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嗣同》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譚嗣同》人物故事小傳
譚嗣同(公元1865—1898年)字復生,號壯飛,清湖南瀏陽(今湖南瀏陽)人。少喜經世致用之學,往來各地結交名士,主張變法圖治。繼而創辦時務學堂,擔任《湘報》主編,抨擊清廷,宣揚變法理論。后被光緒帝召用,參與變法事宜。百日維新失敗,與林旭、楊銳等五人同被殺害,史稱“戊戌六君子”。能詩文,奇肆有新意,筆力道勁。有《莽蒼蒼齋詩集》。所著《仁學》,闡述其社會政治思想和哲學思想,在當時影響很大。
〔正 史〕
譚嗣同,字復生,湖南瀏陽人。父繼洵,湖北巡撫。嗣同少倜儻有大志,為文奇肆。其學以日新①為主,視倫常舊說若無足措意者②。繼洵素謹飭,以是頗見惡。嗣同乃游新疆劉錦棠幕,以同知入貲③為知府,銓④江蘇。陳寶箴撫湖南,嗣同還鄉佐新政。梁啟超倡辦南學會,嗣同為之長。屆會期,集者恒數百人,聞嗣同慷慨論時事,多感動。
光緒二十四年,召入都,奏對稱旨,擢四品卿、軍機章京。四人雖同被命,每召對,嗣同建議獨多。上欲開懋勤殿,設顧問官,令嗣同擬旨,必載明前朝故事,將親詣頤和園請命太后。嗣同退謂人曰:“今乃知上絕無權也!”時榮祿督畿輔,袁世凱以監司練兵天津。詔擢世凱侍郎,召入見。嗣同嘗夜詣世凱有所議。明日,世凱返天津。越晨,太后自頤和園還宮,收政權。啟超避匿日本使館,嗣同往見之,勸嗣同東游。嗣同曰:“不有行者,無以圖將來;不有死者,無以酬圣主?!弊洳蝗ァN磶?,斬于市。著有《仁學》及《莽蒼蒼齋詩集》等。
《清史稿·譚嗣同傳》卷四六四
〔注 釋〕
①日新:日日更新。②無足措意者:沒有值得用心鉆研的地方。③入貲:捐資。④銓:銓選。
〔相關史料〕
戊戌政變,譚瀏陽被戮,其尊人亦以是摘官。時人有集訃帖之首句,與殿試策之尾句,為聯者云:“罪孽深重,不自殞滅,禍延顯考;末學新進,罔識忌諱,干犯宸嚴①。”
《清代野史》第七輯《小奢摩館脞錄》
譚瀏陽志節學行思想,為我中國二十世紀開幕第一人,不待言矣。其詩亦獨闢新界而淵含古聲。丙申在金陵所刻《莽蒼蒼齋詩》,自題為“三十以前舊學第二種”,蓋非其所自憙者也。瀏陽殉國時,年僅三十二,故所謂新學之詩,寥寥極希。余所見唯題麥孺博扇有《感舊》四首之三,其一曰:“無端過去生中事,兜上朦朧業眼來。燈下髑髏誰一劍,尊前尸冢夢三槐。金裘噴血和天斗,云竹聞歌匝地哀。徐甲倘容心懺悔,愿身成骨骨成灰?!逼涠唬骸八郎鬓D不相值,天地翻時忽一逢。且喜無情成解脫,欲追前事已冥濛②。桐花院落烏頭白,芳草汀洲③雁淚紅。再世金镮彈指過,結空為色又俄空?!逼淙唬骸傲ㄙ碛泻卧I,萍末相遭乃爾奇?直到化泥方是聚,只今墮水尚成離。焉能忍此而終古,亦與之為無町畦④。我佛天親魔眷屬,一時撒手劫僧祗⑤?!逼溲猿劣舭G,蓋瀏陽集中所罕見者,不知其何所指也。然遣情之中,字字皆學道有得語,亦瀏陽之所以為瀏陽,新學之所以為新學歟?
梁啟超《飲冰室詩話》
譚瀏陽獄中絕筆詩,各報多登之,日本人至譜為樂歌,海宇傳誦,不待述矣。但其詩中所指之人,或未能知之。今錄原文,略加案語。詩曰:“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彼^兩昆侖者,其一指南海,其一乃俠客大刀王五,瀏陽作《吳鐵樵傳》中所稱王正誼者是也。王五為幽燕大俠,以保鏢為業,其勢力范圍,北及山海關,南及清江浦,生平專以鋤強扶弱為事。瀏陽少年嘗從之受劍術,以道義相期許。戊戌之變,瀏陽與謀奪門迎辟,事未就而瀏陽被逮,王五懷此志未衰。庚子八月,有所布畫,忽為義和團所戕,赍志以歿。嗚呼!王五真男兒,不負瀏陽矣。
梁啟超《飲冰室詩話》
〔注 釋〕
①宸嚴:帝王的尊嚴。②冥濛:幽暗不明。③汀洲:水中小洲。④町畦:田界。比喻界限、規矩、約束。⑤僧祗:梵語大眾。
上一篇:《薛居正》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薛居正》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賀鑄》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賀鑄》人物故事小傳