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聯趣談·顧憲成
顧憲成(1550~1612),字叔時,世稱東林先生,也叫涇陽先生,無錫(今屬江蘇)人。萬歷年間進士。明政治家,以耿直著稱。官至吏部文選司郎中。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革職還鄉,與弟允成和高攀龍等人在東林書院講學。他們議論朝政人物,受到士大夫支持,形成清流集團,被稱為東林黨。著有《小心齋札記》《涇皋藏稿》《顧湍文遺書》。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明朝萬歷、天啟年間,宦官專權,朝廷上下籠罩在黑暗和恐怖之中。顧憲成、高攀龍等一批才子學人講學于江蘇無錫的東林書院,他們批評當時的朝政,抨擊閹黨罪行,被稱為“東林黨”。這是東林黨人的首領顧憲成為東林書院的大門撰寫的一副楹聯,也可以說是東林黨人的旗幟。
這副楹聯反映了東林黨人雖以在野之身鄉居講學,然而,他們耳所聞、心所想,未嘗不是風雨聲、天下事,表達了他們關心時政、疾惡除奸的政治抱負??墒?,這種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受到殘忍的打擊,東林黨人屢遭閹黨報復,一再遭到被殺頭和坐牢的命運。
事過300年后,鄧拓同志的 《燕山夜話》 引述了這副楹聯。他在 《事事關心》 一文中說: “為什么忽然想起這副對聯呢? 因為有幾位朋友在談話中,認為古人讀書似乎都沒有什么政治目的,都是為讀書而讀書,都是讀死書的。為了說明這種認識不合事實,才提起了這副對聯。”鄧拓同志推崇這副對聯無非是告訴人們,“既要努力讀書,又要關心政治,這是越來越明白的道理”。而且,這副對聯本身也沒有什么可以非難之處。孰料,天有不測風云,“四人幫”黑筆桿子姚文元極盡其歪曲、誣陷之能事,羅織罪名,肆意攻擊,這副對聯竟成了鄧拓同志罪狀之一,成了一件沉冤10年之久的新“文字獄”。對這件事,凡經歷過“文革”的人無不記憶猶新。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顧憲成撰 孟凡西刻
無錫東林書院
上一篇:閑章趣談·項圣謨
下一篇:印章趣談·頓立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