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樵》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鄭樵》人物故事小傳
鄭樵(公元1104—1162年)字漁仲,自號溪西逸民,人稱夾漈先生,宋興化軍莆田(今屬福建)人。官至樞密院編修官。曾閉門讀書撰著30年。博學多識。精史學,稱司馬遷而貶班固。著述頗富,《通志》為其代表作,其中的《二十略》卓有創(chuàng)見,單刊為《通志略》。另著有《夾漈遺稿》、《爾雅注》等。
〔正 史〕
鄭樵字漁仲,興化軍莆田人。好著書,不為文章,自負不下劉向、楊雄。居夾漈山,謝絕人事。久之,乃游名山大川,搜奇訪古,遇藏書家,必借留讀盡乃去。趙鼎、張浚而下皆器①之。初為經旨,禮樂、文字、天文、地理、蟲魚、草木、方書之學,皆有論辯,紹興十九年上之,詔藏秘府。樵歸益厲②所學,從者二百余人。
以侍講王綸、賀允中薦,得召對,因言班固以來歷代為史之非。帝曰:“聞卿名久矣,敷陳古學,自成一家,何相見之晚耶?”授右迪功郎、禮兵部架閣。以御史葉義問劾之,改監(jiān)潭州南獄廟,給札歸抄所著《通志》。書成,入為樞密院編修官,尋兼攝③檢詳諸房文字。請修金正隆官制,比附中國秩序,因求入秘書省翻閱書籍。未幾,又坐言者④寢其事。金人之犯邊也,樵言歲星分在宋,金主將自斃,后果然。高宗幸建康,命以《通志》進,會病卒,年五十九,學者稱夾漈先生。
樵好為考證倫類之學,成書雖多,大抵博學而寡要。平生甘枯淡,樂施與,獨切切于仕進,識者以是少⑤之。
《宋史·鄭樵傳》卷四三六
[注 釋]
①器:器重。②益:更加;厲:磨礪。③攝:代理。④坐言者:因為諫官的議論;寢其事:止其事。⑤少:輕視。
上一篇:《鄭眾》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鄭眾》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郗曇》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郗曇》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