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往不咎: 孫策遣使人朝,平定丹陽》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孫策派他部下的正議校尉張纮到朝廷進貢地方特產。曹操打算籠絡孫策,就上表推薦孫策擔任討逆將軍,封吳侯,把自己的侄女嫁給孫策的弟弟孫匡,又為兒子曹彰娶了孫賁的女兒。還聘用孫策的弟弟孫權、孫翊到京師任職,任命張纮為侍御史。
袁術委任周瑜為居巢縣長,臨淮人魯肅為東城縣長。周瑜與魯肅知道袁術最后成不了大事,都拋棄官職,渡過長江來投奔孫策。孫策任用周瑜為建威中郎將。魯肅將全家都搬到曲阿來定居。
曹操上表,請朝廷征召被孫策俘虜的會稽郡太守王朗,孫策送王朗返回京師。曹操任命王朗為諫議大夫、參議司空府的軍事。
袁術派遣秘密使者,將印綬帶給丹陽郡地方勢力首領祖郎等,要祖郎去煽動山越人,共同打擊孫策。劉繇被孫策戰敗,投奔豫章郡時,太史慈逃到蕪湖地區的山中,自稱為丹陽太守。孫策已經平定宣城以東地區,只有涇縣以西的六縣還未征服。太史慈就進駐涇縣,大受山越人的擁護。于是,孫策親自率軍到陵陽去征討祖郎,將他生擒。孫策對祖郎說:“你以前襲擊我,曾砍中我的馬鞍。如今我興建軍隊,創立大業,拋除舊恨,只要是能用之才,就加以任用,共取天下。不僅是你一個人,你不必害怕。”祖郎叩頭請罪,孫策立即打開他的枷鎖,接收他為僚屬。孫策又進軍勇里攻討太史慈,將他生擒。孫策打開捆綁太史慈的繩索,握著他的手說:“還記得神亭相遇時的情景嗎?如果你那時捉到我,會怎么對待?”太史慈說:“無法想象。”孫策大笑著說:“今天的大事我要與你一同開創。聽說你有膽烈,為人忠勇,是天下的智士,只是你所跟隨的并不是真正的明主罷了。我是你的知己,不要擔心不能如意。”隨即任用太史慈為門下督。孫策大軍返回時,祖郎、太史慈一同在前面開道,全軍都認為是榮耀。
正在這時,揚州牧劉繇在豫章郡去世。他部下有萬余人,打算推舉豫章郡太守華歆為首領。華歆認為:“利用時機擅自奪取權力,不是人臣應該做的事情。”劉繇的部眾堅持了幾個月,華歆最終還是表示辭謝,把他們送走。于是這些部眾無所歸依。孫策命令太史慈前去安撫,他對太史慈說:“劉州牧以前責備我為袁術進攻廬江。當時,我父親遺留下的數千精兵,都在袁術那里。我志在建立大業,怎么能不向他屈意低頭而索求我父親的舊部呢?以后,袁術不遵守臣節,不聽從勸諫,大丈夫以道義相交,但有大的變動時,也不能不分離,我當初投奔袁術及后來與他斷交的經過,就是這樣。只恨不能在劉州牧活著的時候向他解釋清楚。如今,劉州牧的兒子在豫章,你去看望一下,并把我的意思宣告給他的部屬,他們愿意來的,就隨你一同來,不樂意的也加以安撫。并觀察一下華歆治理郡務的能力怎么樣。你需要帶多少兵去,可以自作決定。”太史慈說:“我曾犯下不可寬恕的重罪,將軍有齊桓公、晉文公那樣的氣量,我應當以死報答將軍的恩德。如今雙方并沒有交戰,不宜多帶人馬,率領數十人足夠了。”孫策左右的人都說: “太史慈一定會向北逃走,不再回來。”孫策說: “太史慈如果舍棄我,還能再去跟隨誰?”孫策在昌門為太史慈餞行,握住太史慈的手腕,依依惜別,問他: “什么時候能回來?”太史慈回答說:“不過六十天。”太史慈走后,大家仍議論紛紛,認為派他去是失策。孫策說: “你們不要再說,我已考慮周詳。太史慈雖然為人勇猛、膽識過人,但不是一個反復之人。他以道義為重,一諾千金,一旦視作知己,生死不會相負。你們不要擔憂。”太史慈果然如期返回對孫策說:“華歆品德高尚,但沒有別的謀略,只能自保而已。另外,丹陽人僮芝擅自占領廬陵。番陽地方勢力首領別立宗部,聲稱:‘我們已在海昏、上繚另立郡府,不接受豫章郡的命令。’而華歆只能干瞪眼,無計可施。”孫策拍手大笑,于是有了兼并豫章郡的打算。
曹操、袁術、孫策均設法籠絡人才,但手段各異。曹操重在利用朝廷的正統權威,袁術重在眼前的實際利益,孫策則將事業與情感結合在一起。曹操為威服,袁術為利服,孫策為心服,由此出發,后果也不同。
上一篇:《放虎歸山:宛守將侯音起事被殺》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下一篇:《機不可失:羊祜請攻吳》三國謀略智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