齋號趣談·陳遲
陳遲 (1926~ ),江西九江人。記者、作家。自1945年至1949年春,曾在江西和上海六家報社任記者、編輯、編輯部主任。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當天起,歷任 《解放日報》 社記者、編輯、評論員,《經濟專刊》 主編、部主任、副總編輯、編委會顧問,《新聞日報》社與新華社上海分社編委、《經濟問題》 專刊主編。曾任上海科技大學新聞與人文科學系主任、上海新聞工作者協會理事、上海老新聞工作者協會常務副會長,上海市第九屆人大代表。現為 《上海新聞志》 副主編,上海大學影視學院客座教授,上海老新聞工作者協會名譽理事,上海作家協會會員。著有《少年子弟江湖志》《老紫藤的心事》 等,傳略入編 《高級記者、高級編輯名錄》《世界華人文藝界名人錄》《中國當代文化藝術名人》 《中外名人辭典》《上海新聞志》 等書。
主要書齋號有: 未卜居。
未卜居“未卜居” 典出 《楚辭· 卜居》。古人用火灼龜甲,從那灼開的裂紋以推測行事的吉兇,這便叫卜。卜是占卜,居是居住。卜居就是擇地而居,延伸開去,也就是卜問所以自處之道。當年屈原對楚國竭智盡忠,結果卻 “蔽障于讒”,感到 “心煩意亂,不知所從”,于是去見太卜,請他占卜解惑。然而,太卜老老實實承認: “龜策誠不能知此事。”
既然問卜不能決疑,那又何必問卜。因此,陳遲遂題書齋為 “未卜居”,即以表示不曾問卜,不必問卜,也不想問卜的意思。
陳遲在書齋中 欒吟之攝
陳遲曾寫過一篇 《未卜居答問》,詳細回答了齋號的來歷。他很贊賞李商隱《馬嵬二首》中“他生未卜此生休”這一句。既然“他生未卜”,誰又能知曉再一次生命將是什么樣子。友人相問 “他生未卜此生休”,是否有點消極了? 陳遲笑道: “我覺得,‘他生未卜此生休’ 不但不是一種消極態度,而且是一個充滿唯物主義精神的積極命題。” 他說,唯物主義不信宿命,不信輪回,哪有什么 “他生” 即 “來生” 可言,當然就更談不上可未卜先知了。“他生未卜”,豈不正是一個科學的結論么?至于 “此生休” 的 “休”字,既有休息、休養,也有休止、罷休之意。“離休”、“退休”、“病休”、“輪休”,不都是有個 “休” 字? 就一個人而言,到了七老八十或者更大一點年紀,生命就快要走到盡頭,好像一支樂曲,就要唱到休止符了。因此,“此生休” 也是完全符合自然規律的一個科學的結論。
未卜居主人
未卜居
未卜居 張成之題
上一篇:齋號趣談·陳玉堂
下一篇:齋號趣談·陳邦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