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榮》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聶榮》人物故事小傳
聶榮,一說名荌。春秋時齊國人。著名刺客聶政的姐姐。聶政刺殺韓國宰相后,為防止連累姐姐,自殘肢體而死,使韓國人無法辨認他原本面目,被暴尸街市。聶榮聽到消息,趕往韓國認尸。確認是弟弟后,聶榮不怕牽連,主動告訴韓國之人聶政自毀面目的本意,不使弟弟的英名埋沒。而后,自殺在聶政尸旁。
[正 史]
韓取聶政尸暴于市①,購②問莫③知誰子④。于是韓縣⑤購之,有能言⑥殺相俠累者予千金。久之,莫知也。
政姊榮聞人有刺殺韓相者,賊⑦不得,國不知其名姓,暴其尸而縣之千金,乃于邑⑧曰:“其是吾弟與?嗟乎,嚴仲子知⑨吾弟!”立⑩起,如(11)韓,之(12)市,而死者果政也。伏尸哭極哀,曰:“是軹(13)深井里所謂聶政者也。”市行者諸眾人皆曰:“此人暴虐吾國相,王縣購其名姓千金,夫人不聞與?何敢來識之也?”榮應之曰:“聞之。然政所以蒙污辱自棄(14)于市販之間者,為老母幸無恙,妾(15)未嫁也。親(16)既以天年下世(17),妾已嫁夫,嚴仲子乃察舉(18)吾弟困污之中而交之,澤(19)厚矣,可奈何!士固(20)為知己者死。今乃以妾尚在之故,重自刑(21)以絕從,妾其奈何畏歿身之誅,終滅賢弟之名!”大驚韓市人。乃大呼天者三,卒(22)于邑悲哀而死政之旁。
晉、楚、齊、衛(wèi)聞之,皆曰:“非獨政能(23)也,乃其姊亦烈女(24)也。鄉(xiāng)使政誠知其姊無濡忍(25)之志,不重暴骸之難(26),必絕險(27)千里以列其名,姊弟俱僇(28)于韓市者,亦未必敢以身許嚴仲子也。嚴仲子亦可謂知人能得士(29)矣!”
《史記·刺客列傳》卷八六
[注 釋]
①暴(pu)于市:暴露在街市。②購:重賞征求。③莫:沒有人。④子:表示尊稱。⑤縣:通“懸”。懸賞。⑥言:告知。⑦賊:殺人者。⑧于邑:愁悶不安的樣子。⑨知:交好。⑩立:立刻,馬上。(11)如:到……去。(12)之:到……去。(13)軹:即軹邑。戰(zhàn)國魏地。在今河南濟源縣南。深井里:地名。在今濟源縣南故軹城旁。(14)污辱自棄:恥辱,自甘落后,不求上進。(15)妾:古代女子自我謙稱。(16)親:父母之謂。此指母親。(17)以天年下世:謂壽終正寢。(18)察舉:選拔。司馬貞索隱:“察謂觀察,有志行乃舉之。”(19)澤:恩澤,恩惠。(20)固:通“故”。(21)自刑:自殘肢體。(22)卒:終于。(23)能:有能力,能干。(24)烈女:古指重義輕生的女子。鄉(xiāng)使:猶假如。鄉(xiāng),通“向”。誠:表示假設,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果真”。(25)濡(nuo)忍:柔順忍讓。(26)暴(pu)骸之難:暴露尸骸的災難。(27)絕險:越過險阻。(28)僇(lu):通“戮”。此當死亡解。(29)士:此指具有某種品質(zhì)或某種技能的人。
〔相關史料〕
(聶榮,)齊勇士聶政①之姊也。聶政母既終,獨有姊在。及為濮陽嚴仲子②刺韓相俠累,所殺者數(shù)十人,恐禍及姊,因自披③其面,抉④其目,自屠剔⑤而死。韓曝其尸于市,購問以千金,莫知為誰。姊曰:“弟至賢,愛妾之驅,滅吾之弟名,非弟意也。”乃之韓,哭聶政尸,謂吏曰:“殺韓相者,妾之弟,軹深井里聶政也。”亦自殺于尸下。晉⑥、楚、齊、衛(wèi)聞之,曰“非獨聶政之勇,乃其姊者,烈女也。”君子謂聶政姊仁而有勇,不去⑦死以滅名。《詩》云:“死喪之威,兄弟孔懷⑧。”言死,可畏之事,唯兄弟甚相懷。此之謂也。
(西漢)劉向《列女傳·續(xù)》
〔注 釋〕
①齊勇士聶政:聶政為齊國人,一家為避仇而到魏國居住。②嚴仲子:即嚴遂。戰(zhàn)國時魏國大臣。濮陽邑(今河南濮陽西南)人。曾事韓烈侯,與韓相俠累(又稱韓傀,韓烈侯的叔父)爭權,直斥其失。后懼誅亡齊,求得聶政為報復。③披:裂開。④抉:控出。⑤剔:分解骨肉。⑥晉:指三晉,即韓、趙、魏三國。⑦去:離開。引申為躲避。⑧該句見《詩經(jīng)·小雅·常棣》。威:畏。孔懷:很關心。
上一篇:《耶律乙辛》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耶律乙辛》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蕭子云》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蕭子云》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