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第五十一
震下震上
震為雷,有動而奮發震驚的意思。單卦的震由一個剛爻與兩個柔爻組成,屬于陽卦,且一個剛爻生于兩個柔爻之下,因此陽氣由下往上而動,又乾卦為父,坤卦為母,乾卦的一個剛爻來交于坤卦的初位而成震卦,所以震為長男。重卦的震則是由兩個單卦的震相疊而成。
從卦象來看,兩震相重是兩雷相繼而來,一雷剛去,一雷又來。六爻之中,剛爻為雷動而上進,柔爻為危懼而退避。
震。亨。震來虩虩。笑言啞啞。震驚百里。不喪匕鬯。
“虩虩”(xì)是恐懼的樣子。“啞啞”是和樂的樣子。“匕”是羹匙,是一種禮器,用來盛取鼎中的肉。“鬯”(chàng)是古人用郁金草與黑黍釀成的香酒,用來祭祀神明。祭祀的禮節繁多而細密,卦辭卻只說“不喪匕鬯”,因為“匕”與“鬯”是由主持祭祀的人親自執取,用以譬喻祭主鎮定如常。
震卦的一個剛爻生于兩個柔爻之下,剛爻動而上進,所以含有亨通的道理。當面對挑戰時,若能戒慎恐懼,步步為營,自然在險阻橫來的時候,能夠無所畏懼地坦然面對。由此可見,臨事不懼正由于事前能懼。行事接物能戒慎在先,又能不懼在后,必然亨通。當震雷來的時候,恐懼而不敢掉以輕心,這就是“震來虩虩”。“震來”泛指君子待人接物都應當戒慎恐懼。由于心存敬畏,則可因恐懼而得福報,因此和樂無憂,所以卦辭說“笑言啞啞”。至于雷聲震驚遠達百里,一般人無不畏懼而不知所措。只有主持宗廟祭祀、肩負重責大任的祭主,能夠獻上自己的誠敬心意。震雷雖然威猛,主祭的人卻仍穩穩地拿著匕與鬯,所謂“不喪匕鬯”,比喻其穩如泰山,足堪委信。
例解 孟子說:“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曾國藩亦說:“大凡艱苦憂患之時,即德業長進之機。”安逸和順的環境往往很難惕勵自強。相反的,在艱難橫逆的打擊下,常常可以發揮激勵心志、堅忍性情的效果。就國家的興衰來說,假若一國上下皆沉醉于歌舞升平之中,則禍亂敗亡恐已不遠。唯有時時保持憂患意識,才能立社稷于不敗之地。
初九 震來虩虩。后笑言啞啞。吉。
初九以剛爻居陽位,處震卦的最下方。由于陽氣在下,才能動而上往,所以初九是震卦主爻。初九最得卦義,所以初九的爻辭與卦辭前段雷同。處于震雷的開始,就能恐懼而不敢懈怠,之后必能得福而安樂。由于事前能懼,事后得安,所以爻辭得“吉”。
例解 憂患意識是中國源遠流長的傳統。《尚書·召誥》說:“惟王受命,無疆惟休,亦無疆惟恤。嗚呼!曷其奈何弗敬!”召公在對侄兒成王的告誡中認為,無窮無盡的幸福皆為上天所降,但切不可只知享福而不知憂患。時時持著恐懼敬慎的態度,才能永保天命。“震來虩虩”并非杞人憂天,也非患得患失。只有小人才會長戚戚,而至不知所措。君子永遠坦蕩,因此“笑言啞啞”而得吉。
六二 震來厲。億喪貝。躋于九陵。勿逐。七日得。
“厲”是威猛、危險的意思。“億”是臆度推測,也就是在事前先行計劃、預測的意思。“貝”是自己擁有的資產財貨。“躋”為升。“九陵”是極高的山陵。“逐”是前往追逐的意思。六二以柔爻乘于震卦主爻初九之上,與初九最為接近。因此,初九震動上往,六二受到沖擊最大,處境最為危險,所以爻辭說“震來厲”。但六二以柔爻居陰位,得下卦中位,當位得中,具有柔順中正之德,自知力量不足以抵擋初九,預料將喪失其所有的資產財貨,于是在事前登上極高的山陵,遷往遠處以避禍害。六二對于所擁有的財貨當舍則舍,并不吝惜,不像常人往往為逐取外物而舍棄己身。震雷雖然來得威猛,然而事過境遷,則反歸于平常。六二因為能固守柔順中正的德行,因此本來所喪失的財物,七日后終能失而復得。六二的確善于處震。
例解 春秋時,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二十馀年,終于消滅吳國,逐鹿中原。這其中范蠡之功實不可沒。但范蠡深知勾踐可共患難而不能同安樂,遂辭謝勾踐,遠離越國。正如爻辭所謂“億喪貝,躋于九陵”。范蠡后來經商致富,成名于天下,世稱陶朱公,正與爻辭“七日得”的意義若合符節。
六三 震蘇蘇。震行無眚。
“蘇蘇”是精神渙散,不知所措的樣子。六三以柔爻居陽位,處下卦最上方,失位不中,才質柔弱,平常就已惶惶不安,何況處于上下卦交接的第三爻位,正是一雷將過,一雷繼起的時候。所以六三一聽到雷聲震動就精神散失,不知所措。假如六三因為恐懼而往上行進,離開第三爻位而前往第四爻位,則可以免除災禍。
例解 英國史學大師湯因比(1889—1975)在《歷史研究》中認為,“挑戰與回應”模式是人類文明的起源。一個生存在安逸環境中的民族,習于守常,疏于應變,當有外來挑戰時,常顯得慌亂不知所措,這就是“震蘇蘇”。反而是地處邊陲貧困地區的民族,因為刻苦耐勞,習于刺激挑戰,往往能成就偉大的文明。
九四 震遂泥。
“遂”,假借為“墜”字,是墜落的意思。“泥”是遲滯陷溺的意思。九四是剛爻居陰位,不能堅守剛健之道,又陷溺于六二、六三、六五及上六四個柔爻之間,上下牽連,拖累過重,難以震奮,所以說“震遂泥”。九四處于震卦,不能因懼而固守其剛健之德,想要動而上往,卻又無法奮發前進,與震卦的卦義完全背道而馳。
例解 南北朝時代的世家大族,過慣了優越舒適的生活,卻也消磨了他們求生的斗志。《顏氏家訓》記載這些世族們出門乘車,居家則須人扶持。到了侯景之亂發生時,由于身體脆弱,經不起日曬風寒,無法遠行,因此病死的不可勝數。如此“震遂泥”而經不起風浪,難怪這些貴族門第逐漸沒落而失去影響力。
六五 震往來厲。億無喪有事。
“有事”指祭祀。《春秋》凡遇祭祀皆稱“有事”,這里指宗廟社稷。六五與六二皆以柔爻乘于剛爻,即九四與初九之上,都能在面對震雷時恐懼戒慎,自我反省。六二處于下卦震體主爻即初九之上,所以說“震來厲”。六五處于上卦震體主爻即九四之上,是一震逝去,一震又來,所以說“震往來厲”。初九為全卦主爻,當震雷來的時候能以恐懼自處;九四則為“震遂泥”,難以震奮,所以六五雖處一震逝去、一震又來的危險地區,但事實上并不危險。六二與六五以柔爻分居上下體的中位,具有柔中的德行而依據事理,度量時勢。六二居下位而預料自己將喪失財物,六五居尊位而度量不可喪失宗廟社稷。六二所擁有的是資產財貨,六五所持守的是宗廟社稷。資產財貨可以失而復得,代表國家命脈延續的宗廟社稷卻無法失而復得。唯有心存戒慎恐懼,才能永保天命。六五正是卦辭所說“不喪匕鬯”的祭主。
例解 清初思想家王船山(即王夫之1619—1692)在《宋論》中評論宋太祖趙匡胤祖上無商、周之德,本身無漢、唐之功,只以都檢點的職位黃袍加身,得到天下。趙匡胤無德無功何以能開宋代四百年的基業?就是一個“懼”字,因為“懼以生慎,慎以生儉,儉以生慈,慈以生和,和以生文”。
上六 震索索。視矍矍。征兇。震不于其躬。于其鄰。無咎。婚媾有言。
“索索”,不安的樣子。“矍矍”(jüé),急切的樣子。“躬”是自身的意思。“婚媾”是結婚配對的意思。“有言”是指有諷刺責罵的言語。上六以柔爻居陰位,才質柔弱而處震卦極上之處,過度恐懼驚嚇,以致索索不安,看東西也急切不定。上六極度不安,過越了震卦所要求“震來虩虩”的中道,以此而行,未動而心志已亂,怎能不兇?“震不于其躬,于其鄰,無咎”是指當震雷只接觸到鄰人,而尚未到達自身時,即該未雨綢繆,恐懼謹慎而自我修省,則可免除兇咎。當上六極度危懼不安時,謀求結婚配對,將受到責難,所以說“婚媾有言”。
例解 王船山在《宋論》中固然認為宋太祖趙匡胤因“懼”而安定天下,但同時指出宋代亦因“懼”而滅亡,因為“懼以生疑,疑以生猜,猜以生妒,妒以生亂,亂以生亡”。宋代的覆滅正是起因于宋太祖生性多疑,祖上無德,本身無功,而猶能繼承大統,老是懷疑別人有奪位之心,所以重文輕武,最終導致外敵入侵而覆亡,這就是“震索索,視矍矍,征兇”的最好教訓。
上一篇:白話《易經·震下艮上》原文釋義
下一篇:周易·繫辭下傳《《易》之爲書也,原始要終以爲質也.六爻相雜,唯其時物也.其初難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辭擬之,卒成之終.若夫雜物撰德,辯是與非,則非其中爻不備.噫!亦要存亡吉兇,則居可知矣.知者觀其彖辭,則思過半矣.二與四同功而異位,其善不同:二多譽,四多懼,近也.柔之爲道,不利遠者⑩,其要無咎,其用柔中也.三與五同功而異位:三多兇,五多功,貴賤之等也.其柔危,其剛勝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