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攻魏之戰(zhàn)(8~4年)
蜀漢建興六年至十二年(228至234年),蜀丞相諸葛亮多次進攻魏雍州西部(今甘肅東南部和陜西關(guān)中西部)的作戰(zhàn)。
諸葛亮按照“西出祁山(今甘肅西和縣北祁山堡)、進據(jù)隴右、相機攻占關(guān)中、再進占中原”的戰(zhàn)略方針,于建興五年三月,親率大軍進駐漢中。六年正月,首度攻魏,命趙云、鄧芝為疑軍出箕谷(今陜西寶雞東南),聲言由褒斜道攻郿(今陜西眉縣東北),而自統(tǒng)主力,由祁山大道北上,魏天水、南安、安定三郡(今甘肅甘谷東、隴西東南、涇川北)吏民響應(yīng)。前鋒馬謖進至街亭(今甘肅莊浪東南),魏國朝野震恐。明帝曹睿至長安督師,使大將軍曹真赴郿國阻擊由褒斜道來犯蜀軍,右將軍張郃迎擊由隴西來犯蜀軍。馬謖違背諸葛亮戰(zhàn)前的計劃,立營山上,致為魏軍斷水擊潰。攻魏初戰(zhàn)不利,諸葛亮被迫撤軍。十二月,蜀漢第二次興兵攻魏,由故道出散關(guān)(今陜西寶雞西南),圍陳倉(今陜西寶雞東)。誘降被拒后,用云梯、沖車、挖地道等方式強攻,均為魏將郝昭所破。圍城二十余日,魏援軍將至而蜀軍糧盡,諸葛亮又被迫還師。魏將王雙追擊,被蜀伏兵擊殺。
七年(229年),諸葛亮第三次攻魏,命陳式等攻武都、陰平二郡(今甘肅成縣和文縣西北)。魏雍刺史郭淮來援,諸葛亮自率主力前往建威(今甘肅西和北)阻擊。郭淮敗退,蜀因得二郡。
九年(231年),諸葛亮第四次攻魏,始用木牛運輸,圍祁山,攻上邦(今甘肅天水)。魏將司馬懿命費曜、郭淮留守,自救祁山。諸葛亮自率主力迎擊,敗魏軍后,大收上邦附近熟麥。司馬懿隨至鹵城(今甘肅天水西南),筑壘與蜀軍對峙。魏眾將請戰(zhàn),司馬懿被迫出兵交戰(zhàn)。諸葛亮大敗魏軍。六月陰雨連綿,糧運困難,蜀都護李平假傳詔旨,使諸葛亮退軍。司馬懿令張郃追擊,被蜀軍射死于木門(今甘肅天水西南)。
諸葛亮經(jīng)過三年準備,于十二年(234年)二月,發(fā)動第五次攻魏戰(zhàn)爭。四月,蜀軍10萬出屯于斜谷北口西側(cè)的五丈原(今陜西眉縣西)。魏大將軍司馬懿以優(yōu)勢兵力南渡渭水,背水設(shè)壘阻截,始終采取堅守待敵力疲糧盡然后伺機反攻的方略。蜀軍北攻積石原不得,東襲陽遂不利,被迫分軍屯田,為持久之計,戰(zhàn)爭遂進入相持局面。八月諸葛亮病卒軍中,歷時七年的攻魏戰(zhàn)爭以蜀漢未能實現(xiàn)其戰(zhàn)略目標而結(jié)束。
曹魏軍制簡表
上一篇:《襄樊戰(zhàn)役(1948年7月)》真實記錄與故事
下一篇:《豫東戰(zhàn)役(1948年6~7月)》真實記錄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