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納(溪)之戰(1916年~月)
1916年2至3月,在討袁護國戰爭中,云南護國軍進攻四川瀘州及保衛納溪的作戰。
瀘州位于長江和沱江的匯合處,地勢險要,素有“鐵打瀘州”之稱。2月5日晨,護國軍第1軍第2梯團董鴻勛支隊與在納溪附近的川軍劉存厚部第2師,由納溪分道進攻瀘州南岸的藍田壩,激戰一夜,占領藍田壩。6日下午,在炮火掩護下由下游泰安場渡江。8日拂曉,奪占臨江制高點大龍山。9日攻羅漢場,與袁軍激戰10小時,迫其退守小市。10日拂曉,袁軍李炳之旅1個營渡江,會合川軍第1師第1旅的4個連猛攻藍田壩。18日,護國軍撤離藍田壩。正在瀘州側后作戰的董鴻勛支隊,亦于11日夜退至泰安場。12日晨,董率部再攻藍田壩、月亮巖等處,企圖奪回陣地。激戰一日,未果,又恐袁軍迂回納溪,切斷退路,遂于當晚撤出戰斗,退至納溪。
13日晚,第2梯團何海清支隊亦抵納溪,會合董鴻勛支隊第2營,在高泉場與袁軍田樹勛旅接戰,后退至永寧河以西,與袁軍對峙。14至15日,護國軍在納溪城下多次擊敗袁軍的進攻,控制了棉花坡等高地,鞏固了納溪防線。17日,火速趕來增援的第3梯團朱德支隊,進入棉花坡,從正面反擊袁軍,迫其放棄前沿陣地,后退數千米。18日,袁軍再次進攻,護國軍第1軍參謀長羅佩金親赴戰地指揮,激戰一日,護國軍傷亡嚴重。19日拂曉,羅佩金指揮部隊分四路對袁軍實施反擊。各路部隊猛沖猛打,斃傷袁軍千余人,但由于彈藥不濟,袁軍援兵又源源不斷開來,遂于23日轉入防御。是日,護國軍第1軍總司令蔡鍔趕到納溪前線。25日拂曉,袁軍劉湘部從長江北岸的石棚向護國軍發動總攻,企圖抄襲納溪護國軍側后。蔡鍔急令何海清所部1個營,于當夜秘密渡江,協同江北劉存厚師1個營驅逐袁軍,并占領了石棚附近的方山。28日,護國軍向袁軍發動總攻,企圖改變僵持局面,但激戰數日,未能攻破袁軍正面陣地,且傷亡甚重,彈藥消耗殆盡。3月6日,蔡鍔下令向永寧方向撤退。袁軍于7日進占納溪。
瀘、納之戰是護國戰爭中最為激烈的一戰。護國軍雖未按預定計劃攻占瀘州,卻頂住了袁軍的攻勢,牽制了袁軍主力,為護國戰爭的最后勝利,奠定了基礎。
“蔡鍔(左3)、李烈鈞(左2)和部分護國軍將領合影。
北洋軍閥系統一覽表
上一篇:《李自成進軍京師之戰(1644年5月)》真實記錄與故事
下一篇:《洛陽戰役(1948年月9~14日)》真實記錄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