破裂的多了,社會秩序也會出現裂痕和動蕩,最終受害的還是人類自身。為了我們的家,為了人類社會不失去穩定秩序,我們需要努力做好人,做收斂自己、“虛偽”的理性人。留下對自己和他人都有益處的良性欲望,然后想辦法克服那些自私不合理、對他人有害的訴求,這樣大家才能共同維護人與人之間以及人類社會的秩序。在這個過程中,究竟有多少社會成員愿意努力做好人,將對人類社會秩序的和諧穩定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做好人意味著選擇了“終生戰斗”
好人很難做,因為好人是“不真實”的。好人的不真實在于他(她)為了某個目標,掩藏了自己發自本性的真實欲望要求。明明想占有很多財富,卻為了不與他人發生沖突而選擇主動舍棄;明明很喜歡漂亮的異性,卻為了不傷害自己的伴侶而遠離美貌的誘惑;明明很想唯我獨尊,卻為了更多同胞的利益選擇謹慎聽取他人的意見訴求……這樣的境況無處不在,它們的存在都說明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想要做一個好人,一個對己對人都有益處的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做好人不僅要壓抑忍耐自己的欲望,還要做好承受傷害的準備。你把自己的勞動所得無償贈予老弱病殘的人,因為他們沒有辦法獲取生活來源,他們需要別人的幫助??膳c此同時,你也需要準備好承受無端的傷害,因為有些人會在暗中窺伺你的財富,并伺機豪取強奪。圖財害命的事在人類世界幾乎每天都有發生,受害者并不是罪有應得,他們當中有很多都是在努力做好人的人。
如果一個充滿欲望的凡人,因為偶爾無法禁錮自己的不良欲望而做出了傷害他人利益的事,那么這樣的人還算不上壞人,他們只是一念之差犯了一時之錯。在按照人類社會的規則接受懲罰之后,如果沒有付出生命的代價,他(她)仍有機會去好好做人,甚至是努力做好人??墒钱斠粋€人看到有人努力做好人,就會心里難過,進而想要傷害做好人的人時,情況就大不一樣了。這樣的人是很危險的,他們的危險之處不是因為他們自身,而是因為他們的某些信念(不相信人類可以擁有正能量和愛)使得他們連接到負向能量。而努力做好人的人,也正因為某些信念使得自己連接到了正能量,凡人可以跟著好人變好,也可以跟著壞人變得危險。壞人會利用人的本性和欲望,讓好人失去理智,從而丟棄可以連接正能量的信念,變回凡人,甚至轉瞬成為和對手一樣的危險之人,就像在游戲“生化危機”里看到的那樣。
所以,選擇做好人,就意味著選擇成為一名斗士,一名同負能量不斷斗爭的勇敢戰士。
想要的得不到時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欲望,不論是凡人、好人還是極度危險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和想要的。但我們人類的欲望能夠被充分滿足的機會和場合卻不多,除了吃飯穿衣等基本需求比較容易滿足外,也常常面臨難以滿足甚至不可能實現的欲望目標。
人的基本生理需求,大多比較容易滿足。一日三餐、取暖衣物等,獲取這些并不需要耗費人們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可是當一個人不僅想吃飽肚子,還想要山珍海味、燕窩魚翅;不光穿得暖和,還需佩戴金銀;為了自己的情感欲望和繁衍后代,還想找到最漂亮的異性伴侶時……這類欲望的滿足就會變得十分困難。
很多時候,我們想要的并沒有機會去得到,甚至永遠不可能擁有,我們的欲望也無法全部被滿足。當一個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欲望不能被滿足的時候,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態度和做法。絕大多數凡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人或物時,心中會有不快和些許怨氣,但仍會積極努力地去爭取。如果根本不可能得到,他們會發怒,宣泄不良情緒,但不會傷及無辜。少數危險之人,如果不能滿足欲望,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就會變得更加危險。他們的信念使得負能量在這個時候可以控制他們的言行,他們不僅會抱怨發怒,還會傷害他人。所以,當這些人的欲望不能被滿足時,他們身邊的人就會身處危險之中,很容易受到他們的傷害,或者是受到來自負能量的傷害。
當好人的欲望不能被滿足時,他們的反應不同于上面講述的情形。首先,好人會理性辨別自己的欲望是否合理正當,也即是否會影響他人的利益。其次,他們會在自己和他人的利益之間做出權衡,既不坑害別人,也不為難自己。做好取舍,使自己的欲望得到適當滿足,并兼顧他人的合理需求。如果好人的欲望已經無法滿足,比如他喜歡的人已為人婦,那么他便會遵循正能量的指引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并以愛的名義祝喜歡的人和她喜歡的人幸??鞓?,以此緩解并最終消除因欲望無法滿足而給自己帶來的不快。
當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時,好人不會肆意發怒宣泄,更不會去傷害無辜,他們會依靠正能量轉移自己的注意力,進而繼續追尋真正屬于自己的幸福。
被批評指責時
由于人性方面存在的先天不足,每個人在各自的成長過程中,難免會放縱自己的不合理欲望和需求,會有意無意地影響侵害他人的正當權益,也就是說我們人類隨時都有可能說錯話、做錯事。這里的錯誤是相對于他人的正當權益而言的,錯誤的言行可能很好地滿足了行為人自己的欲望,卻會給他人帶來傷害。
因此,當我們的言行有意或無意傷害到他人的利益時,我們就可能被別人批評指責。人類的批評指責如前面的篇章所述,有時是在正能量的影響作用下所為,但有時也可能受負能量所控制。人類愛好自由的本性決定了沒有人會喜歡批評指責,不管這種批評是來自正能量的善意指引,還是負能量的無端要求。批評指責由于和人的自由天性相沖突,會讓人感到不舒服。在被批評指責的時候,大多數人都會失去平和理性,表現出情緒低落甚至是憤怒,這些都是人的本性使然,是在受到批評指責蘊含的能量干擾之后的正常反應。
所以在多數情況下,為了不致他人失去平和理性繼而與自己發生矛盾沖突,除非是遇到底線和原則性問題,人們都會盡力避免嚴肅認真地批評指責別人。因為那樣做會使人與人之間出現不愉快和尷尬,甚至是仇恨和暴力。
因自己的信念而連接負能量的人們在受到批評指責時,他們的反應可能會非常的危險。普通人在被批評指責時,也會有不理性的反應,但他們的反應會在多數人可以接受的范圍和程度之內,比如反過來指責批評者,出現輕度的語言和肢體暴力,或者短暫的仇恨等??墒且坏┻B接負能量的人受到了批評指責,那么仇恨的怒火可能驅使這些人做出多數人無法接受的事情。比如,因為一句善意的批評,負能量會驅使被批評者狠狠地攻擊批評者,讓批評者受到肉體傷害,從而心生恐懼;甚至有人會因為一次直率坦白的指責而招來殺身之禍。這些都是因為在負能量影響控制的人身上,蘊藏著巨大的仇恨和破壞力。
當相似的情況發生在連接正能量的人們這里時,情況就大不一樣了。他們會依靠正能量的指引疏導,排解掉因受到批評而產生的不良情緒。來自正能量的理性會告訴他們,這樣的批評指責是否正確恰當。如果是對的,理性會讓他們虛心接受這樣的批評,進一步克服自己的私欲,改正自己身上被指責的缺點和問題;如果經過理性的思考,認為批評者的指責是錯誤的,正能量也會引導他們采用適當的方式去應對處理。比如辨識對方的批評是否來自負能量,是否需要正面回應,或是避開負能量的試探和侵襲等。
被誤會和不理解時
一個人的生命歷程中,有很多時候他(她)都是在認真努力地做事,用自己的付出和汗水換取勞動果實,進而實現目標,滿足自己的欲望需求。這是個很有意義的過程,辛勤耕耘過后,自己的欲望需求得到滿足,人類社會的價值因此被創造,經濟也因此而繁榮。此時他(她)的內心滿足而快樂,忍受勞累卻絲毫不痛苦,因為勞累是有回報的,勞動的回報會讓人富裕知足。
但人生的很多時候也經常因為辛勤付出或勞累而痛苦,勞累超出了自己的承受范圍,或是所有的付出絲毫不被別人理解,都會讓人們懼怕付出和勞累。正常情況下,付出的越多,越是勞累,得到的回報也會越多。但是當一個人的勞累付出不被別人理解時,他(她)的勞動就可能變得沒有價值,沒有意義。一個人的勞動只有在滿足他人或社會的正當需求時,才能創造價值。當一個人的付出不被理解甚至被人誤會時,即便他(她)的勞動能夠滿足他人和社會的正當需求,這樣的勞動成果也沒有機會去滿足需求。價值不能實現,酬勞或回報也就無從產生。因付出而感到痛苦的原因就在于此,人們不怕勞累,怕的是付出勞累之后得不到認同和回報。
有不少人在做事不被理解時會選擇放棄,在可預見的未來無法得到回報,是他們選擇放棄的正當理由。就像由于不知道地球是圓的,很多航海家都選擇了放棄,并且這樣的放棄在當時看來也是很正常的選擇。歷史上那些與眾不同的人,幾乎都曾不被理解和被人誤會過,究竟是什么讓他們堅持下去呢?這并不是件簡單偶然的事情,很多人沒有選擇堅持,是因為當時有足夠的理由讓他們相信自己是正確的,那么會不會是某種特別的能量讓那些與眾不同的人做出了那樣的選擇呢?
或許是負向的能量,讓這個人成為掀起世界大戰的人;也可能是正向的能量,讓他們成為能夠制造“愛的炸彈”的人。
與他人發生沖突時
我們人類是充滿欲望的,人和人之間都有發生矛盾沖突的可能。因為我們的欲望需求在很多時候幾乎一模一樣,餓了要吃,渴了要喝,冷了要保暖,有情欲,有自私的念頭……當這些欲望需求在不同的人之間發生碰撞時,爭執和沖突便會發生。食物和飲水不夠充足,但是大家都需要;冬天很冷,可能夠保暖的衣物卻不足以使人人都有;多個人喜歡上同一個異性等,這些都是人類社會產生沖突和爭斗的原因。
上面所述的問題我們人類自身無法改變,因為人的天性存在不足,盡管沒有直接的證據,但每個人捫心自問時,不難發現這樣的事實。換句話說,我們沒有從根源上消除人類社會沖突爭斗的可能性。因為餓了必須要吃,渴了必須要喝,大家都要滿足相同欲望的時候,矛盾沖突就不可避免。因此也可以說,“戰爭”是人類社會的自然狀態,而“和平”是人類為了自身利益刻意追求的結果。
帶著這樣的觀點,當我們因為種種原因與他人發生沖突時,請不要相信私欲和仇恨能讓你達到目的,如果是那樣的話,負能量就會通過你的錯誤信念影響控制你的言行。雖然有時候仇恨和暴力很有效,會讓你很快得到想要的,但相信仇恨暴力可以解決問題的信念卻會引來負能量,進而加劇人與人之間的沖突和爭斗。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冤冤相報了時。退一步才能海闊天空,可是人與人發生沖突之時如何退,退多少,是個很難的問題。如果你面臨的是他人正當的訴求,協商溝通和共同讓步會是最好的結局,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清楚自己的缺陷和底線,會尋求合理的節點來約束自己的不當訴求或者自覺遏制超過合理限度的欲望需求,這個合理的標準就是不阻礙他人的正當訴求。雖然很難用語言準確描述,但憑著良心人們會很快明白問題所在并達成妥協。比如食物問題,合理的度或節點應該是讓每個人都吃飽,如果不能讓每個人都吃飽,那么按數量來平均分配也是多數人能接受的。至于由誰來分,仍然有合理的標準可以遵循——大家都信得過的人就行。
如果你遇到了完全不考慮他人利益的人,也就是對他人的正當訴求也不肯讓步的人,這樣的人只考慮自己的好處,自私自利的信念會讓他們連接至負能量。要當心控制他們的負能量,不要與其正面沖突或直接對抗,因為只要人們相信負能量,負能量就可以讓他們永不屈服。這個時候只有將他們的所作所為讓更多的人類同胞知道,通過多數人相信愛與正能量的共同信念來影響引導他們改變自己錯誤的信念,這樣負能量就無法控制他們,大家才有可能和睦共處。
把沖突的緣由和經過訴諸媒體傳播或交給司法機構裁判,通常是讓人類共同信念發揮作用、同負能量博弈的最佳方式。
受到欺騙傷害時
欺騙和傷害如果不是因著善良所為,那便是真正的欺騙和傷害,它們會對所有人產生很大的負面作用。這種作用力不僅讓人感到痛苦,還會使人相信欺騙和傷害的誘惑,讓人覺得通過欺騙能更快地實現目標,使用傷害的手段會很輕易地令人屈服。當一個人有了這樣的信念,便會很快連接至負能量,他(她)的言行將迅速具備負能量的特征,這些人的欲望會因負能量的指引得到滿足,但負能量也會讓他們與人類追求的幸福快樂漸行漸遠,而最終不得不通過不斷地欺騙傷害他人來麻痹自己、欺騙自己不需要幸??鞓贰2贿^相信欺騙傷害的人無論再怎么努力,最終都會是徒勞,因為受負能量控制的人是無法擺脫痛苦的。
當我們遭遇真正的欺騙和傷害時,不要用其人之道去還治其人之身。因為我們要保護我們身上的正能量。我們人類無法消除負能量,但我們可以在正能量的指引幫助下,影響控制人類世界的負能量。一味地同受負能量控制的人們爭斗,以血還血,以牙還牙,只能中了負能量的圈套,最終變得和對手一樣成為負能量的俘虜。人性的不足決定了在人類爭斗的過程中,沒有人能抵得住仇恨的誘惑,有了仇恨,就有了負能量。所以,我們不要與其正面沖突,不要也去使用欺騙傷害的手段對付同胞,那樣做只會讓負能量的勢力范圍越來越大。我們要做的是讓更多人知道所發生的一切,讓更多人遠離這些人,用不了多久,被負能量迷惑的同胞便會清醒,會主動丟棄原本的信念,那時負能量就無法繼續控制他們了。
在人類世界還有一些欺騙和傷害不是真正的欺騙傷害,或者說不是來自負能量的欺騙傷害。它們給人的感覺盡管也是被騙和被傷害,但最終卻讓人從中感受到了愛——一種正能量才能給人的感覺。和負能量的欺騙傷害一樣,它們也采用“欺騙”和“傷害”的手段,比如醫生欺騙病人,對他(她)隱瞞病情,削弱病人心中的不良信念,慢慢驅趕他們身上的負能量,幫助其健康痊愈;父母為了子女將來不犯更大的錯誤而責罵體罰他們,為的是糾正他們的錯誤信念,遏制負能量對他們的影響。這些都是來自正能量的“欺騙和傷害”,是善意的“謊言和暴力”,是對人類有益的。
當遭遇真正的欺騙和傷害時,我們要做的是遠離它們,記錄下它們以及它們給我們的感覺,并適時予以公布,不再接近它們,我們就能得勝。只要我們不相信且不到迫不得已時不同負能量控制的人直接爭斗,負能量便沒有機會影響控制我們,其勢力范圍會越來越小,直至最后臣服于正能量。
成為權力掌控者時
權力如前面篇章中所述,是來自社會成員自身權利的讓渡。這里的權利讓渡,盡管沒有直接證據,但無法排除其過程是一種無形的能量轉接或傳遞過程,方法可能是人們通過自己的信念,將某些能量轉接或傳遞給了他們認為應該得到這些能量的人。無論是世襲的王,還是民主選舉的領袖(機構),離開了社會成員(公眾)的認可和擁護(權利讓渡),都不可能長久掌控管理人類社會的權力——一種不需要對方同意的單向支配力,它可以約束控制社會成員的權利(自由)。
不管是讓多數人協商制定規則來治理人類社會,還是實行集權獨裁,由一個人或少數人去統治,掌控權力者手中的決定權最終都依賴于其他社會成員的認可和擁護。只要一個國家(一種人類社會組織形態)的多數人擁護他們的領袖(機構)或是王,那么,這個領袖(機構)或是王就具有正當性(合理性)來掌控管理國家的權力。不過由于社會成員的信仰不同,他們通過認可擁護交給權力掌控者的能量不一定都是讓人快樂幸福的正能量,也可能是使人緊張、憤怒、痛苦的負能量。但即便是負能量,仍然可以在一定時期和范圍內作為人類社會的“權威”(因為不是最強大的正能量,也叫做“威權”),并主導形成一定形式和內容的規則,給國家帶來秩序和穩定。當有一天公眾不再相信領袖(機構)或王可以引領保護他們時,這些人(或機構)掌控的權力便會很快失去正當性,曾經掌控權力的人此時也會變得十分危險。公眾隨時會以各種理由來認定由他們掌控的權力傷害了自己的正當權益,而把他們置于任人宰割的境地——被公眾收回權利后(失去認可擁護,無法獲取所需能量),他們就會失去權力,變成普通的社會成員,他們也可能因為之前的所作所為而受到懲罰,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
因此,對人類社會的權力掌控者而言應當警惕的事情是,不能失去多數社會成員的認可擁護(社會成員用各自的信念讓權力掌控者獲取所需的能量,形式上也叫做“權利讓渡”或“能量傳遞”)。不管是正能量還是負能量,公眾的認可和擁護都是權力掌控者得到更多能量的必需手段。認可擁護的人越多,權力就越大,可以影響他人的作用力也就越大,并且長遠來看,權力掌控者只有獲取強大的正能量才是真正安全和穩固的。權力掌控者如何獲取所需的正能量,主要取決于這個社會多數成員的信仰,也就是要看多數社會成員相信什么。如果大家都在追求幸??鞓?,崇尚愛和公義,那么這樣的公眾就會讓他們的領袖(王)得到強大的正能量;相反,不相信愛和正能量,不講公義卻只相信忠誠、權力、仇恨和暴力征服的社會成員,就只能轉接或傳遞負能量。負能量的控制最終會讓人痛苦,并且隨著事實真相的不斷曝光,公眾會改變信念,收回權利,瓦解領袖(王)所掌控的權力。
成為名人時
被很多人關注的人是名人,他們的言行舉動會吸引很多人的注意力。他們的儀態外表、他們所用的物品等所有與名人有關聯的人和物,都會成為關注者們效仿、談論的焦點。
一個人是怎樣成為名人的,和正能量或負能量有關系嗎?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可以先了解通常情況下,一個人的成名之路是怎樣的。人類社會除了少數人由于種種原因,從他(她)的出生便會受到一國甚至世界范圍內的關注外,絕大多數人都是平凡普通不會被太多人關注。一個人如果想要得到別人的關注,必須要有與眾不同之處,且讓公眾知曉。與眾不同就是出眾或特別,越是出眾、特別,越容易被人關注。一個國家的領袖(王)是名人,公眾很多時候都在關注他(她)的言行和決策。唱歌跳舞出眾的也是名人,在某個行業領域做出豐功偉績的也是名人,只要他(她)的特別之處足夠吸引別人的關注,他(她)就可以成為名人。這種特別之處可以是后天努力得來的,也可以是先天自然而來的,只要與眾不同,其他人難以做到,他(她)就會成為別人關注的對象,進而成為名人。并且,獲得公眾持續關注的時間多少,會直接決定著他們做名人時間的長短,若是人們不再關注他(她)了,他(她)就會失去舉手投足間影響牽動他人的能力,變成普通人。
盡管被公眾所關注,名人也因著影響作用不同而分為兩大類:一類會給人希望和力量,讓人覺得他們充滿陽光和友愛;另一類則會讓人失望或恐懼,給人消極悲觀的情緒。我們仍然可以做這樣的假設,不同類型的名人給人們傳遞的,分別是讓人幸??鞓返恼芰亢妥罱K使人痛苦的負能量。名人們因著自己的信念和他人的關注而連接到了這些能量,進而又讓這樣的能量來影響自己和關注者們的言行。如果這樣的假設推理能夠成立,那么如果一個人想得到公眾的持續關注,長久地成為名人,那么他(她)通過自己的信念和他人的關注去連接傳播愛與正能量,使自己和關注者都能獲得來自正能量的快樂幸福,就是最好的辦法。
守得住家才留得住愛
互相喜歡的異性在一起時間長了,便會生出愛情,并孕育出家庭,人類也因此而繁衍不息。人類的愛情是一種感覺,愛情能讓人收獲幸福甜蜜。擁有愛情的人們,通過自己相信愛的信念連接到了使人幸福的正能量。
男人和女人組建家庭后,就會給自身增添很多責任和負擔,繁雜的家務、孩子的撫養教育,以及賺錢養家的艱辛和贍養老人的義務等。這些都給家庭成員帶來了不一樣的感受——原來,相信愛需要付出這么多的辛苦,需要忍耐這么深的傷害和誤會,才能留得住愛的感覺,才能找到最后的平安和幸福。為什么要辛苦和忍耐?一味索取、自私任性地生活不行嗎?當然可以,因為這是每個人的權利——按照自己意愿去做的自由。不過一個人如果選擇這樣的生活,必須有愛他(她)的人為之付出才行,否則他們便無法持續獲取生活所需的資源和財富。為之付出的人只能選擇辛苦忍耐,用自己的勞動果實去不斷填滿所愛之人的欲望溝壑,這樣的人通常只會是他(她)的家人或愿意與其組建家庭的人。如果有一天索取者能幡然醒悟,就會明白他們給深愛自己的人帶來了多大的痛苦,他們會從被愛中學會愛,進而用感恩回報的方式迸發出愛的強大能量,去感染身邊的人,讓他們也得到愛的感覺——幸福甜蜜。在這里,愛人之人的辛苦付出,其實是為了守住愛的堡壘——家。因為每一個家庭成員都需要從家中獲取物質和精神食糧,來供養自己的肉體和靈魂。家是愛的堡壘,家庭破碎了,人們便不能從中獲取生命之所需,無法再在家中找到愛的感覺。在人類社會當中,沒有比家更能讓人感受到愛的地方了。家是人類社會的基本單元,家庭的成員也只有在家中才能收獲真正的幸福和快樂。
也可以說,守得住家,我們才留得住給人幸??鞓返膼叟c正能量。
家庭成員應互相體諒
人性的不足和我們與生俱來的私心(人在自私自利時會獲得滿足感——一種類似幸??鞓返母杏X),決定了人與人之間不可能沒有矛盾,人類社會成員之間的沖突會是常態,而和諧相處只是大家共同努力、妥協讓步的結果。
家庭作為人類社會的最小組成單元,也無法避免成員之間的爭吵沖突和隔閡。我們可以說,這些是人類的本性使然,都是正常的,盡管家庭成員的沖突甚至決裂是一件很讓人傷心難過的事。但我們都是凡人,都有被稱作是“私心”的不合理欲望和需求。每天早晨依著我們的本性,都想要睡到自然醒,早飯誰來準備合適呢?戀愛中的男人對女人說,我會滿足你所有的要求,只要你能嫁給我??墒俏覀兌际欠踩?,都有私心,你能保證一輩子都給她做早餐嗎?應該沒有人能做得到,不是不愛她,而是為了得到她的愛,忽略了人性的不足做出了無法兌現的承諾。組建家庭是為了得到愛,但有些感覺不是真正的愛。什么樣的是真愛呢?下面這句話是值得考慮信賴的——“我一定會用心呵護你,不讓你受傷害。”人類的本性決定了與人沖突、傷害他人是很容易發生的事,自己能夠做到一直呵護,不去傷害心愛的人,就已經難能可貴了,不必奢望可以滿足她所有的要求。
作為一個家庭的成員,該怎樣和愛人、孩子或老人和睦相處?在承認人性的不足之后,為了守住家庭——準確地說,是守住家庭成員之間互相關心呵護的狀態,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忍耐體諒家庭成員的缺點,因為有時他們無法克服自己的問題。當然,選擇忍耐體諒首先給人的感覺就是受到“傷害”,但這種傷害是可以修復補償的。修補的方法就是:我們忍耐體諒的家庭成員,慢慢地明白或突然頓悟愛與被愛的道理,開始用心回報我們共同的家——用他(她)的努力去滿足家人的需求。
被家庭成員忍耐體諒的人,一旦明白了關于愛(正能量)的道理,家庭成員的共同努力便會把家守護得像一個堅固的堡壘。家人們會通過對愛的信仰,連接到強大的正能量,來滋養引領每一位家庭成員,幸??鞓返母杏X便會常常縈繞在大家的身邊。
當被他(她)深深傷害時
家是愛的堡壘,是每一位家庭成員獲取幸??鞓返脑慈透蹫场<彝コ蓡T的共同信念——相信愛,使得家能夠成為一個讓家庭成員連接正能量的最佳場所?;氐揭粋€有愛的家中,會讓人很自然地平靜下來,無論是愛或是被愛,都會讓人收獲幸福快樂——一種正能量給人的感覺。
但在很多時候,家也會成為一個讓人受傷害、感到痛苦的地方。一個人痛苦難受的時候,有一件事是可以確定的,那就是正能量正在或已經離你而去,取而代之的是讓你痛苦的負能量。為什么正能量會離去?你對愛的信念動搖了,不再相信愛直至最后完全否定愛,都會導致正能量無法繼續存留在你的身上。
人在什么時候會不相信愛?只有在自己的靈魂(或說是一個人的心靈)深深地被傷害時,才會很容易讓人覺得受傷害是自己太相信愛、太善良的緣故。這種靈魂的傷害究竟是什么呢?回想一下每次心靈受傷害的經歷,我們會發現其實傷害就是失望——自己的欲望要求沒能得到想要的滿足。有的欲望要求是正當合理的,有些不是,正當合理的要求不能被滿足會讓人失望,這種失望就是傷害。而那些不合理的欲望不能被滿足也會讓人失望,卻不是真正的傷害,因為多數人都認同不應該滿足人類不合理的欲望,多數人的共同感受決定了人類社會心靈傷害(失望)的標準。一個孩子在年幼時需要關心照顧,大人不滿足他(她)必需的要求,他們就會受到傷害,甚至失去寶貴的生命。但當一個人成年以后,有勞動能力卻仍然一味索取不知回報,不滿足他(她)的欲望要求,就不算真正的傷害。只有正當合理的欲望要求不能被滿足,才是傷害。一個人一心一意為了自己的伴侶和孩子在外面辛苦打拼,流汗流淚,而他(她)的伴侶卻不知珍惜,肆意揮霍家庭財富,甚至出軌、婚外情。絕大多數人都會認為這是一種很深的心靈傷害,因為絕大多數人類在這個時候的正當需求都是一致的——需要一份對婚姻的忠誠和對伴侶的理解。你含辛茹苦把孩子撫養成人,他(她)卻不知付出努力,仍然向你索取且不知珍惜,甚至對你冷言惡語、拳腳相加,這些都是讓人非常痛苦的傷害。
遇到這些傷害時,我們該怎樣去面對呢?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是一種暫時讓人痛快解恨的方法。人類的天性決定了傷害別人的人自己也會有正當需求,如果不被滿足,他們同樣會受到傷害。所以,用同樣的手段去報復回應傷害你的人是會有效果的,效果就是他(她)也會因失望而感到痛苦。但這樣做最大的壞處就是玉石俱焚,因為當你在報復別人的時候,會帶著仇恨的信念,會相信恨才能解決你的痛苦,這樣你便不再相信愛,你會無法連接正能量——讓人幸??鞓返哪芰俊=Y果常常是傷害你的人也受到傷害了,往往比你傷得還重(你不去滿足他們更多的合理需求)??赡阋廊辉谕纯?,因為你相信仇恨的信念,使你無法連接到讓你快樂的正能量。
有沒有更好的解決痛苦(心靈傷害)的辦法呢?有。那就是原諒傷害你的人(不再傷害,繼續滿足其合理需求,比如人格層面的平等權、不被當作低等生物對待的需求),給他們滿足你合理需求的機會,他們的努力付出,可能會彌補曾經給你帶來的傷害,甚至完全修復你的痛苦。但有時,會出現傷害太深的狀況(傷害你的人已經沒有可能、沒有機會來滿足你的合理需求),每次看到他(她)、接觸他(她)都會讓你覺得痛苦。這時的你可以選擇離開,來緩解合理需求不被滿足而給自己帶來的傷害,繼續在一起不僅痛苦,還可能動搖你對愛的信念,甚至加深仇恨,引來負能量。
此時,最好的辦法,就是忍著痛,帶著對愛的信念與正能量遠離傷害你的人。在不久的將來,你身上的正能量會重新讓你獲取快樂和幸福(某時某地你的合理需求會被意料之外地滿足)。至于傷害你的人,就讓他們承受社會契約規則的約束懲罰吧,或許他們根本不會受到懲罰,但仍然要離開他們,遠離他們身上讓人痛苦的負能量。忍得一時之痛,不動搖對愛的信念,才有希望連接更多的正能量,得到最后的幸福。
國家
人類是充滿欲望的,每個人的成長都是不斷滿足自我需求的過程。在人類的生命歷程中,組建家庭會是多數人的共同選擇,因為通常只有在家中,人們最基本的需求才能得到保障。有了家,人們便不再那么懼怕饑餓和寒冷;有了家的壁壘,人們也不再害怕毒蟲野獸的侵襲。家庭成為人類社會幾千年來繁衍生息的主要方式。
我們用組建家庭的方式解決了人類最基本的欲望需求,或者可以說,我們用家抵御了來自我們所生存的自然環境的威脅。比如豺狼虎豹等低等生物的傷害、食物的匱乏等。但家卻無法防御來自我們人類自身的威脅,人性的缺陷決定了人類有互相傷害的可能,并且很容易發生。因嫉妒、貪婪、仇恨等負面能量導致的人類之間的傷害和殺戮,家是不足以抵御的。為了防止遭遇來自人類自身的傷害,同時也為了能夠聯合更多的力量去抵御較大的自然災害,人類社會先后出現了氏族、部落、國家等組織形態。
無論是氏族部落還是國家,這些人類組織形態的存在都是為了解決人類自身的問題,并且是最根本的問題——生命權,是為了人們能夠活著,不被傷害,能夠滿足自己的合理欲望,去追求屬于人類的幸??鞓?。不然人類為什么要選擇與他人共處,組建家庭和國家呢?因此可以這樣說:國家(氏族部落)是人們為了保衛自己和自己的小家而組建起的一個“大家”?!凹胰恕保ㄐ纬晒餐跫s的人)不一樣,他們組建出的“大家”也會不一樣(不同的國家)。
為了保衛人們的家和生命財產安全,這個“大家”需要組建軍隊、警察和司法部門,用來守護國家和處理內部社會成員之間的矛盾沖突。在現代社會,這個“大家”還要有公共組織機構——能夠正常運轉、服務社會成員的各級公共機構(政府及其工作部門);另外為了社會秩序的長久安定,還要有能代表社會成員發表意見的代議機構和代表社會成員制定規則的立法機關。上面這些部門機構和負責其運轉并掌控相關權力的社會成員,共同組成了國家的全部。國家的存在主要是為了捍衛該國民眾的根本利益(包括但不限于人的生命權、自由權、財產權等),根本利益可以有很多種解釋,但無論怎樣解釋,非常核心的一點是:國家必須是為了保衛國民而被組建的,否則它就會失去正義性(絕大多數社會成員的認可)。只有保護國民,捍衛每一位國民的正當權利(自由),努力保障他們獲取幸??鞓返臋嗬@樣的國家才是真正被人們接受的國家。人類愛好自由的天性決定了人類也有不參加任何組織的自由,之所以會選擇組建家庭、部族和國家,正是由于多數人類社會成員都認為,這樣是滿足他們正當合理需求的最佳方式。
戰爭和民生
同戰爭對應的應該是和平,這是從人類社會的運行狀態上來做的區分。從國家的職能來看,國家可以主要用來關注改善國內民眾的生活狀況,也可以用來組織軍事力量發動戰爭,或是抵抗侵略、保衛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那么對一個國家來說,首要的功能和作用應該是什么呢?武力對于解決來自人類自身的威脅有時是必要的,因為人性的缺陷,在人類歷史上有不少滅絕人性的事情都是人類自身所為,以暴制暴只是為了避免悲劇的繼續發生。武裝力量是制止人類暴力行為的有效手段,軍隊和警察部隊都是可以合法實施暴力的機關,因為他們得到了國家和民眾的授權(一種權利的讓渡,多數人的權利凝結成權力——一種單向的支配控制力,當它伴隨著暴力時就成了軍隊或是警察的權力)。對國家而言,合法的暴力行為是必需的,要么用來對付侵略者,要么用來懲罰違反規則的少數社會成員以維護秩序。不過即便是這樣,這些合法的暴力也不應成為一個國家的常態,只有當民眾和他們的家園面臨侵略危險時,戰爭暴力才具有正當性;只有當社會成員公然踐踏其他社會成員共同認可的規則時,警察暴力才能得到多數人的擁護和支持。上述情形下的暴力行為代表了社會成員的共同意志——我們需要趕出侵略者,我們需要懲罰破壞規則的社會成員。
一個國家所必需的合法暴力的目的,最終不是為了展示國家的威力或者軍人和警察的暴力程度,而是為了守衛該國的民眾能夠更好地滿足作為一個人的正當合理需求,從而讓他們有權利和條件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快樂。滿足各種各樣的自身需求,是我們人類生活的全部,也可以說是生活的同義語。因此國家在大部分時候,應該把它的功能體現在改善并提高民眾的生活水平方面,滿足他們更多的合理需求,努力讓人們生活得幸福。只有這樣,大家才會心甘情愿地繼續交出權利來維護自己組建的國家,就好像他們努力守護讓自己獲益的家庭那樣。
人類建立國家和組建家庭的道理實質上是相通的。首先都是為了滿足人類的欲望和需求,而后才是為了抵御和防范來自自然界或人類自身的危險。因此,對于一個國家,民生要比戰爭更加重要。
國家的疆域
人們組建家庭以后,都需要一個供自己和家人生活的場所。不管是屬于自己的,還是租借他人的,至少都應該是能夠擋風遮雨的地方,以滿足家庭成員最基本的居住需求。這個地方需要多大呢?從滿足人的生理需求來說,一個人的居所不需要很大,但要有提供飲食的地方、清潔衛生的地方、存放生活物品的地方、休息的地方,另外還有其他方面的要求,比如空間不能太過狹小以至于讓多數人感到壓抑郁悶。對一個人或一家人的居所大小問題雖然很難界定出明晰的標準,但絕大多數人類社會成員就此問題可以達成共識。
當人們建立國家以后,類似于上面的問題也會出現。國家的疆域就像一個家庭需要的場所一樣,同樣應保障一國民眾基本的生活需求。不過這里強調的是能夠從整體上保障所有國民生活的資源、交通、安全等方面的需求。一個國家要有水、糧食、適宜人們居住的土地,還要有可以驅動社會經濟發展的各類資源,比如石油、煤炭、江河、湖泊、海洋等。
但是一個國家的疆域需要多大,才會被多數人類社會成員所認可,是一個比“家需要多大地方”更難確定的問題。一國人口的多少、歷史狀況的差異、力量的強弱等因素,都決定了這個問題不僅困難復雜,而且極其容易引起人類社會的爭執與仇恨。在沒有解決這個難題之前,我們先來看一個在現代人類社會比較容易出現的現象——難民潮。當一個國家因社會動亂或自然環境惡化,而失去可以保障其國民生活的秩序和條件時,該國民眾的生存權等最基本的權利就會出現危機。此時,這個國家的人為了能夠繼續生存下去,會選擇走出這個國家的領域,去尋找可以保障人類基本生活的環境。在這個過程中,由于人們不能通過正常渠道走出國門,往往只能鋌而走險,冒著生命危險去跨越國境線。并且,沒有安全保障的逃生,也極有可能早早終結追求自由的生命,無論大人還是小孩。當他們歷經千辛萬苦到達異國疆域時,一切都會美好起來嗎?并不盡然。異國的文化和民眾的社會契約有時會和他們格格不入。為了生存而被迫踏上異國土地的人們,通常被稱作“難民”,很多難民大量涌入異國的現象,便是“難民潮”。
由于之前的環境和經歷,很多難民的身上都會帶有負向的能量,如果不能及時改變他們原有的信念,并讓他們明白自我收斂的道理,他們就很有可能將原本作亂其祖國的負能量帶入新的國家。于是,難民的涌入就會成為當地的社會難題。鎮長會帶著無法面對和管理的難民去找市長或總統,民眾也會因難民對社會契約規則的違反而使用極端的手段去對付他們。但無論如何,受正能量控制的人類社會成員是不會去真正傷害難民的,因為難民也是人類世界的成員。正能量的屬性——愛,決定了受其影響控制的人們不會以暴力手段對付難民,信奉正能量的人們,通常都會選擇可以保障難民基本權利的方法來處理。不過如何對待難民仍然是一個難題,因為沒有簡便有效的辦法。就好像正能量遭遇負能量,只能智取,不能強攻。否則負能量就會得勝,進而這個國家會因為民眾受負能量影響控制而慢慢失去秩序。
侵略
當一國的強制性力量未經他國民眾允許而強行進入他國的疆域,那么這樣的進入便完全不同于難民的涌入。難民是迫于無奈和逃生的需要,而上述行為大多是有預謀、有組織的暴力行為(如一國軍隊進入他國境內或遠程攻擊他國領土目標等),是不被人類社會多數成員所允許的,也是嚴重違反人類社會契約的行為。人們會將其稱作——侵略。
只要是侵略,就意味著暴力、破壞和傷害。這樣的行徑,也說明實施侵略的人身上有著很強的負能量,是負能量讓侵略者變得兇狠和殘暴。軍隊作為一種國家的強制性力量,當士兵們因為信奉忠誠和服從命令而去傷害和破壞的時候,他們便毫無保留地將自己連接到了負能量那里。這樣的士兵所在的軍營就會充滿負能量,這種負能量和人們因不相信愛而連接到的負能量沒有區別,都是會給人們帶來仇恨、破壞和傷害的力量。
但在一種情形下,暴力和傷害卻不是負能量所為,那就是當堅守正能量的人受到負能量的侵襲且無處躲避的時候,正能量必將引領信奉其為權威的人進行抵抗和反擊。在抵抗負能量的侵襲時,正能量也使用暴力強迫對手就范,也通過傷害讓對手害怕,使那些信奉負能量的不敢再繼續欺凌堅守愛和善良的人們。但與負能量暴力傷害不同的是,正能量陣營的暴力、破壞和傷害只發生在被負能量侵襲之時,也就是只會用于防衛保護信奉正能量的人們。
可以這樣說,侵略是負能量影響控制的人群所為,而抵抗侵略的強大力量則來自正能量。雖然都使用了暴力和傷害,但一個象征著邪惡和痛苦,另一個卻是正義的(被多數人認可),是通往自由幸福的必要手段。
恐怖主義
什么是恐怖?就是令人恐懼害怕的氣氛環境。什么也沒做,更別說傷害到誰,但一樣會被傷害,甚至失去生命。對于受害者來說,他們所遭遇的傷害完全沒有理由。實施恐怖行為的人或組織都有自己的目的,他們希望借助恐怖的行徑來達成這些目的。以有組織、有目標地實施恐怖行為來達成目的的思想觀點體系就稱為恐怖主義。恐怖主義用來指導使用恐怖手段的人和組織去制造恐怖事件,進而實現自己的目的。
恐怖行為最大的特征就是傷害無辜,傷害和恐怖分子沒有利害沖突的人們(受害者或是老人和婦女兒童,或是沒有武裝的平民百姓)??傊绞菬o辜的人受傷害,就越能顯現出恐怖的氛圍和環境,讓更多的人恐懼,從而達到恐怖分子和組織的目的。那么這些令人恐懼不安的行為,其根源究竟是什么呢?
單從恐怖行為本身的兇殘和暴力特征來看,控制人類實施恐怖行為的這種能量無疑屬于負能量。是某個人或者群體,由于某些信念而連接到了很強的負能量,這些負能量讓他們可以視生命如草芥,能夠殺人不眨眼,讓他們無辜傷害他人而不覺得愧疚。正常人即便不相信愛的正能量而連接到負能量,也不會連接這么強的負能量,讓其控制他們做出嚴重侵害人類社會秩序的恐怖行為。
凡是奉行恐怖主義的人或人群,大多是在靈魂受到嚴重傷害之后,由于自己的某種信念而連接到最強的負能量——恐怖?!翱植馈钡拇~,可以稱作是破壞和毀滅,沒有什么是“恐怖”所在意的,“恐怖”是人類生存空間迄今為止最強的負能量。我們能夠感知的是,一旦人類的靈魂被深深地傷害以后,人類就極其容易連接到這種能量,進而成為“恐怖”所控制的傀儡。一個人一旦被其影響控制,就會很快成為一臺不講人類情感的“殺戮機器”。
因此,無論東西方,也不管膚色差異,如何不讓我們的同胞持續受到傷害,淪為“恐怖”的“木偶和工具”,才是我們所有人共同面對解決的難題。
權威篇之結語
在古老的中國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何謂平天下?就是讓人類社會能有和諧穩定的秩序,人們安居樂業,不再相互殘害、生靈涂炭;何謂齊家?就是使家庭和睦,互敬互愛,家庭成員人人快樂;修身是指要懂得自律,常常收斂自己不合理的欲望訴求,更不要去傷害同胞和親人;治國應帶著正確的理想和信念,將民眾的大家——國家治理好,讓國民有生存和安全的保障。
這句話蘊含的邏輯關系是:一個人首先要知道“修身”的重要性。修身即要提高自身修養,是指人積極向善的一種生命狀態。它是一種自然的、由內而外的自律,約束自己不合理的欲望訴求,為他人著想,不傷害他人,與人為善,與他人和睦相處。只有懂得修養,人們才能更快地組建起家庭,或者他(她)組建的家庭才能讓家庭成員更加長久地和睦恩愛。每一個小家都和睦恩愛了,由民眾組建的大家——國家,才能從根本上實現和諧穩定、經濟繁榮、民眾富裕,才會擁有強大的力量來保護自己的民眾,實現國泰民安。同樣道理,所有的國家都實現了和諧,那么天下——我們的世界,就會太平。國與國之間睦鄰友好,所有的國家共同守護人類世界的和諧,給人類社會真正的價值創造(滿足同胞的正當合理需求)提供環境和條件,不斷致力于人類社會的文明與進步。
但現在的人類世界,從“人”“家”再到“國與天下”,不和諧卻是常常出現。人類世界的和諧是什么?是各得其所,互不侵犯,偶有沖突也能及時化解,不會極端到要用“恐怖”手段去宣泄仇恨、解決問題。無論是家庭、國家還是整個人類世界,和諧的秩序仍是我們渴慕向往的目標。盡管多數人類社會成員都在不竭余力地追尋秩序——小到家庭,大到國家——可人類世界的和諧,仍然距離我們很遠。當自然科學界的最新發現與古老的經典記載給我們啟示后,相信我們可以辨識人類未知空間的正能量和負能量,并信奉正能量為我們的權威,守護良心,相信愛,找到人類權利(自由)的邊界,使我們的世界實現前所未有的和諧狀態——天下一家。
上一篇:“好孩子”
下一篇:不會屈服卻會“變形”的“叛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