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趣談·頓立夫
《頓立夫》:頓立夫(1907—1987),原名群,字立夫,又字歷夫,晚年自署愜叟,別署范陽野老、居室三不庵。少時家貧,曾在某王府打工。18歲到篆刻家王禔家里拉包月“東洋車”。對王氏印藝極仰慕,余暇刻苦研習篆書和治印,為王所器重,收為入室弟子。治印于王禔樊籬之外,吸收漢印及趙之謙、黃牧甫諸家韻趣,無論白文、朱文均工穩精嚴,深于法度。有《頓立夫治印》三集及《頓立夫篆書唐詩六十首》出版。生前為西泠印社社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書協北京分會理事。
“謙受益”印
“滿招損,謙受益”,是成語,意為驕傲自滿招來損失,謙虛謹慎得到益處。頓立夫所刻“謙受益”印,道出了自己因謙虛好學而獲益的生活經歷。
頓立夫早年失怙,初以做工學徒補給家庭,后給當時領導官印篆刻工作的北京印鑄局技正王禔拉人力車。王禔居家治藝時,頓氏必恭侍其側,逐漸對書法篆刻發生了興趣,一面苦學文化,一面搜集王禔丟棄的片紙只字、修印鈐稿。但開始王禔并不知道他在暗中勤奮學習。后來王禔要遷家南回,打算給頓以豐厚錢財將頓辭去,頓氏懇切求留。王禔以上海不用人力車為由婉言拒絕,頓氏又懇請以雜役供差。王不忍再拒絕,遂將其帶往上海。
一次,頓氏躊躇再三,將王丟棄的印稿呈之王的面前,說:“此處甚佳,何故再改?”王禔有些奇怪,讓頓當場刻一印,覺得很不錯。這位惜才的前輩遂命其脫離服役,以弟子對待,教其六書之要、運刀之法,又助其在上海西泠印社接刻石印牙章,并且幫其成家。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印鑒制作需要人,周恩來總理讓陳叔通到上海物色,陳擬舉王禔,王禔轉舉薦頓立夫,頓遂攜眷返歸北京,終成一代篆刻大家。謙遜篤誠的秉性成就了他的事業“。謙受益”當是頓立夫人生軌跡的寫照。
醉墨
留心學到古人難
魯迅書簡
上一篇:楹聯趣談·顧憲成
下一篇:扇面趣談·馬敘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