齋號趣談·沈括
沈括(1031~1095),字存中,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科學家、政治家。仁宗嘉祐進士,熙寧中參與王安石變法運動。熙寧五年(1072年)提舉司天監,次年赴兩浙考察水利、差役。熙寧八年出使遼國,駁斥了遼國的爭地要求。不久,任翰林學士,權三司使,整頓陜西鹽政。后知延州(今陜西延安),加強對西夏的防御。元豐五年(1082年),因徐禧失陷永樂城(今陜西米脂西),連累坐貶,謫徙均州 (今湖北均縣西北)、秀州 (今浙江嘉興),晚年居潤州 (今江蘇鎮江)。著有 《夢溪筆談》 《使契丹圖?!?《良方》 等。
主要書齋號有: 夢溪園。
夢溪園元豐元年 (1077年),年近半百的沈括因事路過潤州(今江蘇鎮江),10年前他曾花錢,在那里買了一片田園。這次,他重訪田園,但見山水清幽,花木飄香,仿佛30多歲時的夢境重現,不禁大喜過望。本來,他在廬山蓋好一所新房舍,打算在那里度過晚年,如今他愛上了潤州的這片田園,放棄了終老廬山的想法。于是,他決定在潤州營建居室。他在《夢溪筆談· 自序》 中說: “棄潯陽之居,筑室于京口之陲。巨木蓊然,水出峽中,渟縈杳繞,環地之一偏者,目之夢溪?!?京口,“絕高曰京,其城因山為壘,緣江為境,因稱之京口”,即今天的鎮江市。
夢溪園,在當時的丹徒縣朱方門外,故址即今鎮江市東郊,烏風嶺之南,解放路東,鎮澄公路北。園中屹立著一座小山,山上花紅草綠,仿佛錦繡一樣,沈括起名為 “百花堆”。山下淙淙的泉水出自山峽,環流花園一角,水色蒼翠澄澈,上端有喬木濃葉蔭蔽著,這就是沈括心目中的 “夢溪”。沈括的居室,簇擁在花叢之中,室的兩端花竹環繞著的是他日常休憩所在地——殼軒。軒下又有 “花堆閣”; 花堆盡處有所茅舍,叫 “岸老堂”; 堂后又有一亭,名喚 “蒼峽亭”。登閣俯瞰,但見田野蔥綠; 臨亭下望,只見夢溪潺潺?;ǘ验w西頭,叢叢簇簇滿是修長的幽竹,名曰 “竹塢”; 有墻圍繞的尖端處,叫做 “杏咀”。篁竹深處,有晏游所在的 “蕭蕭堂”; 竹叢水濱,有登高望遠的涼亭,其名就叫 “遠亭”。
沈括的晚年歲月,幾乎都是在這里度過的。他過的是隱居生活,除了讀書寫作之外,或在河上垂釣,或在湖中泛舟,或在 “竹塢” 中靜坐撫琴。他把琴、棋、禪、墨、舟、茶、吟、談、酒稱為“九客“,把陶淵明、白居易、李約視為 “三悅”。他還把援筆寫作稱為 “筆談”: “所與談者,唯筆硯而已,謂之筆談?!?這就是《夢溪筆談》 的來歷了。
沈括像
夢溪園一角
夢溪園
上一篇:齋號趣談·沈德潛
下一篇:齋號趣談·沈柔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