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趣談·虞世南
《虞世南》:虞世南(558—638),唐代書法家、文學家,和歐陽詢、褚遂良、薛稷并稱為 “初唐四大家”。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屬浙江)人。仕隋為秘書郎,至唐為秘書監,封永興縣子,世稱 “虞永興”。后授銀青光祿大夫,謚 “文獻”。
虞世南善書法,尤長行、草書。草書師法隋僧智永,得二王神髓,筆致圓融秀逸,外柔內剛,風神瀟灑,自開面目。有人評曰: “體段遒媚,舉止不凡,能中更能,妙中更妙。” 嘗奉唐太宗召,選定王羲之墨跡,得三百紙進上。又作《書旨述》一篇,頗具書法意趣,表達了對書法的獨特見解。他學書甚勤,夜臥則畫腹作書,故晚年尤妙,作《孔子廟堂碑》,以拓本進呈,特受唐太宗賞識,賜予王羲之黃金印一顆。
書法知音
虞世南不僅書名很大,而且是唐代有名的諍臣。他被唐太宗拜為書法老師,經常與之討論詩歌和書法。虞世南提出過不少精辟的見解,被唐太宗稱為“書法知音”,并稱贊他說: “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絕。一曰忠讜,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詞藻,五曰書翰。”譽其為“當代名臣,人倫準的”。
虞世南像
有一次,唐太宗作了一首宮體詩,讓大臣們唱和,這時虞世南出來諫道: “皇上作的詩雖然對仗工穩,但體裁卻欠雅正。皇上有所喜歡,臣下就會加倍效仿。我擔心這樣柔弱綺靡的宮體詩一傳開,詩風就會被敗壞。因此,臣不敢贊同。” 聞聽此言,唐太宗忙笑著改口說: “我只不過是想試一試你的鑒別能力罷了。”
虞世南秉性剛正,敢于直言,名氣愈來愈大,也愈來愈受到唐太宗倚重。他去逝后,唐太宗因沒有書法知音而倍感苦惱。見此情狀,魏征向他推薦了褚遂良。唐太宗寫了一首述古詩,褚遂良卻不能像虞世南那樣和他討論,他倍感失落,感慨道:“鐘子期死后,伯牙就不再彈琴。我這詩給誰看呢? ”后來他只好讓褚遂良將詩稿拿到虞世南靈位前焚燒掉。
《孔子廟堂碑》 唐 虞世南
上一篇:閑章趣談·虛谷
下一篇:印章趣談·袁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