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伏團突然沖擊,蒙古騎士先勝后敗
1380年,蒙古軍隊在金帳汗國的實際統治者軍事長官馬邁統領下進攻俄羅斯,俄羅斯的弗拉基米爾和莫斯科大公德米特里·伊凡諾維奇率俄羅斯各公國部隊奮起反擊,并會戰于庫利科沃原野。由于德米特里·伊凡諾維奇在進行軍事部署時秘密配置了精干的設伏團,因此,當蒙古騎兵連續取勝后,受到設伏團的突然的猛烈反擊。蒙古騎兵反勝為敗,血濺庫利科沃草原。
1380年金帳汗國軍事長官馬邁率領一支10—15萬人的軍隊向俄羅斯進發。這支部隊除韃靼蒙古人外,還有契爾克斯人,沃舍梯人,亞美尼亞人,伏爾加河流域一些民族的部隊和克里木熱那亞人的雇傭部隊,馬邁還爭取了立陶宛大公亞蓋洛、梁贊大公奧列格作為自己的盟友。弗拉基米爾和莫斯科大公德米特里·伊凡諾維奇得知情報后,積極進行軍事準備。他號召俄羅斯各公國派出兵力保衛領土,并組成了主要由莫斯科人、承認莫斯科公國的土著士兵以及與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的部隊組成的俄羅斯軍隊,共10—15萬人。德米特里·伊凡諾維奇的戰略意圖是,以積極的攻勢行動,首先阻敵會合并猛攻其最強大最危險的韃靼人,然后全殲敵軍于侵入俄羅斯各公國之前。9月6日俄羅斯軍隊在涅普利雅德瓦河與頓河的匯合處召集軍事會議,決定渡過頓河到庫利科沃原野與蒙古兵決戰。這一決定有重要的軍事意義。第一,渡過頓河后,可以排除已經到達奧多耶夫城的立陶宛軍隊向俄羅斯軍隊進攻的可能性,免除作戰時兩面受敵;第二,庫利科沃原野的規模及環繞原野的諸河沿岸的叢林限制了韃靼蒙古騎兵的迂回機動,便于俄羅斯軍隊殲擊敵人。顯然,這一決定使蒙古騎兵處于不利的地位。
9月8日,雙方在庫利科沃原野相遇。俄我斯軍隊渡過頓河后,在前衛團的掩護下首先布成陣式。德米特里·伊凡諾維奇大公根據對方的戰術特點和當地的地形特點,布成縱深戰斗隊形。基本部署是:中間是莫斯科大公的加強團,兩邊是左右翼團,其兩翼憑險據守,促使韃靼蒙古騎兵難以接近。這是主力部隊。主力之前配有前衛團和先遣團,前衛團的任務是接戰,先遣團任務是對付敵騎兵首次突擊并打亂其戰斗隊形。配置這兩團的目的是削弱敵人向主力突擊的力量。德米特里·伊凡諾維奇大公在軍事部署上最成功的是從精銳騎士中組建了一支強大的設伏團,作為有生后備力量。刻團擔任總預備隊的任務,秘密配置在主力左翼之后的叢林里。在后來的戰斗中,設伏團起了決定性作用。俄羅斯軍隊這個陣式的布置,一方面能夠有利地抗擊正面突擊和兩翼突擊,打擊敵人的優勢部位;另一方面使自己能增強縱深作用力,使俄羅斯各獨立部隊之間有可能互相協同。與此同時,韃靼蒙古騎兵總指揮馬邁也作了戰斗部署。馬邁的部隊有以下幾部分:由輕騎兵組成的先遣支隊,由熱那亞雇擁步兵組成的核心支隊,分為兩列橫隊并配有各自先遣支隊的重騎兵組成的強大的左右兩翼部隊,預備隊。馬邁的戰略意圖是,用騎兵包圍俄羅斯軍隊,然后從正面、翼側和后方發起突擊,將俄羅斯部隊全殲。
但是戰役發起后沒有按韃靼蒙古人的意圖發展。9月8日中午,交戰開始。最初由雙方各派一名勇士進行決斗開始。隨后,韃靼蒙古騎兵隊奮勇出擊,先后擊潰了俄羅斯部隊的前衛團和先遣團,隨后又用3個小時試圖突破俄羅斯軍隊的核心和右翼。蒙古騎兵的沖擊使俄羅斯軍隊損失慘重。身披大公盔甲居于大公旗下的大臣布列諾克在加強團戰死,改穿列兵盔甲的德米特里·伊凡諾維奇大公本人在加強團負傷。蒙古騎兵還突破了俄羅斯軍隊左翼并出到俄羅斯軍隊主力后方,即將形成對俄羅斯軍隊的包圍。就在關鍵時刻,俄羅斯軍隊的預備部隊投入戰斗。設伏團在其他各團實施突擊的支援下對蒙古騎兵翼側和后方發起突擊,并迅速扭轉整個戰局。蒙古騎兵已經盡了最大力量沖擊俄羅斯軍隊,沒有想到還有如此強烈的后備部隊的反擊,很快就招架不住,敗陣潰逃。這次戰役雙方死傷20余萬人,損失極其慘重。但蒙古騎兵以徹底失敗而告結束,幾乎全軍覆沒。
上一篇:讓人憂思難平的西夏古塔
下一篇:賽場憾事無奇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