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科技文化·印章和拓石
印章也叫圖章,戰國時已通行。早期印章多是陰文(凹下去)反字,兩漢時,印章逐漸改成陽文(凸出來)反字。用于打印封泥。通常上邊只刻有三、四個字。拓石是用浸濕的薄紙敷在刻有文字的石碑上,輕輕拍打,然后在紙上刷墨,把紙從碑上揭下來,即成黑地白字的拓本。把印章和拓碑的方法結合起來,為雕板印刷術發明提供了技術條件。在印章和拓石的啟發下,發明了雕板印刷術。
中華傳統文化·科技文化·印章和拓石
印章也叫圖章,戰國時已通行。早期印章多是陰文(凹下去)反字,兩漢時,印章逐漸改成陽文(凸出來)反字。用于打印封泥。通常上邊只刻有三、四個字。拓石是用浸濕的薄紙敷在刻有文字的石碑上,輕輕拍打,然后在紙上刷墨,把紙從碑上揭下來,即成黑地白字的拓本。把印章和拓碑的方法結合起來,為雕板印刷術發明提供了技術條件。在印章和拓石的啟發下,發明了雕板印刷術。
上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歷史文化·印刷術的誕生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歷史文化·卿大夫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