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棨
一、永樂朝第一狀元
建文四年(1402)六月初三,燕王朱棣的“靖難軍”強渡長江,他的弟弟谷王朱橞和大將李景隆開門迎降。建文帝不知去向,朱棣在部將和降順的建文遺臣的擁戴下登上帝位,年號“永樂”,是為成祖。
成祖君臨天下的第3年,即永樂二年(1404)三月初一,甲申科進士舉行殿試。這是永樂朝第一科殿試,成祖格外重視。他審閱“讀卷官”進呈的前10名的卷子,欽定曾棨為第一甲第一名。
曾棨,字子啟,永豐(今屬江西)人。永豐在恩江(今烏江)岸邊,是個名士輩出的地方,大文學家歐陽修就出自這方水土。曾氏是永豐的名門望族,曾棨的高祖曾晞顏,是宋代名臣,官至兵部侍郎、江西湖廣南安撫使。曾祖曾選甲,仕元,官至應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誥兼國史院編修。曾選甲和他的兄長、翰林直學士曾德裕,皆有盛名。祖父曾如瑤,集賢院司直。父親曾叔本,官至左春坊大學士兼翰林侍讀。曾棨深受家風的熏陶,好學上進,端莊穩重,不茍言笑。他很聰明,5歲時便開始誦讀經書。
殿試考時務策1道,以1日為限,日落前必須交卷。曾棨才思敏捷,下筆2萬言,一氣呵成,連草稿都沒打。成祖驚奇他的才華,批語:
“貫通經史,識達天人。有講習之學,有忠愛之誠。”
在卷首朱書“第一甲第一名”6個大字。
曾棨成為永樂朝第一位狀元。
這年,他三十有一歲。
甲申科進士共470人,后來出了一批名人,曾棨是最杰出的一個。
二、受寵信的文學侍臣
中狀元后,曾棨入翰林院為修撰。
成祖剛得天下,急需人才,特別是有學問的文人。他命大臣解縉從新科進士中挑選28人為庶吉士,開文淵閣,讓他們在閣中讀書、深造。這28人是:
曾棨 第一甲第一名
周述 第一甲第二名
周孟簡 第一甲第三名
楊相 第二甲第一名
王訓 第二甲第三名
王直 第二甲第四名
吳紳 第二甲第七名
彭汝器 第二甲第八名
劉子欽 第二甲第十二名
余學夔 第二甲第十四名
章樸 第二甲第十七名
盧翰 第二甲第二十一名
熊直 第二甲第二十五名
王道 第二甲第二十六名
羅汝敬 第二甲第三十名
沈升 第二甲第三十二名
柴廣敬 第二甲第四十四名
王英 第二甲第四十六名
余鼎 第二甲第五十九名
湯流 第二甲第六十一名
洪順 第二甲第七十名

楊勉 第三甲第三名
章敞 第三甲第三十二名
李時勉 第三甲第三十四名
倪惟善 第三甲第三十九名
陳敬宗 第三甲第一百六十一名
袁添祿 第三甲第三百三十三名
這28名庶吉士是470名新科進士中的佼佼者,成祖對他們寄予厚望,他召見曾棨等28人,對他們說: “人要立志,有了志向就能功成名就,沒有無志而能建功立業的。你們是從數千人中選拔出來的進士,又是從數百名進士中選拔出來的庶吉士,都是當今的英俊。但是,你們要有遠大的志向,切不可因這點兒成績而驕傲自滿。治學要注重道德,學以致用; 寫文章要與司馬遷、班固、韓愈、歐陽修并駕齊驅。有了這樣的志向,便能天天向上,沒有不成就功名的。古人的才學,難道都是天生的嗎?是刻苦自勵、日積月累的結果。你們好自為之。朕不委派你們事務,文淵閣乃古今文獻薈萃之處,你們各食俸祿,每天在閣中誦習,務必有所得。你們將來都是國家棟梁,切莫自怠,辜負朕的厚望。”曾棨位冠28庶吉士之首,深為皇上的期望感奮,刻苦學習,學問日進。成祖不時召試28庶吉士,曾棨迅筆千言立就,詞美義深。成祖還常常摘錄群書中的疑難問題考問曾棨,曾棨都能詳細而明白地解答,成祖極為贊賞,曾棨名聞天下。
第二年,曾棨被任命為中國第一大類書《永樂大典》的副總裁。永樂五年,《永樂大典》完書,曾棨升任侍講,常侍奉成祖,賦詩作文,甚見親信。每當大臣薦舉文士,成祖必問:“是不是像曾棨那樣的?”
老母張氏病死,曾棨去職服喪。
永樂七年,成祖巡幸北京,召曾棨起仕扈從。
同鄉有個人被指控為建文帝的人,逮捕下獄,供詞牽連曾棨。成祖沒有問罪曾棨,對他說: “朕珍惜你的才學啊!”曾棨的府邸在長安石門外,家里失火,延及宮垣,成祖也不加追究。
不久,曾棨奉命參加編修《太祖皇帝實錄》。永樂十一年,成祖巡幸北京,又詔令曾棨扈從。永樂十二年,出任北京鄉試考官。永樂十三年,充任殿試讀卷官。《太祖皇帝實錄》完書,成祖賜曾棨紗衣文綺。永樂十六年,出任會試考官,進官侍讀學士,擔任全國地方志的副總裁。永樂二十二年,復任會試考官。
這年七月,成祖駕崩,皇太子朱高熾承嗣大位,年號“洪熙”,是為仁宗。
曾棨進官左春坊大學士,兼翰林院侍讀學士。
仁宗君臨天下僅10個月,便于洪熙元年(1425)五月駕崩,皇太子朱瞻基即立,年號“宣德”,是為宣宗。
曾棨奉詔參加編修《太宗實錄》、《仁宗實錄》。宣德二年(1427),出任會試考官。宣德五年,充任殿試讀卷官。兩朝“實錄”完書,宣宗賜曾棨金織衣、銀幣,進官詹事府副長官——少詹事,仍兼翰林院侍讀學士。
曾棨素有痰疾,宣德六年冬天,病情加劇,宣宗遣太醫診視。翌年正月二十一日,不治而死,享年61歲。
曾棨入仕28年,以文學侍臣,大見寵信。
宣宗聞曾棨病逝,甚為痛惜,詔贈嘉議大夫、禮部左侍郎,遣侍郎章敞賜祭,命官府營造墳墓,給船運送靈柩還鄉,朝臣自公侯以下都臨奠。
三、詩文品性
曾棨擅長詩文。他的詩文如源泉,渾厚、沛然、奔放,一瀉千里; 又如園林逢春,群芳爭艷。茲錄二三首詩以窺一斑。題為《海子橋》詩云:
鯨海遙通一水長,滄波深處石為梁。
平鋪碧連弛道,倒瀉銀河入苑墻。
晴綠乍添垂柳色,春流時泛落花香。
微茫迥隔蓬萊島,不放飛塵入建章。
《送彭巡檢子韶赴閩》一詩云:
送君南去片帆歸,五月薰風白衣。
路繞閩山征騎遠,月明蠻邀邏兵稀。
桄榔綠暗經殘雨,荔子紅垂映落輝。
小弟衫關煩寄語,客心長伴鴿飛。
他賦詩作文,興之所至,奮筆疾書,一氣呵成。
曾棨的書法也極佳,特別是他的草書,雄勁奔放,有晉人風度。
他嗜酒能飲。一次,一位外國使臣到了,朝廷找人伴酒。這使臣自稱善飲,朝廷找了員能喝酒的武將,猶恐不勝。皇上命朝臣自薦,曾棨請命。皇上問他酒量幾何,他說無量。他與那使臣喝了一天的酒,使臣酩酊大醉,他一點兒事都沒有。回去復命,皇上笑曰: “豈止文學,就這酒量也足以做大明狀元!”
曾棨孝友忠信,孝事父老,喜歡獎掖后進,急人之所急。
上一篇:蔡啟僔
下一篇:周雨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