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通玄》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柴通玄》人物故事小傳
柴通玄(公元?—1012年),字又玄,陜州閿鄉(今河南靈寶西北)人,北宋道士。自稱羅山太一洞主,修道于承天觀,道術高明,善辟谷吐納,唯好飲酒,故身強體壯。年及百余歲,他歷經五代而到北宋,親眼目睹了整個社會從大分裂走向統一的全過程,擁有豐富的社會見聞和歷史知識,其所居之承天觀,本為唐朝軒游宮。宋太宗趙光義曾將通玄召至京師,有意延攬入閣做官,柴通玄拒絕。宋真宗時,因為柴通玄“語無文飾,多以修身慎行為說”,頗得真宗賞識。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真宗祀汾陰,作二韻詩賜之,并賜以茶、藥、束帛等,下詔為其修道院。第二年通玄作遺表上真宗。柴通玄還有官僚士庶好友多人,從容言生死之要,其夜,輿洗濯足,燃香庭中,遙望京師,端坐著去世,柴通玄有弟子數人,其中張守元、李守一得其真傳。
[正 史]
柴通玄字又玄,陜州閿鄉人。為道士于承天觀。年百余歲,善①辟谷長嘯,唯飲酒。言唐末事,歷歷②可聽。太宗③召至闕下,懇求歸本觀。真宗④即位,屢來京師。召對,語無文飾,多以修身慎行為說。祀汾陰,召至行在,命坐,問以無為之要。所居觀即唐軒游宮,有明皇⑤詩石及所書道德經⑥二碑。上作二韻詩賜之,并賚以茶、藥、束帛。詔為修道院。蠲其田租,度弟子二人。明年春,通玄作遺表,自稱羅山太一洞主,遣弟子張守元、李守一詣闕,以龜鶴為獻;又召官僚士庶言生死之要。夜分,盥濯⑦,然香庭中,望闕⑧而坐,遲明卒。……
《宋史·列傳》卷四六二
[注 釋]
①善:擅長,精通的意思。②歷歷:一件一件清清楚楚。③太宗:這里指宋太宗趙光義。④真宗:即宋真宗趙恒(公元998—1002年在位)。⑤明皇:即唐玄宗李隆基。⑥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道家、道教主要經典之一。⑦濯:有光澤的樣子。⑧闕:古代宮殿門外左右相對的高建筑物。
上一篇:《林國奎妻鄭氏》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林國奎妻鄭氏》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梁元帝妃徐昭佩》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梁元帝妃徐昭佩》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