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蒙巴蜀雨·峨眉山之旅·平羌小三峽·“影入平羌江水流”
樂山平羌三峽一名嘉州小三峽、岷江小三峽,是指長江流經青神縣境內沖刷龍泉山南端形成的犁頭峽、背峨峽、平羌峽的總稱。它位于樂山城北20余公里,全峽長10公里,江道蜿蜒,兩岸峰巒直刺藍天,林木蔥郁,景色秀美。遠遠望去,有一峰形如佛首。相傳古時有師徒二人,賭藝修佛像,商定師傅修造樂山大佛,徒弟修三峽佛,傍晚動手,次日凌晨雞鳴為限。徒弟自覺時間充裕熟睡不醒,直到天明才動手,結果連佛頭也未鑿成,就留下了這個山峰。至今附近還有一狀如公雞的巨石,人呼“雞公石”,相傳就是當時報曉的公雞所化。
長江平羌峽段古名平羌江,原設平羌縣,古為蜀南水陸要沖,歷代許多名人曾到此觀賞題詠。公元721年前后,年輕的詩人李白“仗劍去國,辭親遠游”,途經這里時,寫下了著名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北宋詩人黃庭堅為了紀念李白游此,在錦江山麓修建了“太白亭”,并題刻《峨眉山月歌》于亭中。清代地方志曾記載,三峽崖畔有李白石刻“夜來月下臥醒,花影零亂,滿人襟袖,濯魄于冰壺也”等字。
“一身飽食嶺南姝,不及嘉州色味殊;眾樹垂垂江岸發,孤舟寫出荔枝圖”(清·李調元)。過三峽數里,有荔枝灣居錦江山麓。這里的荔枝以色艷、味香、果大、汁甘稱著,其中有幾株,人呼“官荔枝”,舊為進貢珍品,百姓不得一嘗。今至荔熟時節,碩果累枝,尤為人們喜食。
上一篇:灼灼閩粵花·廣州之旅·宋少帝陵·“崖海潛龍,赤灣延帝”
下一篇:離離原上草·陰山之旅·二連鹽池·“恐龍之路”上的敦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