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趣談·林則徐
《林則徐》:林則徐(1785—1850),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清大臣。嘉慶間進士,入翰林院。曾在浙江、江蘇、湖北、河南等地任職,辦過軍政、漕務、鹽政、河工、水利道,道光十七年(1837年)初,任湖廣總督,嚴禁鴉片,成效卓著。次年受命為欽差大臣,赴粵禁煙。道光十九年,與兩廣總督鄭廷楨合力嚴緝走私煙販,懲處受賄官吏,又大力整頓海防,倡辦義勇,屢挫英軍武裝挑釁。1840年6月鴉片戰爭爆發后,嚴密設防,使英軍未敢進犯。10月,因受投降派誣害被革職,旋被流放新疆伊犁。1845年被重新起用,先后任陜西總督、陜西巡撫、云貴總督等職。1849年,因病辭歸故里。著有《林文忠公政書》、《信及錄》、《林則徐集》等。
“林則徐印”
近年來,先后發現了數方印文為“林則徐印”的壽山石章。這兩方“林則徐印”一為白文,一為朱文,均為云龍鈕,為壽山吊耿石所制,專家斷為林則徐印之真品,且有可能為林則徐奏刀所刻。林則徐是福州人,他酷愛中國傳統文化,造詣精深,其印章均取之于壽山石,也說明他對家鄉壽山石文化的熱愛。
“浮生寵辱君能忘,世事成酸我亦諳”印
此印為林則徐所刻,現由福州市博物館收藏,是一件極有意義的歷史文物。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林則徐作為欽差大臣和兩廣總督領導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抗英禁煙運動。“虎門銷煙”大長中華民族志氣,但為外國列強和國內投降派所忌。于是,林則徐被罷職免官,發配新疆。1842年,林則徐將出甘肅玉門關之際,寫信、賦詩給因同樣原因遭戍而先期到達伊犁的鄧廷楨。詩中有“中原果得銷金革,兩叟何妨老戍邊”之句,充分表達了他矢志為國為民的坦蕩胸襟。鄧廷楨在和林則徐的詩中有這樣兩句:“浮生寵辱君能忘,世事成酸我亦諳。”后來,林則徐就把這兩句詩刻成閑章,隨身攜帶。據福州作家張傳興先生考證,此印為壽山石章,是林則徐親自篆刻,刻印的時間為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十月二十六日。當時,林則徐正值被道光皇帝革職,搬出督署衙門,移住高第街連陽鹽務公所,“羈滯羊城,聽候查問”。這方石章,短短14個字,濃縮了林則徐跌宕起伏的人生境遇,表達了他一生為國為民、寵辱皆忘的博大胸懷。
林則徐的壽山石印章
林則徐印
林則徐印
林則徐的壽山石印章
上一篇:閑章趣談·楊維楨
下一篇:扇面趣談·林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